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希望读完书之后,能够输出书评。那到底怎样把读到的东西写出来呢?

申克·阿伦斯所著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讲解了从阅读到写作的方法和步骤。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把论文写作分为8个步骤,分别是:

1. 记闪念笔记

2. 记文献笔记

3. 记永久笔记

4. 把你写的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

5. 从系统内部自下而上发展主题、问题和研究课题

6. 积累够一定素材之后,确定一个写作主题

7. 把你的笔记变成初稿

8. 编辑、校对

这个步骤看上去有点复杂,这是因为论文的写作很复杂,需要的资料更多。

与论文写作相比,书评写作相对更简单,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书评写作最重要的是完成前三个步骤:记闪念笔记、记文献笔记和记永久笔记。

完成这三个步骤,就完成了一篇书评的主体部分。

接下来,我以《认知觉醒》的书评写作为例,具体来说明,怎样完成这三个步骤。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1)

一、阅读《认知觉醒》一书的闪念笔记

闪念笔记指的是:阅读时,随时记录你的想法,捕捉你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

记闪念笔记的时候,不用过多地考虑一条笔记到底如何写,或者写什么。闪念笔记,仅仅是你脑海中想法的备忘录,只要把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记录闪念笔记,让你发现,你对书中哪些内容是好奇的,哪些内容对你来说是新鲜的,哪些内容对你来说是有启发的。

这些内容就是你阅读的重点。读完一本书,你可以进一步从中进行筛选,选出你更有心得,觉得值得写的点,作为书评写作的重点。

我一般使用索引 便签的方式,记录闪念笔记。以下是我在阅读《认知觉醒》时记录的几条闪念笔记。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2)

1. 自序原文:

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笔记:

一看到这句话,我就被深深吸引。虽然我并不清楚这句话的准确含义。

为什么成长的本质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大脑的清晰意味着什么?清晰与不清晰有什么区别?

我对哪些事情认知是不清晰的?产生过什么样的结果?

为什么作者认为清晰这么重要?

在书籍中继续寻找答案。

2. 第二章第一节原文: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笔记:

模糊≈未知

模糊≈不坚定

模糊≈不会细分任务

3. 第二章第一节原文:

具体事件一旦变得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笔记:

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三脑理论、象与骑象人理论。

4. 第三章第二节原文

“原时间”是我自创的概念。有些时间的权重要远远大于其他时间,我把这些权重大的时间叫做“元时间”。

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时。善用这些时间会极大程度地优化后续时间的质量。

笔记:

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消除时间模糊,管理好元时间。

方法:

1. 定计划。

按时间轴,制定一天的计划,预估每个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2. 记录完成情况。

按时间轴,记录计划完成情况。

3. 觉察和反思

对比计划和执行所用的时间,找出区别,觉察和反思,关注自己在元时间是怎样做选择的,还有哪些行为。

4. 改进

改进元时间使用。

二、阅读《认知觉醒》一书的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指的是:阅读时,写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认为可能会在自己的思考或写作中使用的内容。

文献笔记要非常简短,精心选择,并使用自己语言记录,对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写,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和参考书目的细节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中。

读到喜欢的和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时,我会使用幕布APP,记录全文的详细文献笔记。

记录这种文献笔记的笔记的好处:

1. 笔记可以随时调取、查看、复习,用很短时间回看书中的全部精华内容。

2. 每条笔记内容可以加标签,便于检索使用。

3. 可以存储文字、图片和链接等多种形式的笔记。

记录这种文献笔记的弊端:

1. 我之前对阅读有误区,读每本书都想要不落一字地读完,并把我认为重要的内容都记录下来。每读一本书,都很花时间。

2. 我之前还有一个读书误区,认为读了就是懂了。其实真正的懂,是要经过思考的,要把一本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思考和内化,形成永久笔记。这样理解更到位,也能方便输出,提升知识转化率。我的这种记录方法转化效率太低了。

