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貌美女明星的确越来越多了。
但是真正有演技的,又有几个呢?
有的女演员,连最起码的“声台行表”都不过关。看她们的表演,真如李成儒所讲的“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过去的那些女演员的表演,往往一场很普通的戏,都能被她们演绎得活色生香,令人回味无穷。
昨天雅清刚刚完成了一次旅行。去了很多地方,看了许多美景,放松了心情。同时,在旅程中也看了很多老电影。尤其是秦怡、上官云珠、张瑞芳、白杨、于蓝等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比如今许多女演员白开水一般的表演,看这些老艺术家们的演出,才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啊。
她们历历如绘的演绎,不知打了多少无演技流量女明星的脸。
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的观影心得。
一、秦怡的笑:1956年在《马兰花开》中扮演马兰说到秦怡,可能更多观众首先想到的,是她主演的《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青春之歌》和《摩雅傣》等电影。但其实还有一部作品,是她演艺生涯中的一部力作,那就是拍摄于1956年的《马兰花开》。
秦怡通过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表演实力,在新中国的大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优美的劳动妇女形象”。
在此,咱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秦怡出演这部电影时的一些背景资料。当时,秦怡实际上是处于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首先她和丈夫金焰之间的感情,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次,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为此,她不得不放弃了在《渡江侦察记》中出演刘四姐的机会。然而,令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她最终诞下的,却是一名死胎。
这令秦怡痛不欲生。而且她在产房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的丈夫金焰却连个面也没出现。这更使秦怡感到心灰意冷。为此,她顾不上刚刚生产完身体还很虚弱的情况,便积极要求拍戏。只是当时上影厂没有合适的角色,于是她就接受了长影厂的邀请,在一部儿童片《哥哥与妹妹》中出演了母亲一角。就在拍摄《哥哥与妹妹》的过程中,她听说长影厂要开拍《马兰花开》,便主动要求出演马兰一角。
为了演好马兰这个女推土机手的角色,原本连自行车都不敢骑的秦怡,不仅学会了开推土机。而且连春节也没有回上海过,将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人物的塑造上面。最终,在秦岭外景地,在肆虐的寒风中,她和高博、浦克、穆宏等演员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同时还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在影片中,我们丝毫看不出秦怡精神上的憔悴和身体上的病弱,反而以特别昂扬的状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意志坚强、性格爽朗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最令人难忘的,是秦怡在影片中所展示的犹如马兰花一般的明媚笑容。而且与现在很多女演员“模式化的假笑”所不同的是,秦怡的笑容是那样真挚而投入,将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内在情绪,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跟随浦克扮演的指导员进入秦岭腹地之后,眼望着巍峨的群山,她脸上的笑容充满好奇和惊喜。而在见到由高博扮演的丈夫王福兴之后,她羞涩的面庞中又掩藏不住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
当马兰终于学会了开推土机之后,秦怡用轻快的脚步一路奔跑着爬上山坡,回到家,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兴奋之情。在见到好姐妹小凤之后,她抱着李萌扮演的小凤又蹦又跳又转圈,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自豪和骄傲。
还有当马兰正式被批准成为女推土机手之后,秦怡用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来展示角色该有的欢欣鼓舞和胸有成竹。
一个意气风发的女工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
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银幕上如此明媚的秦怡,其实正在经历着人生中的至暗时光。
她把所有的悲痛都埋藏在心底,而将所有的美好都呈现给了观众。
二、上官云珠的哭:1964年在《舞台姐妹》中扮演商水花秦怡在《马兰花开》中所呈现的笑容让雅清久久难忘。而上官云珠在《舞台姐妹》中所流的眼泪,同样令观众为之动容。
很多演员都以“会演哭戏”而沾沾自喜。然而有几个能演得到上官云珠这样的程度呢?又有几个能演得出上官云珠在《舞台姐妹》中这样的效果呢?
咱们只说她在“和唐经理彻底摊牌”这一场戏中的表现。
戏台上,新晋小旦和小生竺春花和邢月红正唱得如火如荼,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已过气”的商水花躲在舞台一侧,面对此景心绪难平。上官云珠仅用一个转身暗自神伤的镜头,便将商水花那种“被遗弃”的哀伤和无助,全都表现了出来
不仅表情到位,而且形体也美。
见到唐经理路过,她叫住他,问道:你准备把我怎么样?
