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空城计,取自于《三国演义》。诸葛亮以一己之力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传奇故事被反复解构重塑,至今也仍为人津津乐道。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空城之上的博弈,不仅是精彩纷呈的两军对垒,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个人心理战。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1)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题曰"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讲述的就是空城计的故事。据说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连续攻下三座城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蜀国大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撤退不及,手下仅有两千五百多老弱残兵。情况已是万分紧急,诸葛亮从容不迫,下令道:"军旗隐蔽,所有士兵装作商贾小贩。大开城门,每门用二十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携两名弟子,羽扇纶巾在城楼上悠然弹琴。生性多疑的司马懿见城内一副和平安静模样,不免心生疑虑,以为有诈,良久最终决定退兵。他也被后世人嘲笑,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白白断送了除掉诸葛亮的机会。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2)

京剧《空城计》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诚然,诸葛亮机智绝伦,想出如此招数,让人叹服。但司马懿向来谨慎,难道这么轻易就被蒙骗了吗?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高手过招,刀光剑影之外仍有招式。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3)

首先站在司马懿的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战争态势。第一,诸葛亮先前派马谡去镇守街亭,马谡鲁莽,导致精英部队几乎全部被歼灭,蜀军此时就已经遭受重创,难以与司马懿相抗衡。就算城中有埋伏,也抵挡不住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第二,在当时的情景之下,司马懿只需派出一小队精锐部队,就可以查探虚实,可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选择了退兵。那么司马懿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其实,在他匪夷所思的行径背后,隐藏着超人的权谋和心机。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4)

首先,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三国的一对双子星,他们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力量格局。在当时的魏军里,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只有司马懿一人。 诸葛亮兵出祁山,势如破竹,曹魏诸将未人敢撄其锋,整个朝野震惊恐惧。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曹睿不得已启用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垒。可以说,司马懿如今的地位,是拜诸葛亮所赐。如果在西城除掉诸葛亮,蜀军就可能全面崩溃,蜀汉随之灭亡,司马懿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一旦诸葛亮败了,就应了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训,此时司马懿功高盖主,魏明帝曹睿很可能卸磨杀驴。

而此时的司马懿羽翼未丰,难以与朝廷力量对抗。一旦诸葛亮死了,到时候不仅是司马懿免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整个司马家族都要随之陪葬。司马懿只能选择让自己和诸葛亮保持力量的动态平衡,借机培植力量,不断壮大,等待时机到来在采取行动。这样一方面他可以保全自己和家族,另一方面,他可以用自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的形象迷惑朝廷,从而韬光养晦,给自己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明明在可以除掉诸葛亮的时机,他选择了放弃,这是为整个司马家族的长远发展谋出路。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5)

甚至我们可以说,诸葛亮早已猜到司马懿的心思,他之所以设下这个空城计,目的并不是试图蒙蔽司马懿寻求侥幸逃脱。他早已知道司马懿并不会发兵进城,他的目的在于,为司马懿找寻一个合理的退兵的借口,这个借口就是"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6)

司马懿退兵之际,司马昭曾问:"莫非诸葛无兵,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答道:"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自此引兵离开,将计就计,一副中计的姿态,可谓是用心良苦,城府之深让人望尘莫及。

司马懿为什么看穿空城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早已识破空城计)(7)

最终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早已积蓄起了力量,他退居幕后开始装病,借以麻痹政敌,暗中等待时机,最终在魏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曹爽,司马家族成功夺取了曹魏的大权,最终"三国归晋",司马家族成了最后的赢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纵观三国历史,即便是机智绝伦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豪气冲天的刘备,最终都变成了这漫长岁月里的彗星,悄然逝去,所有人都成了司马家族故事剧本里的配角,难免让人扼腕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