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还有比《陇西行》感情更复杂的古诗吗

刚工作时,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巍巍昆仑》,印象最深的除了叱咤风云的时代骄子以外,就是电影中29军军长刘戡把一张自己的照片委托战地记者带给妻子,照片侧面是两句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深)闺梦里人!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1)

《陇西行》的诗句出现在电影《巍巍昆仑》里

这两句诗在电影里的场景里非常贴切,不仅是刘戡等国民党将军和士兵的命运写照,也是国民党自身命运的写照,电影最后蒋介石率领百官在蒙蒙细雨中于中山陵祭奠战死将士,不正是这两句诗的现实反映吗?

这两句诗出自晚唐陈陶的《陇西行.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初读让人怆然泪下,再读百感交集,细读则发现,这首诗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短短四句诗,28个字,却蕴含着非常丰富、非常复杂的感情,甚至可以说,这首诗的感情复杂程度堪称古诗之最,难有之二。

首先,“激情”与“壮情”兼顾,让人感受到强汉、盛唐的蓬勃朝气

诗的第一句“誓扫匈奴不顾身”,让人仿佛回到汉唐全盛时期激情燃烧的岁月。

匈奴,在汉朝一直是大汉帝国的边患,从汉高祖刘邦到到汉武帝的前期,大汉帝国一直与匈奴和亲,但是和亲并没有给边境带来安宁,反而是边患不断。

汉武帝真正亲政后,开始对匈奴用兵,大胆起用卫青、霍去病等青年才俊反击匈奴,通过五次战役,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特别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祭天,成为千百年来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榜样和标杆。从此以后,不管哪个时代诗人的笔下,匈奴都是西部和北部边患的代名词。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2)

霍去病封狼居胥成为热血军人的梦想

而扫除边患、攘却侵略不仅匹夫有责,而且是各朝各代中华热血儿男的使命。为了这个崇高的使命,中华儿女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贞观初期,李世民即位不久,刚从废墟上崛起的大唐帝国还很虚弱,北方的突厥在一代雄主吉利可汗的带领下势如破竹,打到长安,李世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迫与吉利在渭水边上签订了“渭水之盟”,成为大唐帝国初期的一大耻辱。

但李世民卧薪尝胆,秣马厉兵,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重振兵威,横扫大漠,把东西突厥全变成了大唐的国土,不仅报了“渭水之盟”的一箭之仇,而且成为各民族的“天可汗”。

而到了盛唐,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更是成为热血健儿的梦想和实际行动,并且诞生了大量的边塞诗人,诗中充满了建功报国的“激情”、马革裹尸的“壮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陈陶诗中的“誓扫”一词,形象地刻画了热血军人出征前“激情”四溢的画面。在重大战役发起之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会举行誓师出征仪式,或者召开誓师大会,那种场面,不仅激情四溢,而且热血贲张。

而一旦战争开打,喝了誓师血酒的勇士们“壮情”满怀,一个个如下山猛虎一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打赢了,他们会举杯相庆,战死了,也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充满“激情”的“誓扫”,“壮情”满怀的“不顾身”,奇妙地统一在《陇西行.其二》的首句里,让读者仿佛回到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峥嵘岁月,仿佛感受到汉唐最强盛时边关的鼓角铮鸣、万马战犹酣……

其次,“豪情”与“悲情”相融,作为主力军队的一员,要么成功,要么取义成仁

诗的第二句“五千貂锦丧胡尘”,刻画了戍边将士“不成功就成仁”的悲剧结局,这一句虽然悲怆,但“豪情”与“悲情”相融,让人泪目。

诗中的“貂锦”表面意思是身着高档皮质军服的军人,而能身着皮质的高级军服,说明这支部队是主力部队、精锐部队。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4)

身着貂锦的羽林郎

在汉武帝时代,建立了一支类似于御林军的精锐军队,叫“羽林”,能进入“羽林”的,要么充当皇帝的御林军,要么就是征伐匈奴的主力部队。而羽林所穿的军服上饰有貂尾,且衣服的质地高档,往往是皮质、丝质军服,比普通的布制服要高档许多。

