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三国同样英雄辈出,前仆后继的武将在战场上展现着飒爽英姿,营帐中与朝堂之上同样有着很多纵横谋划的谋士存在,他们同样在那个时代做出了不可小视的业绩,三国之前的中国就有着悠久的谋士文化,而这一文化经过三国的淬炼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可三国的谋士大多都是命途多舛的,多变的时局也使得他们无法长期安身立命在某一政治阵营,除此之外,与武将不同的是,谋士的命运大多也无法由自己掌控。战场上,杀伐果决的武将可以用战绩证明自己,可谋士的政见往往要看主公是否采纳才能决定谋士的未来。

所以说,难道只有诸葛孔明在当时的三国智谋超群吗?很多时候,诸葛孔明相对比其他谋士真的幸运太多,英雄所见略同背后的命运千差万别早已是三国谋士的常态,而在这动荡之中也注定了三国与政局变化如影随形的谋士文化。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1)

三国地图

一、三大阵营领袖同样代表不同的谋士文化特点

因为三国处于天下权力被分割、重组的不稳定状态之中,所以,众位谋士最初表现的是独立性与流动性,他们会在阶层之间纵向流动也会在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横向流动,即便是逐渐形成的三大阵营的领袖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谋士文化。

出身最好的曹操是典型的官二代,也是经典的谋士类型。不过,出生在仕宦之家并不代表曹操最初的谋士之路起点有多高,相反,距离他的野心目标还是相当遥远的,由此,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依附于当时朝堂之上有实力的官员。在这一过程中,曹操经过的历练是相当全面的,而他也十分懂得审时度势,尤其在何进事败身亡后还是明智地选择了依附董卓保身,直到刺杀董卓被识破也就开始他争霸天下的征程。创业初期虽举步维艰却还是得到了各路文武士人的支持,曹操代表的应该是最正统的谋士一族,他们有着显赫的家世更是见识超群、敢于成就事业的谋士。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2)

郭嘉剧照

而吴国创始人孙坚就属于谋士的中等阶层代表了。出生在世代担任吴地小吏的家庭,读书不多却英武过人,孙坚这一类谋士的上位之路需要自我的不断设计,从最初的别郡司马再到在长沙贼区星作乱之时上升为主管一方军民的大员,此后的孙坚也实现了谋士身份的阶级跨越,从依附权势来到“养士”的地位。直到孙坚获封乌程侯也就实现了谋士地位的进一步飞跃,而他的儿子孙策当年更是比父亲还有着远见,结交曹操、摆脱袁术、平定江南同样为孙氏后人的江山打下了基础,要知道,从寒微的谋士能够跨越到一方霸主地位真的是十分不易的。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3)

周瑜剧照

刘备虽占有国姓可与当时的汉王室关联不大,而且,他才是最普通的下层谋士代表。想要上位,光是义结金兰一定是不够的,唯有先屈身于权势以待来日。其实,刘备的上位之路也充满了讽刺意味,在曹操阵营之时,现实权领徐州牧,在被诏封为征东将军,刘备的上位之路最初是从名位上的跨越开始的,背后却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升级,好在他的背后一直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护持,直到诸葛亮的出现才给了刘备成为一国领袖的机会。

所以说,就从三大阵营的创始人上位之路来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得到三国不同地位的谋士想要上位的不同途径,当然,这三位创始人谋士的建功立业都源自于对于命运的不甘,可更多的谋士想要做的还是在某一权力阵营中发挥作用。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4)

诸葛亮

二、顶尖谋士依旧无法掌控自我命运,想要出头的种种不确定因素

三国顶级的谋士常常被人提及的往往是郭嘉、司马懿、诸葛亮等等,他们称得上是顶尖谋士的原因很简单,助力主公成就霸业仅此而已,其实,当时的权力争斗中,在一些有实力的诸侯阵营里同样有着顶尖的谋士存在,只可惜,他们自己也无法掌握命运。

这类谋士中最经典的代表就要属当年袁绍阵营中的沮授,其实,原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沮授给袁绍献上的好计策,只可惜,袁绍没有采纳也就与霸业失之交臂,而当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同样为曹操献上这一计策却成就了曹操。其实,这就是三国谋士之间的“英雄所见略同”,只可惜,沮授遇到了昏庸的袁绍,而荀彧却因为曹操而得以成就。

如今来看,当时的天下局势,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顶尖谋士的看法几乎都是相一致的,而到底谁能在其中取胜,根本不取决于谋士的策略有多强悍,往往是各自服务的主公能不能更好地领会计策背后的深谋远虑。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5)

袁绍剧照

除了要跟对主公,能不能在不同的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在某一阵营长时间内做到有所建树也都成为了考验顶尖谋士是否有出头之日的决定因素,可这些因素终究都是十分难以掌控的。

袁绍集团的沮授与田丰是最经典的例子,虽未能得到善终的结局,他们的能力也都得到了认可。而曹操阵营中,无论是郭嘉、贾诩、钟繇等等谋士,都是在曹操政权的不同阶段给予主公合理化的建议才被长期重用的。

某种程度上说,谋士成就了君主,更是君主反过来成就谋士,谋士的一生更像是在赌,无法达到顶尖谋士或是无法遇到明智主公,都注定谋士的一生有着再高的能力也会一直没落下去。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6)

沮授剧照

三、随着朝局逐步稳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背后突显的谋士悲哀

三国时期最精彩的还要属多方政权都没有最终确立之时的风云莫测,而且,那个时期的谋士几乎可以自由地选择主公却很少会招来杀身之祸,就连曹操这样多疑的强权人物在权力未稳定之前都是不敢擅自处决谋士的。

可以这样讲,三国最动荡的时期才是众位谋士最容易成事的阶段,而天下朝局逐步稳定之时,对于很多谋士来讲,苦难的日子也就接踵而至了。当局势稳定,天下的主公位数减少,留下的主公权力地位已经达到牢不可破的阶段,无论是顶尖的谋士还是想要上位的谋士都成为了权力的附庸,想要独立自主左右朝政是万万不可能的,就连诸葛亮这样的顶级谋士都难逃如此命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众位谋士协助主公取得的成果,可天下初定之后,来自王权对于谋士的束缚以及命运的打压才刚刚开始,这是和平年代众位谋士最大的悲哀,因为他们的一生都注定只是权力的附庸。

三国将领一生败过一次(英雄所见略同为何命运千差万别)(7)

结语

三国几乎将谋士文化做了精悍的浓缩,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境遇下,谋士想要出头需要作出的牺牲都突显的如此淋漓尽致。纵观三国全程,我们能感受到谋士文化中酣畅淋漓的部分同样能够感受到遇人不淑的悲哀,可究其根本,谋士文化终究是建立在附庸权力之上的,单凭这一点就注定了自古的谋士们一生都脱离不开的悲剧色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