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说文》记载:“夷,东方之人也”;《后汉书·东夷列传》也载明“东方曰夷”,东方地区的人被称作“夷”。在有些学者看来,东夷古族生活的区域更清晰一些,其包含着今山东全部、江苏北部、河南等地,主要判断的来源就是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
学者傅斯年[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载于《史料论略及其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65页。]认为东夷文化应该包含“山东全境,加上河北省的南端、河南省的东部、安徽省的东北角,以及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张富祥[ 张富祥,关于东夷的来历、分布以及构成,载于《东夷文化与青州》,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77页。]则从大汶口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考证后得出的观点基本和傅斯年相同。在古地理书籍《尚书·禹贡》中,描述的东夷地理范围更加明确,“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尚书·禹贡》成于战国时期,在该书中将古中国划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此书指出所谓“东夷”主要是指古青州地区。直到今天,山东青州人仍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东夷古地。
但古代青州并不是一个确切行政地名,而是一个古地理范围,主要范围是从西边的泰山向东扩展到海边,从南边淮海延伸到北部辽东地区。所以从文献看来,东夷文化是远古时代海岱地区创造的文明是比较准确的说法。但不管东夷族活动范围如何确定,东夷文化发祥于古中国东部这无可厚非。山东是古老东夷族的居住中心,这一观点在学界是比较统一的。因此,王献唐也在其著作《炎黄氏族文化考》中提出了远古东夷文化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山东的观点。
东夷文化有其特定的时间范围。学者张学海[ 张学海,东夷数题概说,载于《东夷文化与青州》,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48-52页。]认为,东夷族群活跃于距今6500年左右北辛文化的交接期,到商代中期东夷文化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看来东夷文化的历史长度至少有三千多年。而学者逄振镐在其论著《东夷文化研究》[ 逄振镐,东夷文化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1,第575页。]中也表达了东夷文化是一个有着长久历史的文明阶段,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从后李文化到岳石文化,包含着其中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在内的连续文化类型都应是同一个族源民族创造的文化,即东夷民族文化。因此可以说,东夷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类型,它有三千年到五千年的历史跨度。
综上看来,东夷文化是生活在远古地区,以山东为中心、古老东夷族创造的文明。现在大众不了解这一文明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东夷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被“断层”。
溯源而上,尽管我们现在只能从考古和古文献中发现东夷文化的蛛丝马迹,但我们绝不能说其是消失了的文化。东夷文化并未消失,而是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准确说是被齐文化和鲁文化吸收融合,成为后来齐鲁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此说来,东夷文化有着清晰的空间边界,从概念上讲其比齐鲁文化更悠久,地理范围也更广泛。可以说,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融合前的一个文化阶段。齐鲁文化和东夷文化有着地域上的融合,两者正是一种前后继承关系。
齐鲁文化在融合东夷文化之后,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显现着东夷文化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对东夷文化的历史地位的确认。从西周开始至今,不同的时期对“东夷”的概念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西周之前的东夷、汉朝东夷,及我们今天所认识“东夷”并不是相同的概念。
今天,我们提到“东夷”,往往是指那些文明缺失、未有开化之地,明显的带有贬义性和侮辱的成分,在大众心中东夷的概念是被误解的。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提出,中华文化是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互相斗争之后形成的。傅斯年在其著作《夷夏东西说》中认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身居中原的夏民族和身居东方的东夷远古民族创立的。
远古时期,身居中原的华夏集团和身居东方的东夷集团相互制衡,发展到后期,甚至出现了东夷集团和华厦集团轮流执政的现象。随着华夏集团最后的胜利,以及西周之后大统一的需要,东夷文化在远古时期的重要位置逐渐淡化,开始出现中原华夏文化中心说。西周之后,以黄河流域为居住中心的人成为了统治者,华夏集团也随之成为了政治范围的中心,史上称之为华夏。华夏集团的四邻则成为了蛮夷狄戎,也因此有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地的划分。
在另一方面,周王朝建立后灭掉了很多小国,春秋时期,最后一个东夷方国莱夷被灭,山东境内不再提东夷。在“民族一元”和“地域一统”观念的主导下,东夷文化应有的地位被遮蔽,特别是汉儒为巩固中央集权提出的中原中心说。
东夷被贬化,和狄、蛮等同等称谓,《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蛮夷率服”,东夷被歪曲贬斥,直到今天。生活在古东夷地区的人便开始以齐鲁自居。由此,“夷”便成为了偏远地方的称谓,同时也加之侮辱性的色彩了。秦之后,夷的称谓指称为更加偏远的、未开化的地区,北方少数民族称谓“夷”,东北海国成为“东夷”。这一观念对人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东夷还是指称“日本”“朝鲜”等国,有“夷华有别”、“夷华之防”等观点。
可见,在现在民众视野中“夷”变成了一个带有偏见、侮辱性词汇,具有“北番蛮夷之鄙人”之意。
所以在今天看来,复兴或重构东夷文化,从古文献和古遗址中走出的东夷文化要获得当代文化认同必须承认东夷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消除对东夷文化误解。
东夷文化非蛮荒文化,“东夷文化”应成为一种特指,而不是具有偏见,带有贬义的文化,必须要区分这两种概念。今天复兴东夷文化,应该被看作是借助于古老东夷文化的内核,赋予其时代价值和新文化特征为当代社会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