李纬扮演的唐经理,先是一愣,继而露出无赖的嘴脸:嗯?这个嘛,你自己掂量喽。
面对唐经理的无情无义,商水花无计可施。上官云珠无力地靠在墙上,眼底是无尽的哀伤。
谢芳扮演的竺春花和曹银娣扮演的邢月红,演完回到后台,接受众人的祝贺。却见商水花正默默收拾自己的“头面”。
导演谢晋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只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的残酷现实。
凄怨的音乐声中,商水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暗自垂泪。特写镜头中,上官云珠先是极力忍耐,但眼中充盈的泪花,却将一个过气女艺人的沧桑、落寞和无力抗争的认命,全都表现得深刻、真实、沉重,而且层次分明。
一个好演员,仅用一个镜头,便已将角色一生的命运都交待得明明白白。
真正好的哭戏,不是看演员多么会流泪,哭的时候多么美,而是要让观众身临其境,紧随演员的表演,进入角色的内心,不由自主地,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上官云珠在《舞台姐妹》中的表现,是我见过的最高级的哭戏。尽管这个镜头在片中,是一闪而过的。
三、张瑞芳的台词功底:1959年在《聂耳》中扮演郑雷电
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底有多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观众对剧中角色的理解、认识和认同。为何北京人艺的许多演员都堪称表演大师?就是因为他们台词功底很深厚。然而现在的演员,台词功力却越来越不过关了。
有的不仅逻辑重音乱用,而且还口齿不清,非但无法准确表达人物情绪,而且很多时候还让观众听得云里雾里。
我觉得,台词功底,是一个演员呈现演技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前几天看了张瑞芳在《聂耳》这部电影中所扮演的郑雷电一角,她的戏份并不多,但她所呈现的台词功底,却令人难以忘却。
首先她吐字清晰,嗓音清亮,中气十足。根据郑雷电坚韧、执着、果断的性格特征,张瑞芳为郑雷电设计了坚定的语气,昂扬的语调,稍快的语速和洪亮的嗓音。她在这个角色身上所赋予的发音状态,与之前扮演过的《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和《家》中的瑞珏完全不同。
剧中郑雷电的台词似乎总是充满激情,而张瑞芳的演绎更加慷慨激昂,充满力量。如郑雷电对聂耳说“你,生命如火花,年轻人的生活,应该像风云雷电才有意义,我希望你发出光和热,发出声音。”一席话,震耳发聩,令聂耳终于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和聂耳告别”那场戏中,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了郑雷电的人物性格和内在心理,所有的台词都像火焰一般喷薄而出。无论是表达“我偏要穿红戴红,向反动派示示威”的决心,还是传递“我真想像雷电一样,粉粹这黑暗的统治”的心声,张瑞芳的情绪都随着台词倾泻而出。令人觉得,她与角色已经融为一体,那种忘我的状态,使得郑雷电活生生地,树立在了观众面前。
很多影迷都说张瑞芳的戏路,更加适合扮演赵玉敏、李双双之类的角色,然而她所扮演的郑雷电这个知识分子形象,同样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张瑞芳的台词功底,对于她完成这个角色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帮助和作用。
过去的演员基本上都经历过舞台话剧表演的历练,所以台词功底基本上都很深厚,这使得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真实、深刻。而现在,很多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颜值越来越高,可是台词却越来越差,也不知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四、白杨的内心戏:1956年在《祝福》中扮演祥林嫂现在的女演员,为何演内心戏会那么苍白?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生活,更没有深刻的内心体验。
而白杨在《祝福》中的表现,就为年轻的女明星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现在的女明星,被各种资本裹挟着,仿佛生活在“真空”里,在影视剧中的表现,也显得格外“浮夸”和“虚假”。而过去的女演员,却善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深刻体会和寻找原型,来达到对所扮演的角色“吃准摸透”的目的。
比如白杨在《祝福》中塑造祥林嫂时,熟读鲁迅先生的原著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然后她到浙东乡下去体验生活,不仅熟练掌握了挑水、砍柴、洗衣、淘米等生活技巧,而且还深入到角色的内心,去寻找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内在原因和性格特征。
因为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所以在面对镜头的时候,才会做到胸有成竹和游刃有余。
白杨在《祝福》中有两场内心戏,令所有影迷都叹服有加。一场是“逃离卫家”。从听闻自己被卖,到决定连夜逃跑,整整五六分钟的戏,一句台词也没有,全靠白杨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表演。但却被她演绎得层次分明,丝丝入扣。无论是委屈地哭泣,还是不知所措的沉思,白杨的处理全都那么准确到位,而且自始至终都牢牢抓住观众的视线,令观众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揪心。
这是非常考验演员演技的一场戏,若非有深刻的体会,又如何会有如此完美的体现呢?
