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人》的故事背景虽然是放在了隋朝,但却是在隋代的大业年间,也就是大隋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执政期间,这也就意味着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在中国文化交融最为繁荣的一个年代——盛世唐朝的前夕。

《镖人》的故事情节放在这么一个朝代更迭前夕的时间段,其用意还是比较明显的。戏剧性的剧情是需要有强烈冲击的矛盾冲突存在的,否则故事就会显得平淡无奇,对于热血漫画定义的《镖人》而言更是如此,而即将面临国运衰竭的隋朝末年,更容易凸显平静之下隐藏的激涌暗流,而为了强化这种剧情上的冲击感,同时将剧情加以延展,让现在与将来的盛世唐朝产生联系,使整个漫画的剧情更具有史诗感,于是便安排历史上初唐的重要人物提前一个朝代登场,而其中一个更是被后世神格化,成为传统的门神,他就是尉迟恭(字敬德)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1)

漫画的主角们在塞外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要护送神秘人物知世郎返回中原,前往长安,当时的大兴城,在知世郎的指引下,途中前往一处峡谷休整,而此处曾是一座铸剑场,是知世郎口中所说的前朝亡灵藏身避世的地方,而如今这个被称为前朝亡灵的避世家族,正是尉迟恭所述的尉迟家族。

在前朝北周建国之初,在奠基人宇文泰手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尉迟迥,深深敬畏着宇文泰这位八柱国将军之首,在那个尚武的时代,想要为他铸造一把天下无双的宝刀,以彰显其崇高的地位,于是召集他的尉迟家族,铸造了一把名为"丙子椒林"的环首刀。但在随后的权力斗争当中,尉迟迥败下阵来,尉迟家族也成为了罪臣一族被流放为奴,不甘于败北的尉迟家族为了能够翻身平反,一直在等待着代表变革的花颜团首领知世郎的回归,只是多年之后知世郎随主角刀马再次来到他们隐居的峡谷时,尉迟家族仅剩下尉迟恭一人了。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2)

在主角一行得到尉迟恭的认可之后,作为铸刀家族后人的尉迟恭,为他们修复了武器和补充补给之后,也决定不再固守这隐世峡谷,而是带领主角一行到达玉门关之后,分道扬镳前往北方,而他留下的一句"为尉迟氏族正名",也许正是尉迟恭之后成为李唐王朝开国重臣,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契机吧!

当然,再真实的历史记录中,所谓的铸刀家族并不存在,环首刀丙子椒林虽然存世但并无这般传奇的故事,与尉迟家族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在《镖人》中关于尉迟恭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作者为了让故事看起来更加传奇而杜撰的,至于尉迟迥和尉迟恭是否同属一个家族血脉,有人认为分属不同的两脉,认为尉迟迥是汉化的鲜卑拓跋氏,而尉迟恭是世代打铁的汉人,但实际上尉迟恭也被称为胡敬德,原因就是他有着胡人的血脉,尉迟恭是鲜卑族人,他的祖上也并非打铁匠,甚至在北魏、北齐曾任官职,因此很有可能尉迟迥和尉迟恭都源于同样的鲜卑拓跋氏,因此漫画中才将这两人设定为同样的尉迟家族。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3)

南北朝前夕的鲜卑各部落

漫画中无从得知尉迟恭去往北方究竟会经历什么,但从历史上对于尉迟恭的记载来看,盛世唐朝的贞观之治,甚至李唐王朝的建立,尉迟恭在其中做出了不少贡献,以至于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表彰各位功臣的时候,命阎立本绘画了《二十四功臣像》,放置于长安皇城中三清殿旁的凌烟阁内,而尉迟恭的画像就在其中。

尉迟恭早年确是以打铁为生,但这并非他家族的世代经营,他的祖上都曾在朝任职,父亲在隋朝曾任幽州刺史,只不过因受同族牵连而家道中落,唯有打铁营生,《镖人》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营造了他铸刀家族的故事背景,但他在隋炀帝在位时就参军并平定暴乱,从军队基层一步步提拔到了正四品的朝散大夫,但此时隋王朝已经叛乱四起,已到了强弩之末了。