在汉武帝时代,军人能当上羽林,往往是无上荣光。而羽林的挑选也是非常严格和精细,一定是各方面表现都出类拔萃的人才可以进入羽林。霍去病的起家部队就是汉武帝赏赐的800羽林。

在古诗中,“貂锦”往往就指代精锐部队。刘禹锡有诗“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生辉”、清人黄燮清也有诗“玉帐何森森,貂锦灿成列”……

作为一名热血报国的军人,能够进入主力部队,自然是无上荣光,“自豪”满满,“豪情”万丈。曾经遇到一客户,是转复退军人,问他原来在哪个军队服役,回答说是:38军!言语之间,不仅自豪,而且骄傲!能在万岁军中当个伙夫,也自我感觉比别的军人高一等!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的形势也是千变万化的,再优秀的军人、再主力的部队,在战事不利时,也难以全身而退,更惶论获胜?

诗人通过“丧胡尘”三字,充满“悲情”地告诉读者,战争的结果往往很残酷,再优秀的军人,也难免血洒疆场,曝尸荒野。

而数量词“五千”虽然是个虚数,不是实指。但是一场战斗成千上万的主力部队军人阵亡,既说明了战斗的惨烈,也说明了战争的结果不可预料。

而前两句诗,合起来,又实指汉武帝时一段著名的战例,即李陵五千精锐步兵血战8万匈奴的故事: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5)

五千貂锦丧胡尘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自己训练的五千精锐步兵誓师参战,这就是“誓扫匈奴不顾身”。

在部队到达浚稽山时,遭遇3万匈奴骑兵,五千汉军结阵应对三万匈奴骑兵,竟然打败了匈奴。匈奴又调集8万骑兵包围了李陵的五千步兵。李陵带领军队边战边撤,在离汉境还有一百里左右时,由于箭矢用尽,加上叛徒出卖,匈奴紧紧围住汉军,结果就是“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汉军除少数突围成功外,基本全军覆没,匈奴骑兵被杀一万多人。汉军虽败犹胜!

陈陶《陇西行.其二》的前两句借李陵五千汉军的实写,暗寓唐朝历史上无数对外战争的可歌可泣,不管这些战争是唐朝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防御,战死沙场是为国捐躯,哪怕曝尸荒野、无人收埋,依然是取义成仁的英雄。

其三,“伤情”与“凄情”相催,让读者禁不住怆然泪下

诗的第三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直接展示了一幅古战场的悲惨画面:刀枪生锈、断箭遍野、白骨遍地、清冷的无定河水在奔流呜咽……

充满“凄情”的“可怜"二字,不仅催人掩面,而且禁不住让人泪下……

而“无定河边骨”,更是让人“伤情”满怀,不忍卒读,不忍想像……

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在古代属于边塞地区的河流,无定河的两岸往往发生不同战事,战死的战士往往尸骨来不及收葬而曝尸荒野,即使被收葬的尸体,也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暴露于野外,因此会形成“无定河边骨”的悲惨战争景象。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6)

可怜无定河边骨

唐朝的边塞战争,东北主要是征高句丽战争,北方主要是征突厥,西部及西北主要有与突厥、吐谷浑、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发生的战争,而发生在无定河边的,主要是与突厥、回鹘、吐谷浑之间的战争。

由于战事繁多,终李唐一朝,在无定河边发生的战争大大小小有几十场甚至近百场,每一场战役下来,都会遗尸无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白骨露于野的惨像。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7)

边关冷月照白骨

古诗中,描写战场白骨的诗比比皆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的《蒿里行》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让人凄凉满怀又泪飞如雨。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的诗让人又伤感又无奈。

“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刘驾的诗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

“冰轮当碛光悠悠,照见三堆两堆骨”,王建的笔下白骨正是关山月下行军将士的宿命写照。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韦庄笔下的白骨,则完全是对穷兵黩武的血淋淋控诉……

