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庄沐杨

2021年,《雅各宾》杂志(Jacobin)连同YouGov平台以及研究机构“工人阶级政治中心”(Center for Working- Class Politics)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并通过相关结果分析工人阶级在当下美国选举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该调查依据YouGov的大量样本,从五个选举形势颇为激烈的州里面对工人阶级选民进行抽样调查,这五个州分别是内华达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以及北卡罗来纳州,受访者共计2617人;最终分析样本数则按照每州400人、共计2000份。这些受访者均为18岁以上具有投票资格的成年人,他们并非共和党铁杆支持者,但也没有获得大学本科文凭。

最终,《雅各宾》以《团结之为常识:进步派与工人阶级的联盟如何建立和维持》(Commonsense Solidarity:How a working-class coalition can be built, and maintained)为题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主要试图弄清的是工人阶级对于民主党派出的候选人的看法,因而其调查样本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将政治上不认同共和党的工人阶级选民列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围绕工人阶级对待民主党(或者“进步派”)的竞选话术的看法、选民自身所处的地缘环境、中间选民的倾向、进步候选人与民主党的距离、对阶级认同的不同定义及其影响,以及性别与种族因素对工人阶级的左右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让受访者比较了几组候选人的情况,主要是:进步派民粹主义者(Progressive Populist)、觉醒进步派(Woke Progressive)、觉醒温和派(Woke Moderate)、主流温和派(Mainstream Moderate)以及共和党人。本文根据这份报告的相关要点,对于调查的执行背景、目的、观察结果以及相关建议进行简要的整理。

为何《雅各宾》及另外两个机构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做这样一个调查报告呢?在撰写报告的作者们看来,这事实上关系到另一个问题,即工人阶级对于进步派政治人物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工人阶级政治中心”给出的判断是,只有获得更多来自工人阶级的选票,进步派的主张以及政治目的才有可能得以实现。首先,工人阶级在美国选民中占比是最高的。2020年,有63%的选民没有大学学历,另有高达74%的选民家庭年收入少于10万美元。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样的选民往往会把选票投给民主党,但从197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明显不再是民主党的票仓,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尤为明显。如此一来,未来一段时间,进步派人士想要在选举上有所作为,不去想想怎么扭转这一趋势、吸纳工人选民,显然胜选会是天方夜谭。其次,工人阶级与进步派的政策主张之间似乎天然就具有一种特殊的互利共生关系,后者力主推行的政策,尤其是从平等主义和再分配改革,将让劳工们成为最大获益者。而在20世纪,美国的进步派人士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包含罗斯福新政与民权运动,无一例外都得到了工人阶级的支持。

美国保守派民调名单(报告美国进步派如何重新赢得摇摆州工人阶级的支持)(1)

选民投票表决

但无可置疑的是今天的美国民主党对于工人阶级选民的吸引力的的确确在日渐流失。包括托马斯·皮凯蒂在内的学者也都认为,过去的几十年间,民主党已经从新政时期那个依赖蓝领工人的政党,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精英们所拥护的党。但至少在过去十年间,工人阶级不再“温和”(moderation),尤其在民粹主义席卷全球之后,工人阶级的不满被更多地听到。另一方面,既有的分析框架更多地将美国选举政治放置在自由派、保守派、温和派等以既定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含糊阵营之中,忽视了不同选民群体之间在面对具体政治问题时在选择上的多样性。如果照这种现成框架来看,不少选民的立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即使把工人阶级放在核心考量范围内,这个群体也并非铁板一块,随着性别、种族、城乡差距等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工人们对待政治人物时,也不再是用统一的思维方式作出选择。在社交媒体愈发垄断信息传播接收的时代,选民需求与政策传达的方式也需要被纳入到分析之中。

在形势愈发让进步派陷入危机的当下,这份报告的推出是为了试图弄清如下几个问题:美国的进步派人士需要如何赢得工人阶级的选票?这些进步派政治人物如何在种族与地缘因素的影响下,更有效地争取到中间选民?种种用以让进步派发声的渠道所带来的利弊有几何?他们的主张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不同区域的劳工之间引起共鸣?在美国选举政治框架中,这份报告更为实际的目的是分析民主党进步派如何巩固选举基本盘、尽可能多地争取中间选民。考虑到前述提到的共计2000位受访者都来自五个选举上的摇摆州,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也会对投身后续选举活动的进步派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那么,从这份报告当中,到底能一窥工人阶级在选举中的哪些偏好呢?