想来尉迟恭也不是没有看清隋王朝行将朽木,对中央平定叛乱的不力之举,政局的黑暗腐败,早已失望透顶的尉迟恭正不知该何去何从,此时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欲将他招揽为偏将,看到出路的尉迟恭欣然答应了,于是正式踏上了反隋道路。

刘武周的起兵策略是一面归附突厥,以弥补自身兵力匮乏的缺陷,同时也能够确保自己不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另一面则听取了部下的建议:"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计划以晋阳为根据地,逐渐向南边拓展进而夺取天下。晋阳是什么地方?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而太原正是之后的唐高祖李渊镇守之地,李渊正是由于刘武周的反隋兵变而起兵的,历史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积极起兵反隋的成为了他人的垫脚石,而思前想后的人却被无意中推了一把,成功推翻了大隋政权。而尉迟恭与唐朝的羁绊也是从此开始,与唐军的战斗中一次次的败北,让尉迟恭看到更加靠谱的归宿,最终在刘武周失败之后被李世民收归旗下。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4)

归于李世民麾下,尉迟恭并没有获得同僚们的信任,原因就是李世民对他过分重用,不仅在他归降后任命为右一府统军,在军中是比较高阶的官职,通常可统领数千兵士,而且让他继续统领与他一同归降的八千人旧部,这使他不但拥有极高的军事权力,还让他无所约束,手下皆是心腹亲信,一旦心怀反义,将会对唐军造成极大伤害,李世民手下众人对尉迟恭强烈的戒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许多下属多次劝解李世民,欲加强对尉迟恭的约束,但都被李世民拒绝,可见对于尉迟恭,李世民是非常有信心的,事实也证明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确的。

尉迟恭降唐当年不久,李世民就被派去征讨另外一股起义的割据力量,那就是已经在河南一带称帝的王世充。王世充本来也是隋朝的一名官员,只是此人处事圆滑,善于奉承谄媚,深得隋炀帝喜爱,但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隋王朝时日无多,早已暗地收买人心,为日后自立做准备,之后他建立的郑国也是以权谋骗取篡位所得,国内人心涣散,难成气候。当李世民前来攻打的时候,王世充也知道仅凭自己的实力是必败无疑的,于是他与盘踞河北的另外一个割据势力——夏国,也就是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联手,共同抗击李世民。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5)

据说在李世民进驻虎牢期间,曾有一次侦察窦建德的驻扎营地行动,只带了骑兵五百人,一路上李世民让其他将领分领兵力埋伏各处,最后自己只带上了尉迟恭和四名骑兵继续前行,称如遇敌兵,仅凭自己的弓箭和尉迟恭的马槊,就算是遇上千万兵马也不怕,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尉迟恭的信任和对他实力的认可。而事实上在李世民经历的无数战斗中,尉迟恭确实多次救其于危难之中,立下战功无数。

不仅是在战场上,在内部斗争中尉迟恭也有颇多助力。由于李世民的战功显赫,威望之高已经令太子李建成产生了危机感,于是李建成于齐王李元吉联合起来,与当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对立。在这场内部权力斗争中,尉迟恭坚定立场,李建成曾经想要收买这位秦王身边的得力大将,但尉迟恭断然拒绝,受到李建成等人的嫉恨,甚至试图安排刺客刺杀他,但并未成功。

公元626年,双方的矛盾终于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李建成借突厥入侵的理由,推荐李元吉统帅出兵,并密谋请李世民前来送行以将其诛杀,而李世民的手下得到消息后,迅速禀告李世民,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情况下劝说其铲除对方,否则秦王一派将性命堪忧。于是7月2日当天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以告发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淫乱后宫为由,使得李渊召见三人进宫,李世民安排手下诸将埋伏宣武门,成功击杀二人,而射杀李元吉、吓退李建成残兵的正是尉迟恭。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6)

玄武门之变

没有了竞争对手,李世民当年就接替了李渊的皇位,而论功行赏时尉迟恭虽没有列为头等功,却也获得了齐王李元吉所遗财物及府第等赏赐,还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所封食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相当。

鉴于尉迟恭在李世民建功立业期间做出的贡献,帮助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同时为了纪念当初与他一起打拼的部下,安排为二十四名有功之臣画像,放置于三清殿旁的凌烟阁内,在二十四名功臣画像中位列第七位。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7)

