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逊尼、什叶这两大伊斯兰教派的矛盾,平时看中东新闻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但关于二者恩怨的由来,相信了解的人却不多。

它们是伊斯兰教两大支柱(它们是伊斯兰教两大支柱)(1)

根据伊斯兰教史,什叶跟逊尼的恩怨,肇始于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的权力纷争。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伊斯兰系列》中,云石君曾对伊斯兰教的诞生史有过简要介绍:公元7世纪,分据近东和西亚的东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常年撕杀,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因此受阻。无奈之下,商人们只有另辟蹊径,绕道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低地,将这块远离战区的边缘地区开辟为新商道。这种机缘巧合,使得红海沿岸低地大受其益,在商路的滋润下,形成发达的商业文明。而商业的连接功能与流通属性,使得当地原本互不统属,甚至彼此仇杀的阿拉伯各部落,在利益的趋势下,整合到了一起,最终在此基础上孕育出后来名震欧亚非的伊斯兰教。

只不过,这种主要靠共同商业利益维系的政治统一,稳定性方面存在天然隐患。

麦地那与麦加一南一北,是红海沿岸低地的两大地缘核心。不过在当时,麦地那的实力还是在麦加之下的,新生的伊斯兰势力,更弱于有着多年积累的倭马亚家族和麦加贵族。正常情况下,随着二者矛盾的激化,穆罕穆德的伊斯兰势力,多半会被当时尚未皈依伊斯兰教的麦加势力消灭。

但特殊的时势,造就了穆罕穆德,也保护了初生的伊斯兰。

之前云石君已经说过,当时红海沿岸低地的商业文明高度发达,商业的流通和连接属性,决定了阿拉伯人要想从商业上收获更多利益,就有必要清除阻碍商业流通的政治藩篱——既结束四分五裂的混战状态,在政治上走向统一。

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一定知道,政治上的大一统与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化是相伴相生的。而当时阿拉伯世界对商业贸易的依赖与渴求,又决定了,阿拉伯世界的主体思想,必须在现实层面,与商业文明相契合——正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农耕文明相契合一样。

穆罕默德最先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创立了与当时商业文明精神高度契合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义与商业的紧密关联,云石君会在《地缘政治:解码伊斯兰》系列的后续文章中详细说明),进而站上了时代发展的风口。

伊斯兰教由于高度迎合了中东商业文明的需要,所以甫一诞生,便获得了广泛支持,势力迅速扩张。随着越来越多阿拉伯部族的皈依,伊斯兰教的影响力,逐渐压倒了对手。

按道理说,伊斯兰教势力应该一鼓作气,荡平倭马亚这帮死敌,从而在世俗层面也建立自己的绝对统治。

不过,麦加贵族树大根深;甚至穆罕穆德的追随者中,就有不少麦加贵族(穆罕默德四大追随者之一的奥斯曼·本·阿凡,就出自倭马亚家族),伊斯兰要向麦加旧势力宣战,且不说最后能否打赢,首先自己后院就得起火。

在这种情况下,妥协就成为不错的选择。而且伊斯兰教与麦加世俗权力的媾和,也符合阿拉伯民族的整体利益:当时的中东,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帝国争斗百年,已是两败俱伤;如果原本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人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凝聚为一体,一致对外,很有可能渔翁得利。

相较于狭小的红海沿岸低地和鸟不下蛋的阿拉伯荒漠,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波斯高原,这才是中东最富庶的核心地缘板块。而且,这些地区才是正经的东西方商道所在,红海沿岸低地不过是个临时性的替代品。不趁着自己有实力时赶紧去占领,万一萨珊波斯与东罗马分出胜负,或者停战不打了,到时候传统商路一恢复,红海沿岸这个这个临时性的商道用不了多久就会衰落,阿拉伯人也就只有重新啃沙子的命了!