改进方法:

1. 有重点地记录书中的核心内容。

2. 分类记录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输出知识卡片,笔记不仅是在帮助输入,也是一种输出。

阅读《认知觉醒》时,我共记录了7000多字的文献笔记,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3)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4)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5)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6)

三、阅读《认知觉醒》一书的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指的是,阅读你所做的文献笔记,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文献笔记是为了衍生想法、论点和讨论。

通常,我的永久笔记会围绕书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写。

每一个重要的概念,都可以用黄金思维圈模型去写。

整理闪念笔记和永久笔记,我筛选出《认知觉醒》一书对我启发最大的三个概念:模糊、舒适区边缘和深度学习。

下面是我围绕这三个概念,写出的永久笔记。

(一)消除模糊:做好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

学习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比如一看手机就停不下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

而且这种情况会反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周岭用“模糊”这个概念解释了这种现象。

什么是模糊呢?

其实模糊无处不在,我们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无意识所做的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意识做一些事,这些事通常都是我们的本能驱使的,做起来充满乐趣,毫不费力。

这类的模糊导致我们长时间的沉迷于娱乐和休闲类活动中,比如,看手机、打游戏等。

无意识所做的事,给我们带来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管理问题。

第二种:未知的事。

我们的大脑倾向于把未知判定为危险,这时我们会产生恐惧、迷茫和焦虑的情绪来保护自己。这让我们束缚住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这类的模糊让我们产生焦虑和畏难的情绪,停在舒适区,害怕面对挑战和改变。

未知的事非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情绪管理问题。

了解了模糊的概念,可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问题。

作者周岭说,学习的重要目的是消除模糊。消除模糊,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学习成长。

那么,如何消除上面的两类模糊呢?

1. 消除时间模糊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和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要消除时间模糊,就要在做出选择的时间节点,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清楚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这样的时间节点包括,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的时间。如果不在这些选择的节点想清楚,我们就会陷入模糊状态,而模糊是潜意识的领地,它会使我们产生本能的反应——娱乐。

这在些时间节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主动权,善于利用这些时间,就能够极大的优化后续时间的质量。

2. 消除情绪模糊

周岭说,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前一世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

如果你感到内心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或者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是,坐下来,向自己提问并记录。

我的感受是什么?

现实情况是什么?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我可以做什么来改变当下的情况?

我接下来第一步要做什么?

多数时候,当你做完这个提问,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小的多,现实情况远远没有想象的糟糕。

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内心的模糊。

周岭说,模糊是人生困扰之源,而人生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赢得这场比赛,才能获得成长。

(二)舒适区边缘:最佳学习区域

舒适区改变由心理学家阿拉斯代尔·怀特提出,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一直停留在自己熟悉和舒适的区域,那么人们很难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仓促地跳出舒适区,人们会感到非常多的不适应,最后很容易被打回原形,并且信心和动力会发生损耗。

典泰的《逃离舒适区》一书,将人类感知外部世界分为三个阶段:舒适区——拉伸区——恐慌区。

舒适区是放松和缓慢的,周围是熟悉的人、事和环境。在这个区域,人能够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

拉伸区又叫学习区,拉伸区会接触未知的人和事,充满新鲜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恐慌区也叫困难区,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区域,人在这里会有巨大压力,产生巨大的焦虑和恐惧。

很多人在成长路上停步,就是因为急于走出舒适区,直接跨过拉伸区,一脚踏入困难区,信心满满想要努力,结果被迎面而来的挫折和打击吓回去了。一个人经历了这种情况,不仅得不到进步,自信心也受到冲击,进而对学习产生了阴影。

但是要进步就要走出舒适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只待在舒适区是没有进步的,想要进步就要积极走出舒适区。

但是要注意,不要贸然走进困难区,难度太大,很容易因为受挫而放弃。

想要成长,就要走进拉伸区。而最好的成长区域,就是在拉伸区内、舒适区边缘。

在这个区域内,我们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作者提出: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怎样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边缘?

