他是张弘范,乃张柔第九子,张柔是金末元初蒙古三大汉军首领之一。张弘范不仅有治理之才,也颇有军事能力,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在讨伐济南李璮叛乱中一举成名。元将伯颜攻宋,张弘范充当先锋将,在襄樊战役中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最终攻克樊城、逼降襄阳,导致南宋门户洞开。

他是张世杰,河北范阳人,年少时随从张柔替蒙古人戍守杞州。因为得罪了张柔,张世杰逃奔到南宋,成为一名淮兵。张世杰起初默默无闻,被南宋将领吕文德起用为小校,由于作战勇敢、军功突出,在军中不断升职,后来成为一名带兵将领。襄樊失守后,1274年元军大举入侵南宋,张世杰在鄂州保卫战中阻击元军,多次击退元军,声名鹊起。

南宋末年的战争有多惨烈(南宋灭国前最后一战)(1)

(张弘范画像)

元军绕过张世杰,在丁家洲大败南宋军队,南宋损失非常惨重,元军兵锋直指临安城(今杭州市),而南宋各地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张世杰率领军队火速入卫临安,在诸将救援尚未到达之时,只有张世杰先行来到。宋度宗大为感慨赞赏,委以保康军承宣使一职,“总都督府兵”,可谓重兵在握、委以重任。

(张世杰画像)

在焦山决战中,张弘范自上流会师于焦山之北,猛攻张世杰的军队,导致南宋军队全线溃败。张弘范由于表现出色,被忽必烈赐予“拔都”的荣誉称号。焦山之战,是临安陷落之前元宋最后一次大战役。当元军兵到临安城下,张世杰上疏请帝室入海避兵锋,自己率守军背城一战。结果,谢太后决定出降,临安陷落。(宋度宗1274年病逝,4岁的宋恭帝继位,谢太后执政。)

张世杰与陆秀夫带着益王赵昰、卫王赵昺出逃。南下的转战时期,他与文天祥、陆秀夫等先后拥立赵昰和赵昺即位为皇帝。为灭掉南宋残余势力,忽必烈任命张弘范为主帅,张弘范推辞道:“汉人自本朝之始,无统蒙古军者,请陛下命一蒙古宗臣为主帅,为臣副之。”忽必烈没有同意,授予张弘范绝对权威。

南宋末年的战争有多惨烈(南宋灭国前最后一战)(2)

1278年,在张弘范节节进逼之下,南宋小朝廷一路转移,直至退守广东新会崖山。其时,张世杰官至枢密副使,他决心为小朝廷死守崖山。张弘范派出张世杰外甥,三次前往招降张世杰。张世杰慷慨激昂,历数了古代忠臣,然后说道:“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1279年2月,张弘范兵分水陆两路,对崖山发起了总攻,张世杰集结千艘战船应战。元军数次放火强攻,均被宋军打退,但宋军从黎明苦战至黄昏,伤亡惨重,加上腹背受敌,最终全面崩溃。丞相陆秀夫背负8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十万南宋爱国军民跳海殉国,张世杰知道后痛哭不已,率领仅余的16条战船突出重围。

南宋末年的战争有多惨烈(南宋灭国前最后一战)(3)

张世杰撤至占城(越南),欲寻找赵氏后裔扶立为帝,不料土人不许其登岸,只好被迫返航,船到南恩州平章港(今阳江海陵岛)遭遇台风,张世杰最终溺死在平章山下。灭宋当年年底,张弘范在大都即患重病,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时年四十三岁。与其父张柔一样,元廷赠谥为“忠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