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咱们写了关于座位的礼仪,有很多朋友提出了质疑,小编欣然接受,随着春节临近,各家各户也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今天的文章咱们就【北京饭桌上的礼节】聊聊关于美食和礼数的关系。
喜欢的朋友请看完,不喜欢的也别划走,看了还能涨知识。
过年的时候,咱们少不了去串门、聚会,约着亲戚朋友下馆子吃饭。
不管吃什么,西餐有一套礼仪规定,需要注意遵守,中餐更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地方,每个细节都得讲究礼仪、规矩。
尤其土著是最讲究礼仪的,打小儿起,长辈就无时无刻的教给我们各种礼貌规矩,餐桌上的礼仪自然最为重要。
与时俱进的现今,我们不仅时时守着老礼儿,还多出了几条饭桌上的新规矩,咱们一起来聊聊。
持续遵守的“老礼儿”
先给您介绍一下老北京餐桌上的那些礼节。(也不全对,小时候长辈这么教育小编的)
对北京人来说,刚一上桌,分座次、排顺序的时候,就要讲礼。
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这本自传体小说里,写当时旗人家里的媳妇,别看不认字,但必须得能记下家谱里每个人的生辰、地位等信息,为的就是开宴席时候能安排好座位。
现在人估计没那么计较了,但排座次仍然是个讲究的事情。
过年的时候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饭,年龄和辈分最大的长者要坐主位,然后再挨着长辈分老大、老二、老三依次落座。
如果就一桌,那么其他人基本是夫妻坐在一起。但如果一桌坐不下,分成两桌或更多,有时候也会按性别分坐。如果还要招待客人,客人可以坐在主人左右两边,另外还有主人专门请的陪席。
请客吃饭对座位的安排讲究更多。(具体可点击看上文酒席上的座位礼仪,您可别坐错了)
简单再多说一句,请客吃饭首先要确定主位。主位通常坐北朝南,不管方桌还是圆桌,正位都在正中。但是很多场合,桌子并不好分辨是朝北还是朝东的时候,就以门为标志,正对着门的就是主位,背对着门的一般是结账位。
主位确定后,再按“尚右”即“右为上”的礼节,依次安排座位。
小知识:“尚右”的老规矩从商周时代就有了,即以右边的位置为尊,室内以西为右,宴请尊贵的客人,要坐西面东。
到了开餐,使筷子、夹菜也是有规矩的。
按照老礼儿来说,一桌菜上齐了,老一辈如果还没下筷子,那么小辈们是绝对不能先动筷子的。
就算老人说了“你们先吃”,一桌人吃起饭来,这筷子怎么用,还是个规矩。
比如说,放筷子的时候要平放,不能竖着插进饭里,也不能筷子尖儿冲人。
过去北京有一种祭祀去世亲人的习俗,叫“倒头饭”,就是把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所以,您懂的。
还有就是“声音”,手里拿着筷子敲碗敲碟,是绝对不允许的。您敲得叮叮咚咚,看起来好玩,可在老北京的规矩里,这就等同于是在敲碗要饭。
拿筷子夹菜,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想吃什么,就看准了一道菜夹,别夹上来了又放回去,也别各道菜上都搁一下,这样不礼貌。一旦下了筷子,夹起了菜,就把这筷子食物都夹走,犹犹豫豫的,让人看着心里不舒服,也会多想。
还有就是,【搅合】把盘子里的菜翻来翻去,这样特别的……(此处省略78个字)
再有就是,【舍近求远】菜到了自己面前,就夹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别隔着夹菜。
最后就是,别舔盘子、扒菜,家里无论贫富,一定不能舔盘子,一是不雅观像要饭的,二是只有猫狗才舔盘子~
“茶七饭八酒十分”,这句话您听过么?
