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90后,小时候经常听到爸爸几兄妹叫爷爷为“阿叔”,叫奶奶为“阿姆(mei)”,但又听到邻居家叫他妈妈却是“阿婶”,我曾经无数次的凌乱了……始终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啥关系?也很纳闷怎么每个人的叫法都不一样呢?!

总的来说,就是有人会叫自己的爸爸为“阿叔,阿伯”,叫自己的妈妈为“阿嫂,阿婶,阿姆(mei)”等,而不是直接称呼为“爸爸、妈妈”,这在不同家庭的称呼是不一样的。

阿叔阿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旧时会叫爸爸为)(1)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后来通过了解,不管潮汕人还是客家人,以前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风俗习惯,就是称谓自已的父母在传统上不是用爸爸、妈妈,而是用一种比较疏的称呼来叫喊自已的父母。这种现象,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比较流行。

在称呼上叫疏一些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父子、母儿之间的命运冲突,即是相冲相克(佛相学术语),主要与生辰八字有关。这样能使孩子减少一些疾病。叫疏一些能给孩子带来好运,能使孩子快点健康长大”。

例如,在农村只要小孩一出生,通常便会叫算命先生帮忙排八字,根据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导排出一个人的命理。首先你五行欠什么,取名就会取与之相关偏旁的字,好让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得以均衡,以之趋吉避凶。再者就是看小孩会不会跟家里人(特别是父母)会不会有冲突(相克),如果有的话,就要过继(也叫过房)给别人带,给人做儿子,或者在称呼上叫疏一些。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小孩如果命硬的话,可以去拜神明、拜外人为二爷,或者找结拜兄弟等,这样小孩子才不会那么多事,比较乖。据说海丰公平有个单身老汉迄今已收了5000多个义子,好多人去拜他为二爷, 是不是很牛逼,呵呵...

阿叔阿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旧时会叫爸爸为)(2)

说到农村的过继习俗,类型是有很多种的,但大部分是在兄弟间或亲房中进行。比如:有的要过继到远一点的地方;有的只是过继到出了屋檐水而且要同喝一口井水的,而有的则是过继给不出屋檐水的同屋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屋的人也就是家里的叔叔伯伯了,这样的话,假如这个小孩是某个人的长子,过继给叔叔的话,那就叫生父为伯伯了,叔叔还是叫叔叔(因为过继关系,叫法上就有别叫那么亲),因为是长子的原因,生父后来生的弟弟妹妹们也跟着老大的叫法就自然而然了。有的算命先生说孩子应移房过祖,不然不利。但自己孩子怎能送与别人?就只好在称呼上改变。少时对父母这么称呼,长大了还是这么称呼,习惯成自然。

而“爸爸、妈妈”是北方话,是文雅话,除了城镇及有学识家庭特别用这一称呼,或称“阿爹、阿娘”外,农村百姓就很少用这样的词语了,这也是后来的随俗称呼,并非传统叫法。

阿叔阿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旧时会叫爸爸为)(3)

在海丰黄羌客家人中对于亲人的传统叫法上,通常会称呼曾祖父为公太或阿太,曾祖母是婆太;称呼祖父为阿公,祖母是阿婆或者阿嬷。叫外公为姐公,叫外婆为姐婆。因为古代叫父亲为爷,叫父亲的父亲为爷爷。叫母亲为姐,因为外婆是姐的母亲,所以外甥们就叫外婆为姐婆,但不能叫作姐姐。而兄弟间最小的则称呼为叫阿满(小孩叫其为满叔)。对于小孩,男的叫什么古,细满仔,女的则叫什么嫲;姨姨则称呼为man姨,姨夫为man姨丈诸如此类。

阿叔阿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旧时会叫爸爸为)(4)

另外,对于辨别是不是客家人,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他怎么称呼自己的妈妈,几乎全世界的客家人都管自己的妈妈叫做“姆”(mei)。“姆”,据汉语大辞典注释:古代对中年妇女的称呼。这说明在古代“姆”不一定指母亲,可以指关系比较疏的女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90后出生的人多改口叫父母为“阿爸、阿姆(mei)”,或者“爸爸、妈妈”了。而那些情浓于水,寄予父母无限爱,并深藏功与名的奇怪称呼则渐渐成为了历史的符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