另外一场便是“祥林嫂被赶出鲁家”,白杨用呆滞的、麻木的眼神,来交待了祥林嫂的迷茫和无助,眼底一滴凝固的泪珠,又表现了人物的倔强和委屈。
见到柳嫂,祥林嫂追问“你说过,捐了门槛就赎了罪啦,那他们为什么反而把我给赶出去了”?柳嫂不置可否。祥林嫂最后的希望破灭。这时窗外下起雪来,白杨的眼神变得如刀一般寒冷和锋利,最终发出了“为什么连菩萨也不能救我?”的诘问。为下一场“疯狂砍门槛”的戏份,进行了充足的铺垫。
这一场戏,台词也不多,更多的也是内心戏的呈现,可是白杨的每一个神情的变化,每一个眼神的变化,全都那么细致入微,又层层递进,令观众不由自主地走进了祥林嫂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绝望和悲愤。
白杨的表演,自始至终,都是含蓄的、隐忍的。但却达到了浑然忘我的状态。什么叫“高级的表演”?雅清觉得,这就是了。这样入木三分的表演,现在,真的很难再见到了。
五、于蓝:1961年在《革命家庭》中扮演周莲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所扮演的江姐一角,已经成为几代观众所难以忘记的经典形象。然而我觉得她在《革命家庭》中的表演,更加生动、自然,人物性格的诠释也更加丰满,呈现了难以超越的精湛演技。
尤其是她在片中眼神的运用,简直可以用“炉火纯青”四个字来形容。
无论是周莲出嫁时的惶恐不安,还是在得知丈夫梅清是个好人时的暗自喜悦,也无论是送别丈夫时的满腹忧虑,还是面对敌人审讯时的坚定不移,都被于蓝通过微妙的眼神,体现得分毫毕现。
周莲这个角色,年龄跨度非常大,从青年一直要演到老年。人物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到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于蓝都通过演技进行了最好的演绎。在周莲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家庭主妇的质朴,又能捕捉到革命战士的坚韧。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状态,却又不显得分裂,这实际上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然而于蓝,却完成得非常到位。
这个角色,和《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一样,也是于蓝自己争取来的。那一年,她读过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之后,就坚信自己能够塑造好周莲这个革命母亲的形象。于是她向导演水华自荐。在得到确认之后,她又多次与陶承敦谈,同时又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严谨的创作态度,使得周莲这个角色,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立体丰满。
如今,我们再看于蓝在《革命家庭》中饭的表演,无论是周莲的思想变化,还是她的情感呈现,都被于蓝诠释得层次分明。我想,因为她的内在充实,又能够通过眼神展现出来,所以才使得她的表演既朴实无华,又真实可信,从而起到了震撼观众内心的效果。
1962年,于蓝凭借在《革命家庭》中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荣誉。在那个年代,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奖项,是国外电影节对中国演员的最大认可。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演员演技的好坏,除了需要有天资和灵气之外,还与他们知识的积累、生活的体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认识,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秦怡、上官云珠、张瑞芳、白杨、于蓝这5位老艺术家,显然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她们才是真正的演技派。正因为她们的表演有嚼头有看头,所以才会令那么多的影迷推崇备至吧?
那么通过咱们今天的分享,各位是否也回忆起了当初观看《马兰花开》、《舞台姐妹》、《聂耳》、《祝福》、《革命家庭》时的情景呢?是否也想起了当年这些老艺术家们的表演带给我们的感动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朋友们记得点赞、收藏和分享。雅清每天都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共同回味过去的美好时光”。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欢迎阅读:谁说长得不好看,不配做演员?这十位老戏骨个个甩小鲜肉十万条街
给80年代“最会演戏的男演员”排个名,达式常第三,唐国强垫底了
长影厂历届帅小生今昔照 13位黑吉辽美男汇聚长春 可惜有4位已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