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一般有两种理解,像王力先生等人把古风等同于古体诗;而另一部分人则把古风仅看作是古体诗的一种,他们将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诗、歌行体等。我赞成第一种观点,即古风和古体诗是一回事,它跟近体诗(律诗、绝句)是对立的,本文全部基于此观点而阐述。

我最近写了几首古体诗,所以就想起来谈谈古体诗也就是古风相关的知识。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1)

希望诗词爱好者们看了本文,能够分清古风和近体诗。若给定一首诗,能够分清是古风,还是律诗,或绝句。比如孟郊的这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到底属于古风还是七言绝句?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2)

仅从表面上看,有些古风和近体诗(格律诗)长的很像。比如李白这首《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上李邕》属于典型的古风,但有些人会将它错认成七言律诗,看了本文后就不会再认错了。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3)

再来看看刘禹锡这首《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西塞山怀古》则属于典型的近体诗,是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跟上面那首《上李邕》是不同的。

这两首诗光从结构和字数上看差不多,但其实差异非常大,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古风”和“近体诗”之间的差异。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4)

那古风和近体诗到底有哪些区别?

一. 押韵

近体诗一般要求押平声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除首句可用邻韵外,中间不允许换韵。

而古风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中间可以换韵,古风的押韵甚至不受韵书的限制,中间也可以押邻韵。比如上面李白这首《上李邕》就是押仄声韵,而王勃的《滕王阁诗》更是既押平声韵,又押仄声韵,中间进行了换韵。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前四句押仄声韵“u”,后四句押平声韵“iu”,中间进行了换韵,绝句和律诗是不允许这样的。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5)

二. 平仄

我认为平仄是古风区别于近体诗的本质区别。甚至可以说考虑平仄的就是近体诗,不考虑平仄的就是古风。古风对平仄没有任何要求,且习惯于用拗句,当然古风用律句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就是比较自由。

比如上面的《西塞山怀古》属于仄起平收的七言律诗,平仄合律;而《上李邕》则可以不考虑平仄。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6)

三. 对仗

近体诗的律诗和排律有对仗要求,除了首联、尾联外,其他各联都要求对仗,而古风则没有对仗的要求。

比如上面这两首诗的例子,《西塞山怀古》的中间两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是对仗的。而《上李邕》因为是古风,中间两联“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完全没有考虑对仗,这是这两首诗的一个重要区别。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7)

四. 句数和字数

近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基本是固定的,绝句一定是4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律诗一定是8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排律一定是10句或以上,每句五字或八字。

而古风对句数、字数没有任何要求,甚至不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掺在一起使用,此时一般叫做杂言古风,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现在依据近体诗的习惯,一般也将古风分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一般不单列,而划归于七言古诗,比如上面提到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一般认为是七言古诗。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8)

看了上面古风和近体诗的四大区别,大家应该知道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孟郊《登科后》属于古风,而不是七言绝句,因为平仄不符合近体诗规则。

近体诗可以看作是在古风基础上发展来的,并且因为其具有“格高律清”的特点,逐步占据优势,大有取代古风之势。其实自唐代开始,古风逐渐已被近体诗所取代。

朋友们,古风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对于古风,针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和联系,有何高见?

古风与格律诗的异同(结合实例介绍古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