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要穿过那世间的火,要尝过一生炙热的默,有多少不得已来不及还流浪在梦里,才可明白为何而来……”当国庆档电影《万里归途》的主题曲缓缓响起时,影厅里的人们依然各自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幕后的彩蛋。而我,也没动。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刚才2个小时里的一幕幕,已把思绪带回了11年前的那场硝烟弥漫,心头感慨万千。

最真实的撤侨纪实(乘风万里归途有期)(1)

图源网络

2011年初,中东时局动荡。结束了在突尼斯的采访报道后,由于航班熔断,我滞留在首都突尼斯城。就在即将“弹尽粮绝”之际,一架飞往埃及首都开罗的临时航班帮了大忙。彼时埃及的局势,其实更混乱。落地开罗之后,已是宵禁期,根本出不了机场。在机场大厅熬到天亮,只见四面八方,成千上万人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向机场涌来,人们都想逃离这里。只有我,拖着行李箱,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天空中,战斗机呼啸而过;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排兵列阵;手持棍棒的蒙面者,墙上清晰的弹孔,散落着燃烧中的轮胎……一切都在提醒着我,开罗已不是印象中的样子了。

2011年2月15日开始,邻国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数万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身处险境。鉴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关方面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安全有序地展开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部,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海陆空联合行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当地时间2011年2月20日凌晨,随着撤侨行动的展开,报社中东中心分社全力投入到相关报道工作中,并协助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打通在利比亚的中国人从陆地边境口岸撤离回国的通道。

接到任务,我们连夜开了个短会,我将前往埃及—利比亚边境口岸萨卢姆,开展相关报道和协助工作。一大早,我和同事就带着一应装备踏上了征途。考虑到路线、地形、战况和体力分配等因素,我们找来一位相熟的当地司机,协助我们一同前往。开罗市区内的一小段路,却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临检、盘查、询问……仗着中国公务护照、埃及新闻部颁发的记者证以及多年来养成的“阿语聊天话术”,我们终于出了城。

上了高速后,大段的路途都是黄沙漫漫,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甚至会出现错觉。只有偶尔在路边出现的指示牌“小心骆驼出没”,才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在一路向前。抵达边陲小镇萨卢姆已近傍晚,大风呼啸、残阳如血。小镇里最高的建筑不过三层,基础施舍很不完善。先期抵达的使馆工作人员们,都住在一个名叫“西拉特”的小旅馆,屋内不能洗热水澡,床铺上还会经常看到跳蚤和其他的小虫子。在这里,我们同时任使馆参赞、新闻处工作人员碰了面,简单的握手拥抱后,迅速沟通当前情况,然后就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中。同事懂技术,也擅长摄影,所以由他来架设海事卫星,争取与后方取得联系;我则前往口岸办公点,对撤离的中国人、使馆工作人员和埃方办公人员进行采访,同时现场协助办理一些入境文书工作。

得益于大使同埃及外交部门的多番协调,对于此次撤离中遗失护照或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的中国人,埃及方面同意以“短期特别通行”的方式,开具有效期为24小时的通行许可,现场填写和签发,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巨大的工程。萨卢姆口岸是一个很小的口岸,所以出入境机构十分简陋,能够办手续的电脑仅有3台。通过沟通,埃及方面把其中的一台电脑腾出来,专门为中国人入境服务。我一边做着口头采访,一边帮着等待入境的中国撤离人员填写短期通行证。

最真实的撤侨纪实(乘风万里归途有期)(2)

利比亚大撤侨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平安归来的人们拉起了“感谢祖国”的横幅。图片来源:宁波日报

“李先生,实话说,我在这儿干了十几年了,见过的人全都加起来,也没有这几天来的人多。”口岸工作人员艾哈迈德一边操作着电脑,一边和我聊着天。说话间,又有一批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郊区撤离至此的中国建筑工人来到了口岸。迅速地为他们开具了入境埃及的文件和通行证后,我送他们登上了前往开罗国际机场的大巴。此时,口岸两边其他国家的入境者,有些仍在利比亚一侧等待,也有一些则在入境埃及后因为无处可去而搭起了帐篷。不少人张望着中国使馆安排的大巴车队,人群中窃窃私语,甚至隐约有一些躁动。“为什么他们有特别通道?”“我看到了车上有水和面包……”这是一个有些危险的迹象。我迅速向使馆的工作人员报告了这个情况。使馆迅速做出应对,一方面通知撤离人员保持低调,另一方面加快进度,将车队撤离时间提前。

深夜,风很大,也没有饭,我们只能在工作间隙,窝在车里吃几块饼干,喝点水。到凌晨时,按计划第一批入境埃及撤离的中国人,已全部到位,相关通行和文书工作也全部完成。我们原想继续留下协助开展工作,但参赞的一席话说服了我们:“人民日报的两位同志,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接下来,我需要你们跟随车队返回开罗机场。一方面,作为临时通行证的填写者,埃及方面需要你们作为‘担保人’,确保这些中国同胞在24小时内抵达开罗国际机场,登机离境。你们对当地情况熟悉,无论是沿途还是在开罗市内,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你们把这里的情况完整地报道出去,为下一步的撤离工作赢取更为有利的条件!”

看着使馆的同志们,他们每个人都明显憔悴、消瘦了一些,虽然不舍,但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我们。此时,登大巴车上的撤离人员,有的因为过度疲劳,已昏昏入睡;有的则小声询问着下一步的安排和动向;有的吃着预先给每个座位上配发的食品;有的拿起了车里的五星红旗,静静地抚摸,眼含热泪……我们跟使馆同志握手告别:“放心!我们一定不负希望,完成好配合工作,送同胞们回家。你们多保重,开罗见!”

皓月当空,凉风扑面。我在后视镜里看着渐渐远离的使馆同志,心中有很多难言的情绪在涌动。“哪怕还有一个中国人入境,我们也都将在这里为他守候”。临别时的话还留在耳边,而身影已在边境的风沙中消失不见。我知道,他们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迎接着下一批撤离人员。

多么团结而又可爱的中国人啊,有什么困难能挡住我们呢?

(文 | 李潇)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记者)

| 荐书 |

★ ☆ ★

《与未来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最真实的撤侨纪实(乘风万里归途有期)(3)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 “与时代谈谈心 与世界谈谈心 与未来谈谈心”套装 —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