首先也是最为直接的观察是,工人阶级选民更倾向于那些优先关注面包与黄油的进步派候选人。换言之,工人阶级需要听到清晰的经济政策,并且这些政策的传达能够越简单明了越好。在非深蓝州之外,也就是民主党的铁票仓之外的地区,这一点尤为明显。并且,这些政策要具有足够的普适性,往往是注重就业、医保等政策比起宣传种族和少数族裔议题来说更加吃香。换句话说,尽管《雅各宾》也不希望进步派在选举中丢掉对种族议题和社会正义的讨论,但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的自由派政治观念,使得前述议题深入人心的同时,越发成为让进步派候选人头疼的点,因为进步派和这些议题绑定得如此紧密,那么工人阶级选民需要看到的也就不是你在这些议题上作何考量,反而会观察候选人有没有能够就更加普遍的经济政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问题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白人工人阶级那里又演变向另一个明显的极端趋势,就是这些白人选民根本不会去管社会正义和种族歧视,他们只关注面包和黄油,而即便如此,在实际的选举操作之中,这也不意味着进步派就可以抛弃这些工人。

如此一来,就关系到另一个选举策略问题,也就是信息的传达。显然,“觉醒”(woke)席卷进步派或自由派的政治话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项,但对于中间选民和长期的民主党支持者而言,他们并不会对操持这一宣传话术或政策导向的候选人有更多的青睐。当然,对于少数族裔的民主党人来说,“觉醒”话术与政策导向对他们来讲并非什么负担。但总体而言,进步派人士依然需要对选举期间对信息传达和政策宣导有更精细的盘算。调查结果表明,基于民粹和阶级立场的进步派竞选策略对于工人阶级选民而言更具吸引力,最起码与民主党其他的宣传策略相比不落下风。在2000份样本中,民粹的、桑德斯式的发声方式与其他候选人同样受欢迎,尤其是在中小城镇和农村选民,以及自我认同为工人阶级或蓝领阶层的选民那里,这种进步派的民粹式宣导方式会让他们胜过其他候选人,包括拜登式的主流温和派。

因此,对进步派来说,最有效的竞选话术选择首要的是避免面对工人阶级选民时采取觉醒派话术对竞选信息和政策宣导。受访者收到的五种竞选话术选项之中,进步民粹主义依然是他们最青睐的(相比进步觉醒派、温和觉醒派、主流温和派和共和党),甚至主流温和派也取得了比觉醒派更好的表现。其次,民粹主义的宣导方式在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工人与蓝领阶层那里是最受欢迎的,其威力会在非精英背景的候选人那里得到更多发挥的余地。

当候选人的出身背景为非精英人士时,民粹作风往往会让进步派人士获得更多选票。例如最为传统的主流温和派退伍军人在调查中获得51%的选票,一位进步派的民粹主义教师则获得了超过65%的支持度,关注种族正义的觉醒派只有49%的支持率,而如果是一个关注就业议题的进步派民粹主义者的话,也能拿到63%的高支持度。即便是非民主党拥趸,在对觉醒派的政治主张冷感的前提下,他们也更愿意支持拥有进步派和民粹主义双重标签的候选人——同样以就业问题为核心主张的候选人之间,进步派民粹主义者支持度会是53%,而温和派则只有38%。

那么,候选人的身份背景又在多大程度上左右选民对他们的观感呢?至少这份调查报告表明,工人阶级选民更偏好工人阶级出身的候选人——当然也包括社会地位较低的中产阶级候选人,而不是商业精英或者专业人士。在受欢迎的选项里,教师、退伍军人、小企业主以及建筑工人的受欢迎程度差距较小;而可以预见的是,企业高管是最不受工人阶级欢迎的候选人类型,其次则是律师。

选民本身的出身背景也势必会影响工人阶级选民对待进步派候选人的看法。从调查结果来看,郊区或者城市居民比起中小城镇或农村受访者来说会更多地关心种族问题、全民医保等进步派的常规核心议题,而后者则依然更买民粹主义的账。换言之,进步派参选人在吸引不同区域的选民支持时需要做出更加精细的盘算,权衡不同区域选民关心的核心议题,最为直接的方式则是加大对经济问题的讨论比重,弱化固有的觉醒派言论。

美国保守派民调名单(报告美国进步派如何重新赢得摇摆州工人阶级的支持)(2)

2016年,希拉里在电视中直播辩论。

工人阶级选民对于候选人性别与种族的看法在这份报告中也表现出与一般认知有所出入的地方。在民主党政客和媒体普遍的看法里,女性候选人或少数族裔往往比起白人和男性来说当选几率更低,其中一个被引证的例子则是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开出的选票中,相当多未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并不青睐这位前国务卿。但是,这份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性别和种族偏见逐渐在工人阶级选民之中消退,至少在潜在的民主党支持者之中是呈现这一态势,甚至可以看到黑人候选人会比白人更加受到支持,这一情况在不同肤色的选民那里呈现类似的比例分布。实际上,性别也好,种族也好,在这份调查报告以及近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中,都不再是最为显眼的那个左右选举的因素。与之相对的是前文提到的,工人阶级选民更在乎候选人的阶级出身。

