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协舒城县委员会文史工作组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1)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庐江舒(今安徽省舒城县)人,东吴名将。他生于公元175年,卒于210年。周瑜生在官宦世家。东汉末年,孙坚兴兵讨董卓时,徙家于舒城。周瑜与孙坚的长子孙策是很好的朋友,而且是同年所生,遂结为兄弟,策长两月,瑜以兄事之。并将南宅让给孙策一家居住,凡有无相通。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2)

舒城县规划展览馆,周瑜城模型沙盘(摄影 | 束文杰)

汉建安三年(198),孙策亲自迎接他渡江,授其建威中郞将,时年二十四岁,吴人都称他为“周郎”。并与孙策分别娶乔玄之女小乔、大乔为妻,两人关系更加密切。周瑜精通兵法,英勇善战,很得孙策器重和信赖,称瑜有“英俊异才”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3)

周瑜画像(摄影 | 束文杰)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掌权,周瑜与张昭共同办理军政事务。曹操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得水军、步兵七八万,加上原班人马,号称八十万,想进攻江东。孙权召部将商议,有人主降。周瑜却反对说:“将军(指孙权)占有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云集,应当横行天下。况且曹操的后方并不安定,不敢与我军持久作战。同时北方兵不习惯南方水上,不善乘船水战,我愿领精兵三万驻守夏口,定能为将军破曹。”孙权听了,马上拔刀拔刀斫案,决意破曹。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4)

舒城周瑜文化广场,周瑜雕像(摄影 | 束文杰)

当时刘备为曹操所败,派诸葛亮到孙权处求援。208年10月,孙权授周瑜大都督,派周瑜、鲁肃等领兵三万与刘备的一万多人,在赤壁合力反击曹军。当时曹操军中疾病流行,一战即败,只好退守江北。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用船数十艘,装薪草,灌膏油,包以布幕,先下书诈降,曹军无备,临阵各船同时发火,风助火势,延烧岸上营帐,人马烧死溺死很多,曹操大败,退保南郡。苏东坡著名的《赤壁怀古》一词中“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即是对周瑜的赞誉。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5)

舒城周瑜文化广场,周瑜雕像(局部,摄影 | 束文杰)

曹操北归后,刘备领荆州牧。周瑜上书孙权指出,刘备野心很大,又有关、张虎将相助,必为后患。应将刘备留在东吴,并将关、张二人分开。但是,未被孙权采纳。周瑜又建议孙权,乘胜占领益州,北吞张鲁,联合西北的马超,尔后回师占襄阳,最后合力攻曹。孙权同意了他的战略计划,但周瑜正在作准备工作时,却病死在去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洞庭湖边)途中,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6)

舒城周瑜城遗址,周瑜雕像(摄影 | 束文杰)

周瑜不仅长于武功,且亦精于音乐。当他听到别人演奏乐曲有误时,便能立即指出,所以时人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

我县现存有关周瑜遗迹多处。龙河口水库,栲栳山有周瑜祖坟五冢。干汊河乡,有周瑜城及连三墩。周瑜城,为一正方形土城,四周城垣尚存,四门可见,此城为周瑜与孙策徙家于舒城时居住旧址。南临杭埠河,北面有许多柳林和竹园。阡陌纵横,竹树掩映,古称“牧马旧市”。有三座毗邻的土墩,俗称连三墩,是周瑜练兵和放牧战马之地,历代不少文人登临此城,怀古作诗,有:“土墙倾坏雉楼平,云是周郎此筑城。不见人提三尺剑,空闻屯聚八千兵。雨余草色迷孤迹,月落山风响柝声。几度登临倍惆怅,豪华今古最关情。”城关镇,迎薰门(南门)外,还有座周瑜桥,为一石拱桥,横跨护城河上,此乃后人为纪念周瑜所建。

周瑜真实历史事迹(年少有为当公瑾)(7)

舒城周瑜城遗址,北城门旧址(摄影 | 束文杰)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