以做题为例,有些题目对于你来说“会做但特别容易错,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这些就是你的舒适区边缘,是你要专心攻克的内容。

以阅读为例,书中既有你了解的内容,又有新知的获取,这样的书就是适合你的书。要果断放弃那些完全不知所云的书,知识获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过艰深晦涩的内容,读再多也不会让自己获得进步。

再以技能养成为例,那些通过努力能完成,但不够熟练的部分,就是我们的舒适区边缘,反复加以练习,直至做得游刃有余,就说明我们掌握了这个步骤。如果有必要,可以将大的任务拆解成分解动作和步骤,逐个熟练。

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使用,要学会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才能让自己快速获得进步。

如《刻意练习》一书所说,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三)深度学习:拒绝低水平勤奋

美国学者埃德·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方式包括:听讲、阅读、试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30%。

主动学习方式包括:通过讨论、时间、教授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90%。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7)

模型显示了,学习的方法不同,导致学习的深度和结果是不同的。

你可以试一下,将你刚学到的内容讲解出来,或者用文字表述出来,你就会发现,这样做是有难度。

周岭认为,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的开始,因为你必须用已有知识去解释新知识。

你能够把新知识解释清除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经过深度学习,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的掌握所需的内容。

加拿大学习达人斯科特·杨,曾经用10天学完线性代数,在12个月内自学完成了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

他本人非常注重深度学习,在他的著作《如何高效学习》提出了整体性学习,书中强调: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呢?

第一、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觉醒》一书将这个过程称为关联。

具体的做法是,确定你要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相关经历或相似的知识,并将新知识加以应用。

罗振宇曾提到他的方法:他每天要求自己谢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这个过程就像缝扣子一样,将新的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这种缝接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关联的过程,通过简短的文字,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理解上更加深入,需要使用的时候,也能够调取出来。

第二、输出作品,或者使用费曼学习法,去教授。

选好你想要深入学习的一个新的概念。

设想你现在是一名老师,你要将这个概念教会另一个人。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如果觉得讲的不够清楚,返回去查阅资料,知道你觉得自己能够解释的清晰易懂为止。

你还可以把讲解内容写成文章,或者录制成短视频的作品。

第三、学以致用

当然,学习新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应用。

每次,尝试用自己学习的内容,加以应用,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通过学习,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改变。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8)

四、完善结构,完成全文

鼹鼠的土豆老师讲过,书评写作一般分为五个部分:

1. 破题引题。

用故事、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或者身边的案例、亲身经历等跟书的主题相关的资料,引出书的主题。引题后,用一两句话介绍书的核心内容。

2. 作者介绍。

介绍书的作者情况,作者取得了什么成就,获得过什么奖项,有什么有趣或者特别的地方。

3. 总括全书。

简要概括书的重点内容,介绍书的主线。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这部分内容是对全书的总括。

4. 亮点解读。

根据主线,结合案例,分别介绍每一部分的特点,亮点。如果书中内容较多的话,挑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点,或者你认为重要的点去写。

使用的案例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自己搜集的,如果引用书中案例的话,自己组织语言去描述,不要完全照搬书上字句。

5. 总结全文。

概括全文,重新点题,适当升华总结,谈谈自己从这本书里获得的启发或者受到的影响。

在永久笔记这个步骤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书评中的“亮点解读”部分。这部分是书评中的主要部分,写作难度最大的部分,也是篇幅最大的一个部分。

继续完善结构,加上引题、作者介绍、全书的总体介绍和结尾,一篇书评就完成了。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申克·阿伦斯强调,良好的笔记是构建写作的基础。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你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

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实际上是将写作的过程拆分成小的步骤,每个步骤都很容易完成,让写作过程更加轻松和愉快。

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为想要写作书评的小伙伴助上一臂之力。

方格本怎么写读书笔记(如何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一篇书评)(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