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中)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前篇链接:解读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上)

一个人能盗了一座皇陵,听来令人惊奇,但并不是奇闻。崇陵的内部并不大,尤其是随葬品集中的地宫,有价值的东西都在光绪和隆裕两副棺椁之中,其实总量并不大,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盗墓的工作。

专家发现光绪陵墓(独家揭秘光绪陵打开瞬间)(1)

▲ 世界七大奇迹中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也是被一个叫做希罗斯特图斯的家伙一夜之间给烧毁的,可见一个人要是搞建设不见得能做多少事情,要是搞破坏那可就不好说了

但为什么推论是一个孩童所为呢?

西冰先生不但推论进入墓室的是一个孩子,而且推断实施盗墓的是父子二人。他说经过对崇陵的实地勘察,发现盗墓贼应该对陵墓很有了解。那个盗洞是在琉璃影壁前,拆掉地面的覆砖后向下打的,如果就此转向墓道方向,必然会碰到护卫陵墓的金刚墙。

这是明清陵寝中墓道尽头设置的一道防护墙。只是一般的墙是向上砌的,而金刚墙是向地下砌的。这道墙十分坚固,所用材料酷似耐火砖而且多层重叠。泰陵的盗贼便是打到了金刚墙无法穿入而告失败。

而盗崇陵的贼将盗洞一直向下,直挖到金刚墙以下才打出横洞,越过金刚墙后再向上挖进入墓道,整个盗洞的形状如同“U”字。墓道内原有填塞的一些砖石,盗贼将其移出后沿墓道前进,以盗墓专用的拐钉钥匙连续打开几扇石门,进入地宫后完成了洗劫。

有人怀疑盗墓者可能是参与过修筑崇陵或者埋葬光绪仪式的,这种怀疑有一定道理。

然而,那个盗洞又十分狭小,成年人很难进入。西冰先生因此想起一个盗墓的“潜规则”来。据说,盗墓者本无道德可言,所以他们之间很难相互取信,故其团伙通常由亲族组成,尤其是父子最佳。

下墓时则以儿子在下,父亲在上。这是因为世间儿子杀父亲的并非罕见,而父亲杀儿子的几乎没有,便无虞上面的人拿到宝物后将下面的人埋在墓里了。

当然,盗洞狭小,也说明其工作量不大,两人完成盗墓足矣。与孙殿英盗东陵动辄使用炸药硬来相比,崇陵的盗墓贼明显效率要高得多。

那么,会不会是一个身材瘦小的成年人所为呢?

西冰先生认为不像。在光绪的椁上,发现了许多横七竖八,十分混乱的斧痕。但贼花了很大力气也没能把棺盖打开,最后不得不在棺材的侧面砍开一洞实施盗窃(估计是将光绪棺内随葬品送回的时候得到指点,盗隆裕棺椁时窃贼成功地打开了棺盖)。由此可见,盗墓的设计和盗洞的挖掘显得颇为老辣,但进入墓室后盗墓贼的行为却显得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还体现在地宫中盗墓进行得并不彻底,以至于仍留下了若干宝物,使崇陵考古不至空手而归,这绝不像一个老练的贼人所为。

由此,西冰先生推测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贼和一个接受过耳提面命却缺乏实践的小贼共同完成的盗墓,两人很可能是父子。只是根据当地文献记载,他们的盗墓发生在1938年前后,想要证实这个推测,看来是不大可能了。

专家发现光绪陵墓(独家揭秘光绪陵打开瞬间)(2)

▲ 因盗洞太窄小,抢救发掘时将整个墓道全部打开,才满足了考古工作的要求。据说工兵的手段比较“粗暴”,所以打开墓道时连墓室顶部的汉白玉构件都被震落下来了

打开墓道后,由于几道石门已被盗墓者打开,工作人员便直入墓室,开始考古发掘。西冰先生等也携带摄影器材,跟随进行摄影。他们电视台使用的是一台六毫米摄影机,以及一台长城牌135相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携带了一台海鸥120双镜头照相机。故此,开掘崇陵的工作尽管短暂,却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影像资料。

无论盗墓者为谁,他们留下的现场让人感到恐怖而凄凉。进入地宫墓室后,人们首先看到的,便是已经被揭盖的棺材里,化作骷髅的隆裕皇后仰面向天,两只黑洞般的眼睛直直望向上方,仿佛在控诉着不甘和愤怒。由于盗洞破坏了墓室的密封,地宫中十分潮湿,充满了泥泞,顶部还在滴水。虽然时值盛夏,墓中却满是阴森。显然,不清除墓室中的积水,考古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怎样完成这一工作呢?工作人员看到电视台的设备灵机一动。当时为了拍摄开挖光绪墓的纪录片,河北电视台配置了一辆发电车和四部强力照明灯,在场的考古工作者发现这种照明灯瓦数大,打开后热力强劲,于是与电视台商量是否可以利用照明灯将墓室“烤”干?

