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谁都知道,但知道它学名“谷氨酸钠”的人不多至于味精的由来,是怎么出现的?那就更鲜为人知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现在的味精起源于什么时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现在的味精起源于什么时候(味精的由来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现在的味精起源于什么时候

味精谁都知道,但知道它学名“谷氨酸钠”的人不多。至于味精的由来,是怎么出现的?那就更鲜为人知了。

味精的诞生其实是近代的事情,才百余年。跟其他其他调料一样,味精的发现也是偶然。讲个故事:

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田菊苗化学教授,正吃着妻子准备的可口菜饭。他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用小勺搅动几下,发现碗中只不过是一些海带和几片黄瓜。“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教授离开饭桌,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地研究。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这个发现发表之后,立即被一个叫铃木三郎的日本商人看上,他放弃了当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计划,转而开始了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的计划。于是这位商人就和池田菊苗一拍即合,开始了“味精”的提炼。终于有一天,一种叫“味之素”的产品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商店里面世了,广告词是这样写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没有想到的是,味精一下就被流传使用开,最终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调味品。

这种“味之素”很快也传进了中国和周边国家。中国有一个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家,这个化学家出于好奇就开始研究这种“味之素”,很快便发现这是谷氨酸钠。吴蕴初发现这个秘密后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又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是从小麦麸皮(面筋)中提取,因为其含量据说达40%。具体方法就是用34%的盐酸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水解物,再进行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最后可以得到白色纯净的谷氨酸。这还没有完,最后一步是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再浓缩烘干,最后得到谷氨酸钠。

吴蕴初的这种方法是纯粹的化学方法,他把味之素叫做味精。他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明水解法生产味精的人。虽然我对味精不感冒,但是对于科学家的知识能力还是很佩服的。1923年,吴蕴初创立了上海天厨味精厂,生产“佛手牌”味精。这是最早的国产味精。佛手牌后来竟然打进美国市场,这使吴蕴初获得了“味精大王”的称号。

没想到味精有这样的故事。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上的味精种类繁多。完全是由于一次巧合。但是味精食用需要注意,过高的温度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这个对人体是不健康的。所以炒菜时候最后再使用味精比较安全。另外炒菜不能成堆放味精,也是不健康的做法。

我是七七,我在学习做饭,但更喜欢做饭背后的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