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中,清光绪34年(1908)出生于陕西省咸宁县(民国五年(1916)归并长安县)王莽乡刘秀村13岁时(1920年)被家人送入西安榛苓社学习秦腔艺术,工小旦,兼演青衣功法启蒙老师是同州梆子老艺人张海牛、王果,声腔启蒙老师是著名青衣“一杆旗”修条子(焦姓,长安县滦镇西留堡人)何振中的开蒙戏是小戏《花亭相会》和吹腔《小放牛》学戏三个月何振中即登台演出,以嗓音清亮高迈引人注目以《红梅阁》驰名西北剧坛的老艺人“一枝花”曾鉴堂给他教授《红梅阁》、《玉堂春》两出戏,同时学习了吹火技艺期间,师兄何智民、惠济民也都给他说过戏坐科期满时,何振中已经可以演出《红梅阁》《玉堂春》《五典坡》《女丈夫》《红叶诗》《计中计》《玉龙簪》等十几出戏了出科后,何振中仍在榛苓社在关中各处演戏,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他已经成为了台柱演员,跟著名演员常春燕、曹福成、范醒华、刘立杰、和家颜、刘全禄、穆九龄、肖顺和、郭敬堂、肖燕振等人经常同台演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名震陕甘的秦腔名旦何振中 秦腔青衣大家何振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名震陕甘的秦腔名旦何振中 秦腔青衣大家何振中

名震陕甘的秦腔名旦何振中 秦腔青衣大家何振中

何振中,清光绪34年(1908)出生于陕西省咸宁县(民国五年(1916)归并长安县)王莽乡刘秀村。13岁时(1920年)被家人送入西安榛苓社学习秦腔艺术,工小旦,兼演青衣。功法启蒙老师是同州梆子老艺人张海牛、王果,声腔启蒙老师是著名青衣“一杆旗”修条子(焦姓,长安县滦镇西留堡人)。何振中的开蒙戏是小戏《花亭相会》和吹腔《小放牛》。学戏三个月何振中即登台演出,以嗓音清亮高迈引人注目。以《红梅阁》驰名西北剧坛的老艺人“一枝花”曾鉴堂给他教授《红梅阁》、《玉堂春》两出戏,同时学习了吹火技艺。期间,师兄何智民、惠济民也都给他说过戏。坐科期满时,何振中已经可以演出《红梅阁》《玉堂春》《五典坡》《女丈夫》《红叶诗》《计中计》《玉龙簪》等十几出戏了。出科后,何振中仍在榛苓社在关中各处演戏,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他已经成为了台柱演员,跟著名演员常春燕、曹福成、范醒华、刘立杰、和家颜、刘全禄、穆九龄、肖顺和、郭敬堂、肖燕振等人经常同台演出。

民国十四年(1925),何振中离开榛苓社,到著名须生毛金荣主持的通俗社搭班演戏,在这里他跟著名演员毛金荣、王文鹏、史学义、毕玉堂、沈和中、韩崇喜、王庚寅等著名艺人一起演戏。

民国十七年(1928)蒲城组建维新社,何振中受邀请,到蒲城演戏,跟著名小生程镜生合作演出。

民国十八年(1929)冯钦哉开始收罗榛苓社余部组建牗民社,何振中离开觉民社到大荔牗民社演戏,并随社回到西安。何振中的艺术受到了著名戏曲人李逸僧先生的关注,他让何振中居住在他家中,还给他操办婚事。李先生还亲自给他授艺,由此何振中技艺大进。

民国十九年(1930)李逸僧先生受三意社社长聂金山之邀,进社担任编导,他介绍何振中也进入西安三意社。

在三意社,何振中演出了《家庭痛史》《大烟魔》《双刁传》《日记媒》《自由之花》《双泪痕》《红粉泪》等时装戏,这是他最早接触现代戏。他还经常演出易俗社的剧目《柜中缘》。在这里,他经常同著名演员杨金声、和家颜、张寿全、骆福生、陆顺子、田玉堂、郭育中、李桂芳、刘光华、李益中、周登科、王庆民、王庆民、阎国斌等人同台演出,一时眼界大开。他同著名小生苏哲民搭档成为三意社那个时候的舞台核心,李逸僧先生早期创排的《玉堂春》《化墨珠》《金玉奴》《十五贯》等戏也都由他们两个联合首演,每演辙能轰动,并且迅速传播开来。这段时间,何振中主演的传统剧目有《五典坡》(前后本)《白蛇传》(前后本)《蝴蝶杯》《评花姤》《鸳鸯坠》(前后本)《大拜寿》《十王庙》《春秋配》《鲛绡帕》《血手印》《珍珠衫》《进妲己》《风波亭》《龙门寺》《八件衣》《穷人计》《百花诗》《回荆州》(前后本)《游西湖》《反延安》《铃镜缘》等戏。三意社的三年演出奠定了何振中在三意社和西安剧坛的地位,人们习惯称他为“何家”,称他的唱腔为“何家腔”,传统的吹火绝技成为他的标志,他的《玉堂春》(新本)《游西湖》《黄河阵》《黑叮本》等戏都已经独步剧坛。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月,何振中离开三意社,到著名丑角高功茂主持的秦风社搭班演戏。早先高功茂在成立于长安县王莽乡稻地江村的益民社作社长时就经常邀何振中加入(何振中族侄何毓华就是这个时候进益民社学戏的)。高功茂脱离益民社后,曾经先后在陈月亭主持的西安剧社、蒲城维新社搭班演戏。这一年他自组西安秦风社,何振中碍于乡党盛情,就入了秦风社。