不能不说这是个奇思妙想,但却是个有效的奇思妙想。经过几个小时的“烘烤”,被盗的崇陵地宫终于现出了本来面貌。

在地宫中,有两具比邻而置的棺椁,经过检查,棺椁都上过十道漆。每具棺椁的棺床四角各有一个石台,棺椁放在上面,与地面有一定距离。这两具棺椁,左侧的是光绪的,右侧的是隆裕的。既然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寝,大家关注的首先便是光绪帝的棺椁。在棺椁侧面左下方有一个砍开的破洞,人们注意到在破洞的外面,地面上有一些散乱的细碎骨骼。

专家发现光绪陵墓(独家揭秘光绪陵打开瞬间)(3)

▲ 光绪帝棺木上盗贼破坏造成的洞穴

这是什么骨头呢?

那名军医这时已经戴上了一副手术用的乳胶手套,准备扮演法医的角色。他看过之后判断,这是人足部的骨骼。事后人们判断,盗墓贼在打开棺椁之后,抓住光绪帝遗骸的两只脚,试图将尸体拖出棺外。然而,因为遗体已经腐朽,盗墓贼硬生生将尸体的两只脚拽了下来,也没能将其拖出来。

于是,盗贼改为自己爬入棺木,将光绪帝的尸身上随葬品取下,再将尸体翻转过来,对其背后的随葬品进行洗劫。因此,发现的光绪帝遗骸,是面朝下俯卧的。打开棺椁后看到,这位皇帝的肉身除去少量软组织已经基本腐烂殆尽,只有小腿处尚有肌肉附着,棺内遗骨周围都是烂泥似的糊状物。

由于一直有怀疑光绪帝是被人害死,此时外面有人在问:“有没有头?”在墓中的工作人员仔细观察了遗骸头部,证明其头部和颈部连接自然,并不是像某些小道消息所说,曾被刺客砍下后重新装回去的。此后的检验也证明光绪帝的遗骸上并无外伤。

棺材里有帐子,上饰经文,但皇帝的身上未见礼仪性的龙袍,不知是已被盗走还是葬仪中并不使用。光绪的衣服已经与尸身周围糊状物混为一体,在烂泥中可见属于内外衣的黄色和红色丝织品,勉强可以提取而已。这些织品提取后有些许变色(现西陵管理处据说存有出土光绪龙袍一件,与西冰先生回忆略有出入,可能是后续发现的)。

为了整理光绪帝的遗骨,那位医生半跪着一块一块将骨骼递给外面的考古人员,同时讲解“这是枕骨”,“这是尺骨”等等。军人的胆子大,他还半开玩笑地说应该将光绪帝的骨骼制作成一副人体标本,让这位据说热爱科学的皇帝最后为医学作贡献。当时工作人员打了井水,便在宝顶上清洗待整理的遗骨。

这位军医不乏勇气,然而,当把手插入那种尸身周围的烂酱糊状物,感受到那种粘粘糊糊的感觉时,这位大胆的医生还是无法忍受,被迫跑出墓室呕吐起来。

西冰先生强忍不适在地宫中坚持拍摄工作,却有一个意外的感受——这种糊状物虽然望之令人反胃,但却没有异味,这是怎么回事儿?

事后工作人员将这些糊状物从棺中铲出,晒干后进行辨认,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种糊状物并非腐烂的尸体产生,而是香木的碎屑。这应该是光绪下葬时被放在棺材里防腐和防潮所用,与其棺木曾先后停灵于西直门草厂和西陵行宫达五年之久,但其间遗体保存基本完好是吻合的。应该是从盗洞中进入的水分使这些香木屑化作了烂泥状,倒是让“法医”白白地恶心了一番。

那么,光绪帝当时的头发保存情况如何呢?

