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的一天,一位秀才来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前,他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个风姿绰约的妇人便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秀才一时间愣了神,竟然站在原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来,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个美貌如花的“俏寡妇”,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以后,附近的男人便对他各种献殷勤、表好意。

但这位女主人偏偏一个人的请求都没有答应,这位秀才上门显然也是为了来“求亲”的,女人向秀才说明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秀才还是不依不饶。

无奈之下,女人只好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出一副对联来考考秀才,倘若他能对得上下联,他们便可以试一试。

倘若秀才只是个“才疏学浅”的家伙,那他以后就不能再来骚扰自己,秀才一听女人的要求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家的女主人虽然早早地便经受了“丧夫之痛”,但她却读过一些诗书,是一个才女。

那么,这位女主人到底会给秀才出一幅怎样的对联呢?而以这个秀才的才学到底能不能对出下联,成功“抱得美人归”?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

元代女子绘画形象

下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一 女子丧夫 引来无数“追求者”

本期的故事来自于明代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警世通言》。

话说元末时期,江南一带有位才貌双绝的女子名叫申想儿。

这样的一个女子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申想儿刚刚成年的时候便被家里人许配给了一个书香世家做妻子。

后来,申想儿的丈夫还一举高中,成为了科举考试里的“进士”。

本来这是一段羡煞旁人的感情,但是年纪轻轻的申想儿却遭遇了“丧偶”的悲剧。

在申想儿出嫁的第三年,她的丈夫便因失足落水患上了重病,不久以后便一命呜呼了。

突然之间从万人迷成为了“寡妇”,这让申想儿的生活状态一落千丈,虽然元朝的社会风气比起后来的明、清两代都较为开放。

但女子在丈夫过世之后仍然需要守节三年,以示哀悼,好在丈夫去世以后还给申想儿留下了一份非常丰厚的家产。

所以,申想儿寡居多年,生活依旧过得非常滋润。

按照元朝的社会风气,倘若女子的丈夫突然去世,在守节期满后,这位女子便可以选择“再嫁他人”。

因此,附近的街坊四邻经常有人站出来给申想儿说媒拉纤。

但“曾经沧海难为水”,申想儿的亡夫可是进士出身,她又岂会爱上平庸之辈呢?

所以,不管前来提亲的人有多么英俊、多么富有,他们几乎统统被申想儿拒绝了。

一段时间下来,申想儿在当地的名声也被搞臭了,有些人得不到她,便开始造谣诋毁,称申想儿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女子,还是个克夫的命。

不久以后,申想儿在当地几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悍妇”,不少街坊四邻都刻意与他们家保持着一段距离。

但是,总有部分人是不信邪的,外乡有一个名叫阿儿浑的家伙看上了申想儿。

这个阿儿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贵胄子弟”。他的父亲是地方上的达鲁花赤(地方官),因此他也经常在地方上肆意妄为、盘剥百姓。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2)

这个阿儿浑早就听说了申想儿的名声,在阿儿浑看来,别的男人搞不定的事情,他绝对能一手摆平。

毕竟,自己长这么大还没遇见过敢和自己家对着干的平头百姓。于是,阿儿浑派人备下厚礼去申想儿家提亲。

但他的手下直接被申想儿拦在了门外,备受冷落,这让平时骄横跋扈惯了的阿儿浑非常不爽。

他立刻召集了几个平日里跟着自己为非作歹的属下,想要好好地收拾收拾申想儿。

但是,如何能够名正言顺地将申想儿制服呢?

这时候一个谋士想出了一条毒计,谋士认为如果派人去申想儿家打人或者抢东西,肯定会遭到她的剧烈反抗。

而且,当地居民众多,到时候双方一定会陷入混乱。

因此,阿儿浑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其家族在官场中的“关系网”,悄无声息地罗织罪名、害死申想儿。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3)

(元朝“达鲁花赤”的印章)

况且,阿儿浑一直还想着纳申想儿为自己的小妾,倘若真的将申想儿给打死了,反倒不符合他的意图。

因此,大家决定只要给申想儿一些教训就好了,等到她见识了阿儿浑的厉害便会对阿儿浑俯首帖耳、百依百顺了。

可是,这一回阿儿浑和他手下的喽啰们都打错了算盘,申想儿并不是那种任人欺凌的弱女子,更不是那个年代常见的愚昧妇女。

申想儿在赶走阿儿浑的手下以后,便开始谋划着“如何面对阿儿浑的报复”了,而即将等待阿儿浑的是一条环环相扣的“妙计”。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4)