既然相较于对抗,合作能够收获更大的收益,妥协就自然而然了。通过允许麦加世俗贵族皈依,伊斯兰精神权力与阿拉伯世俗权力融为一体,实力大增之下,对外扩张的能力自然也就更强。

只不过,这种融合,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具体来说,以倭马亚家族为首的麦加贵族,在世俗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方面占据上风;而穆罕默德作为先知,则拥有无可替代的最高精神权威。

这差不多就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格局。了解晚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创业阶段,洪杨基于打江山,做大蛋糕这个最大共同利益,还可以齐心协力;但及至打下南京,国家格局初定,二人的矛盾便立刻激化,最终上演了一场天京内讧,实际掌控太平天国世俗权力的杨秀清,最终被代表最高精神权力的洪秀全剿杀。

不过伊斯兰版的天京内讧并没有发生。因为阿拉伯世界统一后没多久,先知穆罕默德便就去世了。

不过,穆罕默德虽亡,哈希姆家族还在。贵为先知家族,哈希姆的地位,也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盛而步步高升。到穆罕默德去世时,哈希姆家族的权势已今非昔比。穆罕默德的侄儿兼女婿阿里,则是哈西姆家族的继任掌门人。

不过,虽然哈希姆家族已非吴下阿蒙,不过今比起树大根深的倭马亚家族,底蕴还是差了好些。倘若穆罕默德还能多活个一二十年,靠着先知庇荫,哈希姆家族没准有希望压过倭马亚。可随着穆罕默德的离世,哈希姆家族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虽然哈希姆家族贵为圣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族的二代掌门人阿里,就能自然而然的继承穆罕默德的权力遗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穆罕默德更多的是一个宗教而非世俗领域的领袖,他的权威,主要源自于其伊斯兰宗教体系中的”先知“身份。阿里若想继承这份遗产,那就意味着,他必须成为继任“先知”。

问题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地位,是无法继承的。根据伊斯兰教义,只有真主独具受崇拜的权利。然后,真主派遣“先知”传达旨意——即“先知”是真主在人世间的代言人。而穆罕默德则是伊斯兰教义所认定的25位先知中的最后一位(其他24个都是神话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

这一关于先知的界定,阻断了阿里继承穆罕默德精神权威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算阿里有通天之能,也没资格成为先知,没资格获得穆罕默德在伊斯兰宗教体系中说一不二的至尊地位。

既然先知的身份无法传承,意味着哈希姆家族纵有圣裔血脉,却不具备真主代言人的资格,所以穆斯林没有对他们无条件服从的宗教义务。而在世俗权力方面,哈希姆家族的实力又弱于倭马亚家族。这种情况下,倭马亚家族不仅不会听命于阿里,反而会趁此机会,对哈西姆家族大加压制。

在帝国开拓初期,两大家族为了打江山,做大蛋糕,所以还有必要保持合作。等到帝国扩张到一定程度,利益分配的矛盾越来越大,帝国的家底也庞大到能够经受得住内战消耗时,摊牌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次两巨头的决裂,发生在公元657年,出身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发起叛乱,矛头直对已担任第四任哈里发的阿里。661年,阿里被杀,穆阿维叶获胜,并创立了阿拉伯帝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的诞生,意味着倭马亚王朝家族取得了这场内战的胜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哈西姆家族就此覆亡。作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势力,哈希姆家族虽然在权力斗争中惨败,但依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圣裔家族的光环,更让它在道德上,能够争取到一部分穆斯林的同情与支持,所以倭马亚王朝也始终不能将其彻底铲除。由此,伊斯兰教正式分裂为拥戴倭马亚系的逊尼派(多数派),与尊奉哈希姆系的什叶派(少数派)。

它们是伊斯兰教两大支柱(它们是伊斯兰教两大支柱)(2)

这便是逊尼与什叶两大派系千年恩仇的开端。

只不过,有一件事,可能很多人都想不通:这种权力争斗,放在当时自然是你死我活,可是这说到底也是1000多年前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演变,两大家族的恩怨早已成过往云烟——这也就意味着,逊尼与什叶的分裂肇因已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甚至,就连哈希姆家族本身,后来都皈依了逊尼派(现在的约旦王室,便是哈西姆家族后裔,而约旦是逊尼派国家)。既然恩怨肇因已不复存在,那为什么什叶与逊尼的争斗,却依然延续至今呢?尤其是,现在继承什叶派衣钵的,是与这场阿拉伯人内部纷争风马牛不相及的伊朗!而伊朗,又是阿拉伯世界的千年对手。他们尊奉什叶,难道就是为了帮阿里这个死了一千多年的阿拉伯人讨个公道?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何什叶与逊尼会积怨千年?关注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分析。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第53节——解码伊斯兰之第5部分。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读者,可关注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全部云石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