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崔珠珠

“对于延锋来说,数字化转型是必选项。数字化转型必须站在战略角度,而非仅仅从技术角度去做。必须结合企业发展路径、业务规划、战略蓝图。破除现代化经营中对于人的依赖,转变为对蓝图、系统、智慧的依赖。”

对于延锋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近日上汽集团旗下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锋”)副总经理陆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作出如上表述。

延锋是上汽集团下属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旗下设有内饰、座椅、安全、电子、门系统与外饰等多个业务板块,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1936年延锋从一家木模作坊起家,85年过后,延锋已成长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0多个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的全球零部件企业领导者。

上汽帆一尚行智能制造案例(数字化转型实现)(1)

上汽延锋金桥工厂汽车内饰生产,上汽集团供图

据陆凯介绍,实现上述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延锋在每个发展阶段都紧跟时代,勇于突破,不断创新转型。“我们思考老工厂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后焕发新的竞争力。延锋金桥工厂已投产15年,我们不断对于工厂数字化的逻辑探索、研究、优化。”

上汽帆一尚行智能制造案例(数字化转型实现)(2)

上汽延锋金桥工厂,上汽集团供图

总结数字化转型经验,延锋将其归纳为几点,一、一把手工程,要有自上而下改革的决心;二、三个转型:数字化产品转型、数字化制造转型、数字化服务转型;三、智能制造的“四个正确”:将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正确的人或设备。

也正是借助数字化转型,老工厂焕发出新的竞争力。以延锋金桥工厂为例,该工厂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早在2020年就被授予了首批20家“上海市智能工厂”。

延锋金桥工厂也由此成为延锋第一个全球数字化样板工厂,目前数字化已在延锋旗下20多家工厂有序推广,延锋正逐步将上海的数字化模式、上海的数字化方案向全球240个基地输出。延锋海外工厂纷纷采用中国成熟的数字化制造方案,比如捷克数字化仓库、南非仪表板智能制造方案、美国及墨西哥门板智能制造方案等,帮助当地工厂减少设备投资,提升制造效率。

“在欧洲用数字化方式改造工厂,仅一个车型项目,就减少了设备投入2200万欧元,综合收益提升了4.5%。在堪称红海的欧洲内饰市场,足以改变命运。”陆凯表示,“进行数字化转型后的工厂,成功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30%,场地节约30%,经济效益提升30%。”

对于目前取得的成果,延锋并没有满足。陆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数字化转型不是运动式的,而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部分,是一个长期持久跟着企业战略蓝图不断更新不断投入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事实上,延锋的数字化转型是上汽集团整体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上汽集团发布了全新愿景使命价值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指出上汽要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实现制造与服务并举发展,力争作为“上海制造”的一张重要名片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抢占未来全球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力争率先用数字化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国内大型车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各种难题。”陈虹说。

目前上汽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推出数字化产品,全球首创互联网汽车新品类,自主研发的“斑马”车联网系统已搭载于多个主流车型;推进数字化制造,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探索数字化服务,建设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已集聚超过3000万名用户,服务年触达用户数亿次;试点数字化管理,建设“能效管理平台”,已覆盖上汽所属120余家企业。

未来,上汽集团仍将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汽车产品向“数据驱动”的代际升级,2025年电动智能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力争“十四五”期间上海地区整车企业100%、零部件企业70%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至“十四五”末基于上汽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生态圈注册用户数达到亿级,月活用户达到千万级。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