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华语剧很奇怪。

悄悄上线,但甚少被提起。看过都说好,但就是没爆。

不敢看,不愿看,还是不忍看?

Sir不想再遮遮掩掩。

它的确触及了我们讳莫如深的大尺度。

但不看,就躲得过去吗?

《噬罪者》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

同是台剧,可以看成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续集。

《与恶》站在罪犯视角,摊开各方立场,记录一个以恶为中心的罗生门,测量每个人与这中心的“距离”。

《噬罪者》则弱化了针尖对麦芒的冲突。

它的视角,落在“更生人”

这是台湾当地对有案底的人的称呼。

犯下罪行,接受惩罚,并(尝试)重回社会。

海报上一行字最显眼——

罪,不因刑满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赎?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

一句话,看出《噬罪者》的野心。

看似远离风暴中心。

实际,它要探查最汹涌的暗流。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

主角王翔(庄凯勋 饰),杀人犯。

十二年前定罪,今天出狱。

他迈出监狱,以为重获新生。

没想到,他被关在了另一个地方——真实的社会。

法律上,他的罪行已得到惩罚。

生活中,他却永远背上了“杀人犯”的标签。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

判决书上,罪状确凿:

双手捂住被害人口鼻,使得一名高中女生窒息死亡。

死后弃尸于学校池塘中。

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他的DNA,王翔也认了罪。

导演的旨意是,以一个更生人为目标轴,去探索周围的人性。

不得不承认,剧集打开的节奏很慢。

前两集,主要在拍王翔出狱后的日常生活,交代他的家庭背景。

但在平常的生活中,好像又有哪里不对?

你看。

为什么家里明明有床,他还是要睡在地板上?

厕所明明有淋浴头,他还是用盆接水,冲澡。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5)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6)

王翔家的早餐店开门,母亲问他怎么起来那么早。

他脱口而出——其实已经起晚了。

但看看表,明明才五点啊。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7)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8)

就连在外走路,不小心撞到路人。

入狱前原本和蔼的他,像变了个人,目露凶光,大喝一声。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9)

没错。

连他自己都意识到了,自己不对,自己不像是这个世界的人。

看着路人,思索片刻,又满脸愧疚。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0)

《噬罪者》没有心急火燎地用冲突挑起观众的神经。

反而,冷静地呈现出一个更生人的尴尬与生硬。

面对前女友时,他稍稍能打开一点自己的内心。

但当有陌生人落座,又“砰”的一声,关上了心门。

瞬间反应,重新戴上帽子,避免猜测。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1)

这一切,都是他在监狱的12年里,将自己逼出来的保命守则。

但这一切,又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

他自由了吗?

监狱的生活,教育他永远把自己“关起来”。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2)

不仅他自己。

目之所及,处处是外人筑起的“人墙”。

跟妈妈一起打工的阿姨,旁击侧敲让他搬家。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3)

邻居,对有前科的人冷嘲热讽。

之前那个就有前科了

本来就应该把他抓起来关

坏人做坏事

你们还把他放出来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4)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5)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6)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7)

即使是出狱时祝福过他“重新做人”的政府机关也一样。

明明只是一场车祸的目击证人。

警察却把他带进审讯室,给他犯罪嫌疑人的待遇。

因为“对这种人,就不能掉以轻心”。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8)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19)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0)

“这种人”,哪种人?

有罪的人,永远是恶人。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1)

随后,“另一种人”开始入局。

另一个更生人,阿标。

出狱之后,手上纹的悔恨二字,时刻提醒着自己曾经空白过的时间。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2)

他与王翔同在更生人开的公司里,阿标却像一滩烂泥。

王翔,积极,上进,自制。

阿标,贪吃,好玩,放纵。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3)

一次公司准备要发工资的储备金被偷,钥匙却正好在阿标的书包里发现。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4)

两万,是阿标偷的么。

并不。

但阿标却因为这两万走上了极端。

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这样的社会,也是个废物,丢了钱还得被怀疑。

那老子不如回去坐牢?

最后,他如愿了。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5)

接着,是无罪的人

受害者家属,死者父亲,李春生。

他在电视上发现,王翔在车祸里救下被撞的伤者,成为走红网络的“英雄哥”。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6)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7)

他坐不住了。

这样的人怎么还能出现,怎么还能成为英雄?