西冰先生回忆,由于当时光绪帝头部的肌肉和皮肤已经不复存在,其头发初看时仿佛一个头套,套在骷髅头上。以手触及仿佛一团,最初感觉不出何处为头何处为尾,拿出棺外整理,才能看出形状,共两段,上面还有下葬时打的节。

专家发现光绪陵墓(独家揭秘光绪陵打开瞬间)(4)

▲ 光绪帝遗发

由于当时设备有限,对光绪帝的遗骨和遗发无法作进一步检验,但在场工作人员都知道光绪帝是否被害而死仍是一个谜团,而这些遗蜕无疑是未来解开谜团的重要证据,故此都赞成将其有效保存,以备将来。事实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光绪帝的棺椁内,根据记录原有一百余件随葬品,大部分被盗墓贼席卷一空。但也不是没有遗存。根据我的了解,考古工作者在光绪帝的左手中发现了下葬时握的翠环一枚。就这一点向西冰先生求证的时候,他却对此没有太深记忆,而记得当时在光绪帝的口中发现所含夜明珠一颗,其右手中握有鸡血石一枚。总之,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盗墓者,对死者双手,口中这些显而易见可能放置随葬品的地方不会放过,光绪帝手中口中的宝石宝珠没有被盗,倒是可作为盗墓者缺少经验的证明。

这枚鸡血石上面只有微微的血丝,让西冰先生感到有些困惑。他曾怀疑是不是当时流行这样的风格。但经过文物工作者鉴定,这确实只是一枚较为低档的宝石。

皇帝的随葬品难道不应该用最好的吗?怎么会用了一枚如此低档的宝石呢?根据推断,这是因为光绪下葬时清朝已经灭亡,葬仪自然也比较简单、凑合。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宠妃田妃下葬时,因为国家财政濒于破产,所用锦被也只有一面用丝绸,应该随葬的金锭银锭也被用铜铅之物代替,可见,王朝末世的光景,都是大体差不多的。

光绪的崇陵,在清帝各陵中不算突出,但据说其发掘中有一个重大发现——该陵的金井没有被盗。所谓金井,据说是为清代帝王陵选址时所开,开掘后便不允许见日星月三光。其位置应该在棺椁的下方,一些小说中还有大臣下金井勘查吉壤之类的情节。在帝王下葬时会先用各种珍宝填满金井。由于清东陵各处金井在被盗时均被洗劫一空,所以这些传说无法证实。然而,盗崇陵的贼由于缺乏经验,竟然没有发现金井,才给了我们了解金井中到底会随葬什么的机会。

向西冰先生询问金井的情况,他告诉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其实,金井并不是真正的井,它只是浅浅的一个窝,如同开凿在地面的一个佛龛而已,上面还有一个带兽头的盖子。金井如此简陋并非因为崇陵处于末世建得勉强,东陵各陵墓的金井大小也是这样的,可见是固定的规制。

那么,金井里面有什么呢?

专家发现光绪陵墓(独家揭秘光绪陵打开瞬间)(5)

▲ 金井中保存的怀表

当时参加发掘的陈宝蓉先生回忆:

“金井内发现的保定子母铁球和玉石球,对于研究保定铁球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实物。五块亨得利怀表更有研究价值,其中一块小小的金壳珐琅表上,表盘周围镶有米珠一百七十八颗,至今无一破损或脱落,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超;表壳上是金丝珐琅组成的图案,五彩缠枝莲和繁茂的绿叶连接在一起,三只彩凤展翅腾空,首尾相顾。大片彩蝶于花丛中追逐起舞,异常精美。估计这块表可能是在亨得利定做的或者是亨得利进贡给光绪皇帝的,而凡是进贡品或皇帝的定做品,都是单独设计,专门制作,数量不会多,质量也一定是上乘的。常言说,物以稀为贵,那么这块表就无法估价了。金井里还发现有玉别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宝、雕花白玉石等文物,也极为珍贵。”

光绪皇帝据说生前喜欢自己动手修理钟表,而且发现的玉器也多有把摩痕迹,看来,金井中放置的多半应该是主人生前珍爱之物。

金井固然让人惊异,西冰先生回忆当时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发现。

清理完光绪的棺椁后,便开始清理隆裕的棺椁。隆裕的棺盖和椁盖都被打开,这种“大揭盖”下的盗墓往往留不下什么有价值的文物了,所以最初工作人员并未太加重视,只准备将隆裕皇后的尸骨取出进行清洗和整理。

隆裕皇后的遗体腐朽程度比光绪更高,此时只剩白骨。取遗骨的工作仍然是由那位法医执行。工作本来一切顺利,但就在他动手将这位皇后的骨盆取出的一瞬间,隆裕的遗骨下方忽然发出了一道白光……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