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清朝康熙年间,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五河县来说,人口接近70万,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在历史上,五河县于南宋时期建县,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安徽界首境内的大小河流有哪些(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近70万)(1)


首先,五河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在地理位置上,五河县居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东接江苏省泗洪县,南与明光市、凤阳县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镇县毗邻,北界泗县、灵璧县。五河县介于东经117°26′—118°04′,北纬32°54′—33°21′之间,东西长约56千米,南北宽约45千米,边界长约230千米,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就五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分属宋国、鲁国这两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宋国被齐国、楚国、魏国三国消灭,而鲁国则被楚国消灭,所以今安徽省五河县一带成为楚国的疆域。


安徽界首境内的大小河流有哪些(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近7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蚌埠市五河县一带为蕲、徐两县地,属泗水郡。在秦朝时期,泗川郡望主要集中在泗水流域,故取名为泗川。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设立虹县,该地区为虹县地(境内沱湖西岸有旧虹县遗址),属沛郡。东汉时期,今五河县一带为夏丘县,属下邳国。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五河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属魏谯郡。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分沛国立谯郡治谯县。魏皇初2年(221年),魏文帝曹丕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东晋时期,在故虹县地设立贡城戍。南朝前期属宋、齐、梁等国。北魏复名虹县,又名降城。北周时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五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安徽界首境内的大小河流有哪些(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近70万)(3)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该地区为夏丘县,属下邳郡。唐朝初期,该地区为夏丘县属泗州。武德四年(621年)设立虹县于古虹城,属仁州,武德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移虹治于夏丘故城,废仁州改属泗州。元和四年(809年)改属宿州,大和三年(829年)复属泗州。大和七年(833年)仍属宿州。北宋建立后,虹县属淮南东路宿州,今五河县一带随属之。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正式设立五河县。五河县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元朝建立后,五河县属淮安路之临濠府,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属淮南路泗州。


安徽界首境内的大小河流有哪些(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近70万)(4)


最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五河县属临濠府,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改属凤阳府。清朝初期,五河县属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五河县改属泗州。到了1914年,五河县属淮泗道。1928年,五河县直属于安徽省。1971年3月,五河县属宿县地区。1983年7月1日,五河县改属蚌埠市。如今,五河县属安徽省地级蚌埠市。截至2018年底,五河县总面积达158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69万人,也即接近70万人。在安徽省的各个县,五河县是一个人口中等的县。对于五河县,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