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大众的主流审美究竟是什么?对比下同天上映的《狄仁杰》和《西虹市》,立刻就会明白了。两天5亿的《西虹市首富》就是我们国内目前主流观众的审美趋势,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这次把cult风玩到了新高度,虽然我看得很high,但这种风格,注定不可能成为主流的审美。
邪典电影(Cult Movie)本身就是一种小圈子文化的电影风格。这些影片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主导的影片。
电影《神殿》
在《四大天王》里,这种浓重的作者风格、天马星空的想象力、超现实的视觉呈现,妥妥儿的一部Cult片。圆测法师物化出的大鲤鱼,最后15分钟怒目天王与金刚的巅峰对决,极具邪典风格。敢在这么大投资的商业片里玩Cult,华语片导演里也只有徐老怪敢做了吧。
对不同的观众而言,《西虹市》和《四大天王》都是爽片,但我更吃徐老怪这一套。70块钱一张的IMAX电影票,我看完都觉得物有所值。
《四大天王》对于视觉奇观的展现,可以说是毫不吝惜。除了最后15分钟的对决,前半段也是处处有惊喜。和马思纯一起登场的几个怪人,美术风格和动作设计都风格化极强,冯绍峰的几场动作戏,都能看到武侠片的影子,而皇宫大殿化龙那段,整场氛围营造的极好。值得一提的是,徐克的特效大片,从来都是不吝惜特效镜头。这部电影和《龙门飞甲》、《西游伏妖》一样都是满屏IMAX,3D效果出众,出屏效果明显,比起好莱坞很多残幅IMAX,这部电影简直太良心了。
特效可能也是影片一大争议点,当时预告片放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特效特别假,5毛特效等问题。这种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观众们被好莱坞特效熏陶了那么久,对于不那么逼真的特效风格会接受无能。对比下印度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2》,你应该明白,特效的价值不是把一坨虚拟的屎做成更逼真的屎,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展现更多现实中不存在的情况。
《神都龙王》里,我们看到了徐克把古装片拍出超级英雄科幻大片的感觉,变异的水怪、马匹可以上演飞车大战,这就是在原有类型上的创新。《四大天王》除了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把导演个人的审美趣味全部展现出来。马思纯的朋克造型,飞烟的女巫造型,原创性极高。最后大战出现的怒目天王,全身眼睛真是把一部分人恶心到了,但是有这样审美的人,直接都能在电影院尖叫起来。我想,很大一部分观众给这部片打差评,很可能就是因为片尾这段密恐设计吧。
当然,打差评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剧本和人物方面的问题。这一部片名《四大天王》,在一次发布会上,主创说四大天王是指狄仁杰系列的四大主演:赵又廷、刘嘉玲、林更新和冯绍峰,这样的解释显然是很扯的,演员都能成片名,那么就说明电影是先定演员再定故事的。
事实上,片名明显是讲佛教的“四大天王” :持国天王、广目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之所以没这样明确说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宗教因素会把一部分观众拦在门槛外,另一方面则很重要:剧本写着写着跑题了。
记得在华谊兄弟的“想象力工业”发布会上公布这部影片时,现场连线徐克,他还在台北写剧本。原本四大天王可能是故事的主线,但在电影的成片里,四大天王仅出现在冯绍峰寻找亢龙锏那一段。剧情一直是香港电影一大薄弱环节,以至于诞生了无厘头这样风格的电影。
在《神都龙王》的结尾,一系列概念海报的出现,让人们对徐克的狄仁杰宇宙产生了很高的期待。时隔四年,狄仁杰第三部姗姗来迟,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一部并不存在于原画当中,原画里的迦楼罗,只在电影里出现了一个镜头。本以为这些原画会成为续作的主要剧情,没想到只是个打酱油的。随意挖坑,却不好好填坑,肯定会让人失望。
老坑不好好填就算了,片尾通过三个彩蛋,又挖出了更大的坑。比起上一部对新故事的展望,这一部的彩蛋还算有良心,让三部狄仁杰成了有机体。刘德华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狄仁杰的中老年,而赵又廷的狄仁杰可以算作前传。第一部就把狄仁杰最终的命运告知观众,这种想法确实大胆。
和《西虹市》比起来,这部电影的票房很难破10亿,不得不让人感慨,古装奇幻片在内地市场逐渐式微,已经成了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奇门遁甲》、《鲛珠传》、《阿修罗》等烂片对市场的打击,更大的原因也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有关。当年《英雄》之后,所有钱都砸在古装史诗大片,到后来武侠片的衰落,再到现在国产现实题材和喜剧的崛起,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变化,谁能说准下一个风口会在哪里呢?真替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捏一把汗。
你不能骂观众,因为顾客永远是对的。可是你觉得,比起90年代,现在观众的审美是在倒退,还是进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