而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于无声的伤情中,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无可奈何,复杂的情绪无法言诉,只能任由眼泪在凄冷的寒风中打转。

其四,“爱情”融入“深情”而又“哀情”的思念,只愿长梦不愿醒

诗的第四句“犹是春闺梦里人”,通过强烈的转折,把镜头从累累白骨的无定河边战场切换回城乡少妇的绣楼,前线的良人已经战死,闺中的少妇犹然不知,还在痴痴地深情等待夫婿的凯旋……

“爱情”是千古不易的话题,存在于每一个人中,公子王孙有,才子佳人有,战场上的将士和闺中的亲人同样有。

而女人因为其不平等的地位,对男人都有一种天然的依赖,而男人要想成为女人的依赖,必须奋发图强,建功立业,通过成就自己来成就自己的女人。男人成就自己的途径一般有:

其一,科举入仕。汉代主要是通过举孝廉,不过后来这条上进之路被豪族垄断了。隋唐以后,主要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寒门男子入仕的不二选择。

其二,军功封侯。军功爵制度发端于商鞅变法,在汉代到达巅峰,这一制度激励军人们奋勇抵御或进攻匈奴。唐朝又延续这一制度,稍微有点进取心的男人都会去边关,而不分寒门还是贵族,甚至贵族为了捍卫自己家族荣誉,比寒门还要积极。“唯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你看,连李白都不能免俗。

其三,商贾获利。虽然说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但是商贾却是快速致富的一条捷径,不能出将入相,当个富家翁也不错。“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商贾就是有钱啊!

在初唐和盛唐,因为社会风气使然,军功封侯成为许多热血男儿的梦想,也是许多闺中少妇的期盼,对于夫婿万里觅封侯的举动,闺中少妇一般是支持的。

但是,良人一旦万里征之后,留给闺中少妇的是无尽的等待与寂寞,爱情的情愫在心里发酵,深切的思念、深深的安全担忧往往替代了建功封侯的热望。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8)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诗形象地描写了深闺少妇对良人远征的后悔,其实是爱情、亲情的渴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无名氏的这曲“打起黄莺儿”更苦,盼远征的良人不归,只好梦里去边塞与良人相会,可是,就连这梦里相会都是奢侈的,可恶的黄莺啼叫,把梦惊醒了……

京剧四大名旦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根据陈陶的“犹是春闺梦里人”和杜甫的《新婚别》,创作了著名京剧《春闺梦》,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展示的淋漓尽致。

青春年少的爱情是炽烈而又美好的,但是一旦因为战争而夫妻分离,爱情就转化无尽的思念和提心吊胆的关切,这份深情的牵绊又岂是我们读者能够体会的?

借水抒情的爱情古诗(激情壮情豪情悲情凄情爱情)(9)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而最最让人肠断的是,如果春闺中人得知,自己魂牵梦萦思念的夫婿封侯未成、抛尸荒野时,那个晴天霹雳,她又能承受得住吗?那份摧肝撕肺的“哀情”又让人情何以堪?

还是不要告诉她们吧,让她们继续做自己的“春闺梦”吧,但愿她们长梦不醒……

短短28个字,却饱含了“誓扫匈奴”的“激情”,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壮情”,穿着“貂锦”、身为主力精锐的“豪情”与“骄情”,沙场殒命、马革裹尸的“悲情”,战死无人埋尸的“伤情”、尸骨露于野河边的“凄情”,小夫妻缠绵悱恻的“爱情”、魂牵梦萦的“深情”和梦想破灭、人鬼两隔的“哀情”……试问哪一首诗能有这么多的情感,哪一首词能把情感表达得这么复杂?

说陈陶反战吧,“誓扫匈奴不顾身”明明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说陈陶热爱战争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明明是对战争的控诉……说是歌颂美好的爱情吧,“春闺梦”与“河边骨”的强烈反差告诉您,美好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能把复杂的感情通过四句诗全部表达出来,舍陈陶还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