他更忍不住了。

一边,是活不过16岁的女儿;

一边,是关了十二年都还没到的杀人犯。

罪与罚的天平,他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公平。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8)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29)

既然法律不能还我一个公道,那我自己找公道。

王翔出狱后,他就办了退休,跟踪调查,人肉搜索。

最后,他将王翔绑架,以私刑泄愤。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0)

清除掉罪恶,不论,自己用的方法是否也是一种犯罪。

再接着,是旁观者

王翔前女友的现男友,记者宋克帆。

他对潜在的情敌耿耿于怀。

于是想方设法接近王翔,寻找他不利的证据。

在受害者忌日的现场,他发现花束被破坏。

这还用想吗?

肯定是王翔做的。

于是推理得出,王翔有反社会人格。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1)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2)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3)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4)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5)

用表象去判断真相,用习惯判断人性。

这还不是最细思极恐的地方。

当一个个曾经善良的人,做出离奇的行径时。

你才发现《噬罪者》的犀利——

因我们心中对“罪”的厌恶,反而滋生出更多的罪。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6)

至此,一个问题,被拆解出无数个问号——

谁是罪人?

谁来定夺?

谁该被接纳?

谁该被憎恨?

……

于是,我们才想起,去找寻真相。

但如《噬罪者》般老辣,它至始至终没有给出真相。

直到大结局,它才公布真凶。

但它曾经也给出过干扰项。

开篇1分钟。

画面回到凶案现场,王翔一边在做心肺复苏术,一遍又哭着求着这个女孩不要死的画面。

是杀人后悔,还是救人失误?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7)

就此打住。

没有真相的谜题,导演让我们自寻答案。

于是,它步步紧逼,要测试屏幕前,你的底线

Sir印象深刻的三个镜头,充满了暧昧。

第一次,王翔手里紧握着一只小鸟。

在台灯的光线下,王翔在暗处看不到脸,而手里的小鸟,显得无辜,无助。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8)

你可能想着,他要把它掐死了。

因为作为杀人犯的刻板印象,他还是有杀人,不,杀鸟的可能。

但,画面一转。

小鸟睡床,他还是睡地板。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39)

第二次和第三次前后间隔很近。

王翔的弟弟,王杰与同事朱大哥向来有业务上的纠纷。

这一晚,朱大哥举着一瓶酒慢慢靠近他。

是砸,还是不砸......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0)

王杰的情妇,唐娟看着自己的婆婆头晕,就要摔下楼去。

对唐娟来说,这是她与有钱丈夫离婚的一个重要阻碍。

除还是不除......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1)

要是你,你怎么选?

这些选择,是导演给观众的测验题,又像是给观众施压。

它让你陷入两难的局面,才能让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反省。

因为剧集的故事,离我们并不远。

前段时间Sir一直能刷到这个新闻——

#素媛原凶手将被释放#

《素媛》大家都看过。

它的本意是呼吁社会对未成年人性侵关注。

同时,它也让那个凶手,成为大家心中的“恶魔”。

60万人请愿,要求政府禁止他出狱。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2)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3)

再近一点的,中国。

06年福建平潭投毒案,6人中毒2幼童死亡。

犯罪嫌疑人念斌,曾4次被判死刑,但最终无罪释放

《澎湃新闻》在念斌释放五年后上门采访,其中一段文字让Sir感触:

姐姐念建兰为念斌的案件奔走十几年,至今未婚。她穿一双小白鞋,踩着老屋地上积满灰尘的窗帘布说,弟弟念斌无罪释放后,依旧无家可归,每天过得像逃犯一样。

《澎湃新闻》

华语电影大片(华语再出大尺度)(44)

谁是罪人?

谁是噬罪者?

《噬罪者》的英文片名颇有诗意——

Hate the sin.Love the sinner.

出自甘地的一句话,“厌恶罪恶,去爱罪人”

但连Sir也不得不承认。

这太难做到。

我们不是甘地,更不是圣人。

就连剧中饰演主角的演员庄凯勋,在剧集播出后,也只能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留下一个问号:

毕竟这个世界藏着太多的秘密,可以直视的,可以回避的,这也是如同破题的剧名《噬罪者》一般地注定了它的体质,无比真实,却又难以透视,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答案,但或许答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戏散了,人生如何继续前进?

不是答案不重要。

而是——

作为一个平凡人,一个无可避免会背上某种罪孽的人。

为寻找答案而保持质疑。

更重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