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决定历史走向的战争,毫无疑问要数楚汉之争了。巨鹿之战后,项羽西楚霸王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此战确定了项羽在各路诸侯中的绝对领导地位,被楚怀王熊心拜为上将军,率领群雄入关。当时怀王约定,项羽和刘邦谁先进入关中,拿下秦都咸阳,谁就做关中王。项羽万万没有料到刘邦竟然先他一步攻入关中。当项羽大军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刘邦已经进入咸阳城了。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1)

项羽当然不希望刘邦做关中王。当时项羽有四十万大军,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在霸上,兵力只有项羽的四分之一。项羽的叔父项伯通风报信给张良项羽即将攻打刘邦的计划。张良又告诉了刘邦。刘邦自知不敌,便采纳张良的计策,去鸿门拜见项羽,向项羽当面解释清楚自己没有想做关中王的意思。这便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鸿门宴的开端。但是鸿门宴里却隐藏着一个极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让很多历史学家聊到这处都经常避而不谈。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2)

刘邦前来谢罪,项羽设宴款待。刘邦除了带了谋士张良,将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之外,还带来了一百多个随从。但是鸿门宴的营帐里是不允许刘邦的武将进去的。因此,进入帐中的只有刘邦和张良二人。而营帐外面,围着一圈一圈披甲执戟的项羽军甲士,和随时准备听从号令的刀斧手。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3)

当时前来赴宴的,项羽阵营中还有项羽的亚父范曾和项伯,以及其它服侍的人。席间刘邦向项羽表明来意,并且再三请罪。项羽为人单纯,竟然信了刘邦的话。范曾多次给项羽使眼色,意思让他诛杀刘邦,项羽都不为所动。后来又出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滑稽的一幕。张良看在眼里,知道范曾想要杀刘邦,便赶紧溜出宴席,叫樊哙进去帮忙。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4)

关于这一段,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写的,也是谜团的所在: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5)

翻译过来就是:张良觉得情势危急,赶紧叫樊哙进去帮刘邦脱险。樊哙拿着剑和盾直接闯了进去,侍卫没有阻挡的住。樊哙闯进去后向西站立,瞪着项羽。

这便是不可思议的谜团所在了。项羽设宴请刘邦,帐外布满了守卫的甲士。樊哙一个人怎么可能闯的进去?而且还带着剑和盾这样的武器?如果带剑硬闯,万一是要去刺杀项羽怎么般?所以守卫不可能不管。既然要管,那么樊哙便绝无可能以一人之力打破重重守卫,除非樊哙能以一敌百。但是樊哙确确实实进去了,并且还带着武器。由此可见,樊哙进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拦着他。或者说有人拦他,但被里面的人接应进去了。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6)

能接应樊哙的人,只能是项羽的人。也就是说,项羽内部出了奸细。

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很多人猜测,最有可能的便是韩信。

鸿门宴背后的历史(鸿门宴中有一个千古谜团)(7)

为什么是韩信呢?我们都知道,韩信最初是在项羽手底下做事的,但一直得不到重用,仅仅是个执戟卫士。韩信是什么人,那可是有统领百万雄兵能力的将领,岂会甘心做一名小小的士兵。天长日久,韩信觉得在项羽麾下根本没有前途可言,于是早早有了另择贤主的心思。而且很有可能,在鸿门宴发生之前,刘邦就已经注意到了韩信,并且有把他纳入麾下的意愿。而当时鸿门宴上韩信作为侍卫出现在宴席,看到刘邦有生命危险,出帐接应樊哙,便不是没有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