斟茶要斟七分满,端茶饮用的时候,不会茶水外溢,而茶水的清香也不会散得太快。
盛饭要盛八分满,食用起来既方便,又美观,夹菜也有地方放,盛得太少的话,会显得主人小气。
倒酒要倒十分满,这是因为“酒满人实”之说。酒是待客的佳酿,倒满了才能表达对客人的诚意,而且显得饮酒时豪爽、大气。
同时,餐桌上的动作也是很讲究的,不能把一只手放桌下,也不能把手肘架在餐桌上,更不能单手扶碗吃饭,因为我们讲究有什么话都放到明面上,忌讳在桌子底下玩阴的,搞小动作。
吃相上也少不了规矩,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吧(bia)唧嘴,不能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不能嘬筷子,吃面条、喝粥、喝汤也不能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北京人有句话叫“茶余饭后”,就是只有要喝茶还有吃饭之后才能闲聊。
饭桌上的话语,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叫做【话茬儿】
饭桌上不能说“完”“蛋”,肉丸子要说“狮子头”,炒鸡蛋要说“摊黄菜”,鸡蛋汤说成“甩果汤”…因为丸和完同音,意思不好,蛋又是骂人的话:滚蛋、混蛋、万八蛋…(不绝对)
碗里的饭没了,再盛决不能说“要饭”,要说“再添点儿”“再加点儿”“再来点儿”“回个碗”…吃完了也不能说“吃完了”“吃没了”,要说“我吃好了”!等等……
与时俱进新时代的新规矩,又有什么呢?
到了现在,吃饭的时候,又有了几条新讲究。
比如,坐在过去没有的转盘餐桌上,就得注意相应的讲究。
转盘圆桌上,要注意,不要把转盘转得飞快,更要留意别人夹菜的时候,不要去转动转盘,有个笑话不是说么,在职场上,如果你要想离职,就在团餐的时候领导夹菜,你转桌即可。
然后,在盘中翻翻拣拣更是无礼,把筷子伸到别人眼前夹菜,或在别人夹菜的时候也去夹,都显得急吼吼的不雅观(我说的文明了一些)
此外,还多了一条“公筷”的规矩,如果摆放了公筷或公勺,一定要用公筷公勺来取菜。
当代的餐桌礼仪之中,关注健康的问题,也多让人有所考虑。
比如说,“光盘行动”、“公筷取餐”、“劝酒令”、“禁烟令”等。
过去咱们聚餐,都觉得高声谈笑是尽兴的标志。可时代进步了,人们聚餐的地点从自己家里挪到了餐厅,那么吃饭的时候也要为餐厅里其他人考虑。
而且,餐厅里也不应该吸烟。北京在几年前就出台了控烟条例,就是为了避免公共场合的二手烟波及无辜。尤其是心肺发育尚比较脆弱的儿童,吸二手烟更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当然,现在最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莫过于“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业态发展,聚餐时,经常是几个人落座、点菜,然后就开始玩手机拍照,菜上来了也是手机先吃,等手机拍够了,菜都凉了。
可过年聚餐,讲究的是阖家团圆,一家人坐下来聊聊天,联络亲情和友情。所有人对着手机摆弄不停,显然有悖初衷。
所以,不少人也提倡,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别一直抓着手机不放,这也是有道理的。
其实说白了,最重要的一条规矩就是:尊重
餐桌上的讲究,那真是说不尽,道不完,写上三天三夜也写不完。
咱们说尊重,比如饭桌上,茶壶的壶嘴不能冲着客人,意思是赶客。敬酒碰杯的时候,酒杯的杯沿要比长辈的酒杯低,这也是体现尊敬老人。
说来说去,规矩都是那些规矩,礼仪里面透着是“尊重”二字。
孔子都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家人吃饭,不能只顾着自己。为了自己吃得高兴,就打扰了别人的用餐体验,让别人心里边不痛快。
一顿饭里的各种讲究,大多都是如此。核心的要求不是让您在餐桌上、在日常里被规矩绊住了手脚,而是劝您多为别人考虑。
人们互相照顾,互相谦让,餐桌上也就能气氛热烈,宾主尽欢。
这也是咱骨子里的中华文明,也是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献力的表现。
快过年了,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更好的呢?您说是不?
年底了,朋友们,多保重身体,快去准备年夜饭吧,如果不知道吃什么了,可以关注【老邢家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