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某种植基地的人员反映,在温室内的番茄上出现了叶片脉间黄化,果实出现水渍状斑点的症状,单从田间发病症状来看,难以区分是病毒病还是缺素症引起。因此,为保证病害诊断的准确性,我们针对寄送的病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了病原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番茄植株叶片除叶脉外仍保持绿色(图1,A);发病中期,叶脉间逐渐黄化褪绿(图1,B),叶片变厚;结果期,叶片局部凸起皱褶,叶缘卷曲,同时在病叶上发现了大量的粉虱(图1,C);另外,在番茄果实表面出现零星水渍状小型斑点(图1,D),果面伴有浅色带状斑纹(图1,E)。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1)

A.除叶脉外仍保持绿色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2)

B.脉间黄化褪绿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3)

C.叶片凸起,伴有粉虱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4)

D.水渍状小型斑点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5)

E.浅色带状斑纹

         图1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表现

二、 病毒检测结果

通过提取番茄病样(叶片、果实)总RNA/DNA,利用番茄上常见的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阴性对照为健康番茄叶片。结果显示(图2):待测样品中只有引物ToCV-F/R扩增出450 bp大小片段,其他病毒的引物和阴性对照未扩增出相应条带。确认该病害是由单一病毒——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侵染所致。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6)

番茄皱缩病毒病(番茄遇上褪绿病毒病)(7)

        图2 番茄病毒病分子检测结果

其中:M:BM5000 DNA Marker;1:CMV1;2:TMV;3:ToMV;4:TYLCV;5:TSWV;6:TuMV;7:PVX;8:PVY;9:TZSV;10:BBWV;11:CHiVMV;12:PepMoV;13:ToMMV;14:PVMV;15:PMMoV;16:PaLCuCNV;17:CaCV;18:TBTV;19:STV;20:CMV2;21:TMV2;22:ToMV2;23:ToCV.

N:阴性对照.

三、传播途径

粉虱是ToCV的重要传播介体,也是ToCV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粉虱主要通过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传播植物病毒等方式进行为害,其迁移特性加快了ToCV的蔓延。

四、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

1、 加强病毒病识别能力和防治意识

ToCV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类似生理性病害,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误防治。因此,蔬菜主产区各级植保部门应加强ToCV危害的宣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意识,引导菜农相应的防控工作。

2、 加强栽培管理

选育健壮幼苗进行定植,及时除草,清除田间病残体;也可喷施含锌、硼、钙的叶面肥,促使番茄生长旺盛,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害虫防治

生产中可采用农业、物理措施和化学药剂相结合进行防控。高温、干燥的环境是粉虱活动高峰期,各地区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番茄定植时期,避开粉虱活动高峰期;也可在大棚风口处加装防虫网或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既能监控粉虱种群的密度,还能防治粉虱传播病毒;在番茄定植时,田间每穴施用5%吡虫啉颗粒剂(省力宝)3~5粒(500g/亩),可以有效防治粉虱,切断ToCV的侵染源;当发现粉虱后可喷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均匀喷雾,每隔7天喷1次,喷2~3次,注意轮换用药,可防治粉虱以及其它传播介体,控制ToCV的传播与蔓延。

4、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20%吗呱·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作者:蔬菜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