尉迟恭画像

但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历经多少朝代更迭、群雄相争,英雄人物亦是数不胜数,尉迟恭的功绩在里面并不算影响最为深刻的,为什么现在许多门神当中会有尉迟恭的身影?如果细细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张贴的门神画像,就会发现现在比较流行的版本就是秦琼和尉迟恭搭档的门神版本,这背后是否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故事倒是有,而且还有两个版本,相当有神话传说的味道。

版本一

据说李世民登基之后,日夜处理朝政导致身体日益虚弱,有一日睡梦当中竟然看到了被诛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化成厉鬼前来向李世民索命,自此以后的数日,李世民均无法安心睡眠,众臣得知此事后,纷纷议论是李建成等阴魂不散,于是秦琼和尉迟恭自荐要为李世民把守宫门,称无畏鬼魅,得到准许后两人于夜晚立于寝宫大门两侧,当夜李世民竟整晚安睡,大喜,但体恤部下整夜守候过于劳苦,于是命画师画了两人的画像,挂于宫门,从此安枕无忧,于是民间逐渐传开,称此二人画像能挡退邪魅,守门护院,成了民间新的门神。

版本二

长官渭河支流泾河的龙王为了打赌而触犯天条,天庭委派魏征将其斩杀,龙王得知是李世民的重臣魏征执行刑罚后,便向李世民求情,于是李世民就邀请魏征进宫下棋,想要留住魏征,让他错过行刑的时辰,谁知在下棋中魏征伏案酣睡,竟在梦中将龙王斩首。龙王的魂魄认为李世民言而无信,于是夜夜纠缠,导致李世民无法安睡,于是与众臣商讨,此时秦琼和尉迟恭上奏,愿为李世民守护宫门,于是当夜龙王的魂魄果然没有得以进入寝宫叨扰,于是让画师依照二人的摸样画下画像,悬挂宫门两侧,之后便成为了避邪驱灾的门神。

这两个版本过于戏剧化,可信度十分的低,但从侧面反应出尉迟恭能够成为门神的缘由,很可能就是跟传说故事有关。

门神并非起源于唐朝,也就是说门神在尉迟恭以前的年代就已经广为民间盛行,在记录先秦时期礼法的《礼记》中就有这么一段记录:

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

可见在各个阶层的祭祀当中,都有对司门之神的祭拜,而对于平民百姓,礼记中对于祭法的规定,也要求至少对门户或者灶台选其一进行祭拜,可见先秦时期对于门神已经十分重视了。

而在先秦时期的志怪古籍《山海经》中,对于门神就有明确的记载,分别为神荼和郁垒,传说他们是守护东海度朔山桃树的神人,受天帝之名看守东北方的鬼门,一旦有不祥恶鬼出门祸乱,便会将其擒杀。民间多将其形象刻于桃木上,挂于门户上,后逐渐演变成画像流行民间。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8)

到了隋唐时期,神荼和郁垒仍未主要的门神,但多出来一些神格化的人类,比如张飞关羽、钟馗等角色,成为一些百姓门户张贴画像的选择,这些门神由于有着贴近现实的背景来源,是真实存在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且经过传说戏曲的神话处理,让世人觉得他们有驱邪避灾的本事,被部分人接受成为新的门神。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9)

神荼和郁垒木刻版

而随着人们对于门神的期望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具有不同功能的门神,有辟邪用的,有祈福用的,还有道教中流行的,门神的角色也逐渐丰富起来,不再是神荼和郁垒的独占职位了。秦琼和尉迟恭成为门神,也是在元代之后的明清时期,其原因就是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明代《西游记》以及清代《隋唐演义》等小说,对于秦琼和尉迟恭的神话传说深入人心,特别是《隋唐演义》当中关于二人画像为唐太宗守护宫门的故事,让两人彻底转型成为了门神。

隋唐英雄挡枪(镖人的隋唐风貌集-叁)(10)

秦琼和尉迟敬德版的门神

从一个打铁出身的平民百姓,到以军功得以立身的隋朝官员,后成了新王朝的肱骨王臣,二十四功臣之七,最后变成世人眼中能驱除恶鬼的门神,尉迟恭传奇的人生,被世人以凡躯成神的方式留在了人间,也许尉迟恭在历史上不是功德最大的古人,但一定是中国人眼中最可靠的门神,毕竟,谁没让他给自家守过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