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4)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5)

羊井子湾乡结合乡村实际,引导群众发展沙地葡萄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6)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7)

刚刚立秋,羊井子湾乡处处都是丰收景象。部分早熟的葡萄挂满了葡萄架,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葡萄陆续成熟,销售订单源源不断,这可忙坏了大泉湾村村民康如功。他每天都要早早地来葡萄地里摘果装箱,将新鲜的葡萄第一时间发给订购客商。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在县乡两级的扶持帮助下,葡萄产业已成为他家的支柱产业,良好的经济收入也使他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

羊井子湾乡大泉湾村村民 康如功:“我四亩地的葡萄有里扎马特、富雷、红提三个品种,每亩收入就在四五千块钱左右,全部下来四亩地就收入两万块钱。”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8)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9)

近年来,凭借丰富的光热资源,羊井子湾乡栽植葡萄面积累积达到866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沙地葡萄产业也成为我县葡萄种植的一张名片。这几天,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慕名前来,和本地网络主播一起用当下热门的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种植户们打开销路。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师 张燕红:“通过下地看葡萄以及品尝葡萄,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他们自己的一个自媒体平台,帮当地的葡萄进行网络推销和宣传,能够帮助当地的农户增产致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0)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2)

与此同时,在政策的驱动下,乡上成立起大洋葡萄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年可收购红提葡萄6000吨,销售量5000吨,加工烘干葡萄1000吨,销售额达到2600万元,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探索“农业 旅游”模式,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把葡萄产业打造成农民的“致富田”。

羊井子湾乡党委书记 李静:“预计今年的葡萄产量在6000余吨,能够实现经济收入2400万元左右,户均通过葡萄产业可以达到1.88万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图片:安涛、郑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4)

监制:王 娟 总编:李炳辰

编辑:曹红祖 校对:甘 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