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雕技法,在翡翠发展史上十分重要。因为它把有限的高品质翡翠的特色放大,既不浪费原料,也让更多人享受到翡翠之美。
中国玉雕艺术,在宋代时经历了一次高峰,即首创“巧色”技法,重视在玉雕过程中,把原料的天然色彩和纹理放大,再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题材选择和设计布局,在避开棉、纹、脏的基础上巧妙运用花纹和颜色进行创作,搭配切割、磨平、起线、镂空和顶、撞、钩、轧等技法,最终才出品一个精工玉雕。
翡翠玉雕过程,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翡翠原料进行分析,确定原料上的颜色走势、颜色的分布和面积大小、被延伸的地方以及色调、色泽的变化,以及原料的透明度和棉纹等小瑕疵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遇到纹裂的地方,要分析纹裂跟颜色是否有关联。一般来讲,一块原料没有纹裂的地方优先做手镯,有纹裂的位置做花件或摆件,水料带皮则适合做把件。
第二步,是对原料进行设计,即俗话说的“巧色”“俏色”和“分色”。巧色是指巧妙运用原料上的颜色,例如绿色的树叶、关公的红脸等等。俏色是指在巧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颜色部分,让玉雕的视觉呈现更聚焦。分色是在俏色的基础上,对不同颜色进行严格区分,绝不拖泥带水,让玉雕上的画面感更加强烈。
第三步,是对玉雕进行整体的雕刻,一句话概括,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是指切开玉石,在机器和解玉砂的帮助下,顺着翡翠的纹理将它切开;磋是指把翡翠原料修整出大致的形态;琢,是指钻孔和雕花,按设计图把玉雕作品雕刻出来;磨是给玉雕打磨和抛光,让玉雕的色泽更鲜明和触感更光滑。
这样三个步骤下来,一个题材突出、俏色巧工的翡翠玉雕就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