民国二十三年(1934),著名青衣陈景民在兰州组建新兴社,何振中受邀随以正俗社演员为主的许多名演员到兰州演戏,其中有王庚寅、沈和中、康正中、杨正俗、靖正谦、李振俗、杨正廉等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兴社来自西安的艺人认为自己没有受到重视,于是另行组建了西安正俗社兰州分社。正俗社兰州分社尚未正式演戏,就被宁夏交通厅长魏绍武(魏鸿发)看中,报请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批准,由魏绍武和宁夏高级法院院长刘晓石出面,把剧社接到了银川,更名银川觉民社,沈和中为社长,何振中为副社长,王庚寅为总教练。觉民社实际由马鸿逵掌控。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因为马鸿逵的残暴管理,五月,沈和中离开觉民社,回西安在正俗社演戏。觉民社由何振中接替社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底,何振中因为不满马鸿逵也离开觉民社,回到西安。

民国二十七年(1938)何振中又到西安秦风社演戏。高功茂去世,秦风社散班。

民国二十八年(1939)何振中在西安组织众兴社,自任社长,笼络了靖正恭、茅玉丽、王正端、耿善民、高符中、肖顺和、王义民、傅荣启、王景民、杨宝喜等人。

民国二十九年(1940)何振中带众兴社到兰州演出,不久更名振兴社。上演的剧目大体有《十五贯》《卧薪尝胆》《白玉楼》《樵夫妇》《二度梅》《白玉瑱》《鸳鸯俦》《血战永济》《马义杂家》《汾河湾》《伯牙奉琴》《满江红》《宁武关》等,其中靖正恭和茅玉丽合演的“三白戏”十分受欢迎。振兴社散班后,茅玉丽在后来的众英社又把这些戏交手新到兰州的杨金凤,杨依此得“兰州红”艺名。这个时候,沈和中创立的中兴社散班,余部韩启民、苏牗民、楼英杰、肖正慧等人也进入振兴社演戏。著名须生耿善民的演出因为不能被兰州观众接受,气呕染病返回西安,不久去世。

民国二十年(1941),因为军政骚扰太重,振兴社散班,残部被靖正恭、王义民、王正端等人整合成了兰州众英社。

民国二十一年(1942)回到西安的何振中在西安集义社搭班演戏。

民国二十二年(1943)、何振中在集义社接识著名须生刘易平。

民国二十三年(1944),何振中和刘易平同在孟遏云创办的云升社搭班演戏。期间何振中还曾在国民党二十六军光武剧团短暂演戏,给余巧云传授授《斩秦英》。何振中和刘易平一起到兰州新民兴社搭班演戏,合演的《赶坡》被称为神品。

民国二十四年(1945),何振中回到西安,在杨尚文梁秋芳夫妇创办的建国社搭班演戏。不久到三原明正社演戏。

民国二十六年(1947)主要在明正社演戏。在商人窦子强创办的大华社打炮,跟名旦李正敏双演《走雪》,还曾在西安晓钟社短暂演戏。

民国二十七年(1948),何振中到兰州自组锦华社,著名小生张新华也入社演戏。锦华社邀请舞台美术家陶渠带来了电光布景,从此,西路的剧社也开始搞起布景了。锦华社旋即散班,何振中回到西安,在三意社名旦郭育民创办的秦声社打炮演戏,随即又进了贾志明主持的三原明正社。

1949年西安解放,起义将领王伯谋担任西安尚友社董事长,他指名调何振中进社担任理事长。

1951年,何振中参加抗美援朝捐献演出。

1952年,何振中作为教练导演参加西北进京汇报演出团参加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大会。

1953年何振中参加第二届赴朝鲜慰问文工队赴朝鲜演出,他和著名演员张建民、康正绪合作演出了《铡美案》《黑叮本》等戏。

1956年,何振中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以《黑叮本》获得演出一等奖,并荣获大会奖状。还以《刘莲英》获得导演三等奖。

1960年,西安市秦腔剧院成立,何振中同刘毓中、苏育民等人为副院长。

1961年,剧协陕西分会邀请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何振中、宋上华等人首次座谈秦腔表演艺术的流派问题。

陕西省文化厅、剧协陕西分会联合举办秦腔传统剧目串演,何振中和刘毓中合演《走雪》。

1962年,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西安易俗社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作大会发言。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举办戏曲表演艺术讲座,何振中把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和旦角表演艺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总结,写出《戏曲表演艺术探索》、《谈谈秦腔的唱腔》、《谈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两个问题》等论文,由秘书王征记录,剧协陕西省分会印成一小册出版。其中《戏曲表演艺术探索》更为珍贵。

1976年,何振中去逝,享年68岁。

1.《赶坡》(与康正绪合演)

2.《走雪》(与刘毓中、刘中光等合演)

3.《棒打无情郎》(唱段,1958年12月1日录音)

4.《大登殿》(与康正绪、张健民、李正斌等合演实况录音)

5.《黑叮本》(与张健民、李正斌合演实况录音)

6.《打金枝-背舌》(与康正绪、付凤琴合演)

7.《打金枝-背舌》(与康正绪、宋尚华、李可易、张新华、贾明易合演实况录音)

8.《玉虎坠•慈云庵》(与张新华、李爱云合演,1956年录音)

9.《斩秦英》(与王玉琴、付凤琴、康正绪合演录音)

10.《回荆州》(与刘毓中、张建民、苏育民、李正华、康正绪、吴济民等合演实况录音)

11.《三堂会审》(唱段)

12.《斩秦英》(唱段)

13.《三娘教子》(与康正绪、李宝琴合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