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原创】

以往从东京乘新干线到大阪,出了东京总是要向车窗外寻觅,为的是要看到富士山,但多次都是因为能见度问题无功而返。只有一次,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同行的日本友人叮嘱道,向西南方向看,可以见到富士山。车开动约二十分钟后,果然在不断闪过的树影中看到了一座圆锥形顶部雪白的山,那就是富士山了,只是车速太快,距离太远,树荫遮目,转瞬就不见山影了,没有看得真切,有些遗憾,心里琢磨着,什么时候能近距离看一回富士山。虽然十几年间到日本去了十多次,然皆忙於公务,却没有寻到一次去富士山的机会。

第一次登富士山(登上了富士山)(1)

而今退休了,可以自由地各地逛逛了。在网上看到日本中央道六日游只要五千多元,其间有一天是要看富士山的,这旅费比有的国内游还便宜,存着近距离看富士山的冲动,也图个价格便宜,遂报名去了。办了手续后上网一查,方才明白这旅费便宜的原因,原来日本六月中旬也是梅雨季节,一周天气预报,本州岛处处有雨,要看富士山恐怕是好梦难圆啊。既然定了,也不能退,只有去碰碰运气了。飞机落地名古屋机场,天气阴沉,乘车到达大阪城后就大雨滂沱了,冒雨看了大阪城公园,心斋桥。第二天游奈良、京都居然不下了,第三天晨由名古屋机场附近的东横inn 出发时,天上竞冒出日花来,游客们都欢欣地说,今天看富士山有戏了。

第一次登富士山(登上了富士山)(2)

旅游车向长野县开去,十点二十分到达古驿站妻笼宿,看了一个多小时。十二点半,午餐毕,出发去富士山,由妻笼去富士山车程约三小时,沿途山峦相接,隧道相连,行车两个小时后到一服务区,此处为盆地,周边山峰高耸,直插云天,这里开始才见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山了,天上飘着白云,天虽不是很湛蓝,然在这梅雨季节,已经令人大喜过望了。

第一次登富士山(登上了富士山)(3)

三点二十分,车至山梨县境内,进入类似中国的国道,山道路窄,盘旋而上,路夹两山之间,出了一条长约两公里的隧道后,左手边巳可见富士山了,山顶积雪,惊鸿一瞥,瞬间又被山遮,须臾现,如此一遮一现数起,看来离富士山不远了。汽车驶入平地,眼前视野宽阔,左侧一湖,沿山静卧,波光粼粼,平静安祥,此湖应是河口湖了。路边出现一〝河口湖北中学校〞的中文牌子,俨然到了中国地方。四点零五分,进入富士山景区,汽车收费,该收费站兼有收费与管理两重职能。下午五点,车就不让上山了。汽车爬山,缓慢前行,到达五合目,花了五十分钟。旅游者只能到达五合目,此处海拔 2305m,富士山海拔 3776m,也就是说站在五合目观富士山并不雄伟,因为在此只能看到一座 1400m高的山头。

第一次登富士山(登上了富士山)(4)

第一次登富士山(登上了富士山)(5)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是一处于休眠状态的睡火山,日本人誉之为〝圣岳",就如中国古代帝王对泰山的尊崇,五合目山风很大,吹得游客头发蓬乱,衣襟飘零,气温比山下起码低了十度,冻得有的人上牙与下牙打仗,真所谓高处不胜寒啊!这块大半山腰上的平地,有几处建筑物,除了一处〝小御狱神社“外,就是小吃店与卖纪念品的店了,还有一处富士火山学术资料馆,其门上挂了一个牌子,名为“日中交流新时代。热烈欢迎光临日本”,看来来这里的中国游客较多,可能是文化相近的缘故吧。据说在山顶还有一个神社,名曰“本宫浅间大社”,用以祭祀富士山的神灵。只是五合目以上,一般游客是不能上去的,其享用权属于专业登山队及经批准允许登山的业余登山队。游客到此止步,只能在五合目上仰望峰顶了,冬季过后,部分积雪融化,富士山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端庄美丽了,残雪就像是黑褐色的山岩上挂下一些或大或小的白色绸带,若是在远处看,山峰在烟岚之中,虚无飘渺,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这是多么美妙的精神享受啊。而在这近处,看到的仅是光秃秃的山岩上留下几片残雪而已,单调而乏味。看来〝距离产生美”,有时候还是挺有道理的,上山前对富士山的惊鸿一瞥,要比此刻的近距离凝视,感觉要好得多了。山顶上有雾气蒸騰,是火山口的余热催热水汽而成。303 年前的 1707 年,火山爆发过一次,之后一直沉寂,下一次何时爆发,依现在的科学技术或许可以算出一个大概吧。

环绕富士山的有八座山峰,称之富士八峰,山北有五个堰塞湖,站在五合目的观景台上向南俯瞰,见白色云海充填了山谷,上下浮动着,似是挤压着远处的山,让山在微微地颤动。近六点下山,宿山中湖附近美富士旅馆,卧室的后窗即可看到富士山,趁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富士山那壮丽的身影,直到它在黑暗中逝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