不过,尽管性别的作用在大选之中并非胜负手级别的因素,但总体数据还是可以看出些许差异。在选民方面,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支持进步派的政策主张;而在候选人这边,女性人选对于获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有着细微的领先优势。当然,女性选民也会更加青睐女性候选人。至于种族因素,少数族裔与白人候选人相比,在受访者中的好感度是旗鼓相当的。在少数族裔受访者眼中,民权和医保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切的,这是他们与白人选民的其中一个政见差异,另外一个则是对于觉醒派候选人的评价:少数族裔对于觉醒派的宣传话术依然没有感到厌烦。同样是少数族裔,非裔和拉丁裔选民也有着不同取向,换句话说,民主党或者进步派的政策宣导依然需要做出更加精细的区分与权衡,才能够准确地找到不同族裔工人阶级选民的核心关注点。

至于工人阶级选民是否天然会对民主党或者进步派参选人有好感,如同一开始提到的,近十年来的政治趋势已经表明,这并非是什么铁律,那么那些立场不明显或者没有表露出强烈投票意愿的中间选民,尤其是他们中的工人阶级,对于进步派来说会带来更多的选票吗?2020年的民主党总统初选中,桑德斯就采取了争取政党倾向较为模糊的中间选民的策略,但成果甚微。实际上,这份报告也无法就这一问题给出更加清楚的回答,但显然,任何将工人阶级中间选民视作当然票仓的进步派候选人都有可能在扩大受众时吃瘪,尽管激发他们的投票欲望对于民主党或者进步派来说并非是坏事。

美国保守派民调名单(报告美国进步派如何重新赢得摇摆州工人阶级的支持)(3)

桑德斯

桑德斯对中间选民的争取不奏效,或许有可能正是因为他党派立场,尤其是当考虑到他一旦出线,所要面对的对手将是时任总统特朗普时,党派对立就更容易让选民或潜在的中间选民在做选择时趋向极化。不过,桑德斯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党派立场对于进步派候选人来说就是弊大于利的,实际上,这份报告表明,民主党人的身份并不会拖累进步派人士。现在在左派人士中流行的一个观点是,由于民主党与企业高管或者富人之间的密切联系,许多拥护进步派的选民会对这个党感到失望,从而把这种情绪转嫁到民主党候选人之上,哪怕他们是实打实的进步派。2016年桑德斯在民主党总统初选中的表现就表明,当进步派人士有意识地与民主党保持距离时,他们的选情往往看涨。但是这种观点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足够扎实证据的支撑,依然是一个问题。至少从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受访民众对于独立参选人的支持度是要略微低于民主党候选人的,两者在城乡或地缘差别、收入层级、种族与阶级身份等不同因素加入考量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相较于左派人士,更青睐独立候选人的要属右倾的中间选民;而面对同样可以被归类为进步派的候选人时,非民主党支持者往往也还是倾向于更加保守的选项——像桑德斯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当然,总体来说,民主党身份还是对于进步派候选人有所加分的。那么,进步派人士还需要和民主党保持距离吗?从这份报告来看,独立候选人的姿态的确会吸引到右倾的中间选民,但立场偏向进步派的非民主党支持者并不会就此更加倾向他们。这是进步派人士在思考与民主党建制派关系时需要作出更合理论述的地方。

当然,如前文所述,这份报告的撰稿人并不认为工人阶级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整体,为此他们尝试对受访者的阶级定位作出了更加细致的区分。这份报告也提醒进步派候选人,最关键的是他们会如何衡量工人阶级这一群体。相较于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这份报告调访的工人阶级在政治立场上往往会与进步派有着更加天然的亲密性,但工人阶级这个概念也需要适时调整,以让进步派参选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选区的选情。另外,受访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左右他们对候选人的偏好,如果父母获得了大学文凭的话,他们的孩子往往也会更加支持进步派参选人。虽然同属工人阶级这一群体,但是蓝领工人比起那些相对而言的工薪白领来说,在接收和评估候选人身份背景信息时要更加敏感;他们也更倾向于使用民粹式的语言而不是觉醒派的话术,并且比起移民问题,他们还是盯紧了面包与黄油。

总体来看,这份报告有着较为明显的立场预设和目的导向,它所关心的是进步派,尤其是民主党阵营的进步派参选人士如何赢得工人阶级的支持,从而一改近十年来工人阶级与民主党越走越远的趋势。在《雅各宾》及另外两个参与机构看来,民主党、进步派以及工人阶级之间的历史纽带依然有修补的可能性。或许在一些人眼中,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太多的惊喜,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老生常谈,但包括对性别等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掩藏在主流媒体,尤其是亲自由派或进步派媒体的目光之下的潜流,依然值得想要投身选举的进步派人士好好思考。而这份报告着眼的是五个摇摆州的工人阶级,并且它关心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都相当注重选举实际,而非意识形态攻防,更像是对亲进步派势力选情的一次回顾与展望。进步派到底能否继续打造与工人阶级的互利共生关系,将会是接下来美国选举政治中值得进一步观察的关键一环。

原文:https://images.jacobinmag.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08095656/CWCPReport_CommonsenseSolidarity.pdf

报告撰写人:Jared Abbott, Leanne Fan, Dustin Guastella, Galen Herz, Matthew Karp, Jason Leach, John Marvel, Katherine Rader, Faraz Riz

责任编辑:伍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