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中国古称星宿, 古华夏星座总图丝毫不逊色国外那88个星座图。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1)

古华夏星宿总图——北玄武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2)

古华夏星宿总图——东青龙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3)

古华夏星宿总图——南朱雀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4)

古华夏星宿总图——西白虎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5)

古华夏星宿总图——中天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6)

从第二张图到第五张图,就是著名的古代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上古人们仰望天空将群星划分为若干组团,并赋以人、物或神话的形象,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中国处于四时分明的自然条件,所以很早就把春天黄昏时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成一只鸟形,谓之朱雀;

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谓之青龙;

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虎,谓之白虎;

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谓之玄武。

湖北随州发现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前433年稍后)中,有画着二十八宿和青龙、白虎的漆箱盖。这说明四神二十八宿体系起源甚早。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人们根据其方位,每七宿组成一种动物形象,即四象或“四宫”。其对应关系如下:

东宫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宫白虎:奎、娄、胃、昂、毕、嘴、参;

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划分天区,制定历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照。

先秦两汉时期的“四神”广泛的用途:天文家利用以正四时;舆地家利用以辨九州;军事家利用以定方向。如《吴子-治兵》在论及三军进止时说:“行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因为当时人们已非常熟悉“四神”的方位,故取之以为旗上标志,指挥军阵进退。

当然,“四神”的广泛应用与人们的宗教观念直接有关。古代宫廷常以四神名其门阙殿楼,西汉有四神纹瓦当等等。

在”中天“图上,”勾陈“在天文里就是北极星,而”紫微“本是道教神,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

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它的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后汉书》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或紫禁城。

所以,图上用宫殿描绘,表明其属帝王之所居,而皇帝居住的地方——”紫禁城“的名字由来正是这一来历。(明朝果然是伟大的!!!!)

“四神”与“四御”的说法据说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古人的许多东西跟西方不完全一样,西方是想象的,古人的创造却符合自然规律,是真实的。

东西南北四方位,代表阳气的生发-强盛-沉降-收藏-再生发的循环。

12000年前的星象图(古华夏星座总图)(7)

在一年里暗合春夏秋冬循环,在一天里暗合早、午、晚、夜的循环,所以用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个不同颜色的动物表达四个方位,它们的颜色充分显示了自然界阳气(来自太阳热能)的变化规律。

而“中”方位代表土地,代表“阴”,代表地球,是阳气变化的基础,阴阳互动,才能生万物。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你会发现古人对自然的认识,丝毫不在今天的西方科学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