(元朝武将的画像)

二 美妇人“巧计”斗纨绔

坦白地来说,在元代一个官员若是想整死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比如著名的元杂剧《窦娥冤》,就讲述了民女窦娥被恶人和昏官联手陷害致死的悲剧。

而且,阿儿浑的手中还有一把皇帝赐给他们家族的“尚方宝剑”,所以他平时在作恶的时候才会没有任何忌讳。

当初阿儿浑的父亲因为军功被皇帝赏赐了这把“尚方宝剑”,得到它以后,阿儿浑的父亲便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它。

后来他将这把宝剑交给了阿儿浑,一是勉励他奋发有为,二是为了保护他,但自从阿儿浑拿到这把剑以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不但在地方上欺压百姓、杀人越货,甚至就连一般的地方官都不放在眼里。

只要有官府前来问罪,他就拿出“尚方宝剑”,弄得对方无可奈何。

久而久之,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阿儿浑有一把“尚方宝剑”。

一般的人遇见了阿儿浑的手下都会躲着走,生怕招惹上这个无耻的家伙。

但这一回阿儿浑主动找上了申想儿,这就使她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卫还击”的事情了。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5)

(戏曲《窦娥冤》)

在仔细打听了阿儿浑的特点以及家世以后,申想儿的心中逐步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初阿儿浑因为太过傲慢,只是让自己的手下来“提亲”,他本人只是听说过申想儿的“美名”,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申想儿。

这也恰恰给了申想儿一个难得的机会,当阿尔浑带着一帮人来找申想儿麻烦的时候,她便离开了自己家跑到外面去了。

眼看着找不到申想儿,气急败坏的阿儿浑只能够带人沿着附近的路段一点一点地找人。

就在这个时候,申想儿乔装打扮了一番来到阿儿浑的身前,阿儿浑一看见美女顿时大喜,下马便要去拉申想儿。

申想儿此刻扮作一个农妇的模样,就是为了让引阿儿浑上钩,眼看着阿尔浑被自己迷得都快走不动路了,申想儿灵机一动便坐到了阿儿浑的身边。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6)

(描绘元朝贵族狩猎的绘画)

申想儿说自己平时非常善于跳舞,可以为阿儿浑跳舞助兴,阿儿浑听后更是喜出望外,立马就让手下找来了好酒,就地喝了起来。

结果,申想儿越跳越妩媚,阿儿浑也越喝越多。

最后,阿儿浑干脆将手下全部赶走,准备和美女共享“二人世界”,申想儿一看,便拿起酒杯和阿儿浑一阵嬉闹,逗得他心花怒放。

最终,阿儿浑喝了几大坛子酒,完全醉得不省人事。

申想儿一看时机成熟了,便偷偷地拿走了他随身携带的“尚方宝剑”,等到阿儿浑的手下赶回来将他摇醒的时候,申想儿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尚方宝剑丢失以后,阿儿浑的酒一下就被吓醒了。

他虽然知道是刚才的那个女子偷了自己的东西,可是刚刚阿儿浑只顾着去和她玩乐了,连她的名字都没问。

况且,那个人本来就是申想儿假扮的,他又上哪里去捉人呢?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7)

(元朝武士画像)

被偷了“尚方宝剑”以后,阿儿浑整个人就像是丢了魂一样,他急忙赶回了自己的家中,根本不敢把这件事情张扬出去。

此时的阿儿浑满脑子都是宝剑,早就把申想儿和美女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等阿儿浑再想起来的时候,也不敢再去申想儿家为非作恶了。

毕竟上次自己在这里吃了一次结结实实的“大亏”,日后如果自己丢失宝剑的事情被别人告发了,那他们家的好日子也算是彻底到头了。

所以,平时飞扬跋扈的阿儿浑这回也只能认栽了。

不过,申想儿也不傻,她偷了阿儿浑的尚方宝剑肯定也不能将之放在身边,必须想到一个妥善的办法将它处理掉。

否则,一旦事发自己和乡亲们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8)

(元朝贵族的画像)

申想儿思来想去决定去郊外挖一个大坑将宝剑给埋了,但就在她料理完了一切认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

突然从她的背后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申想儿不由得回头朝着笑声的方向望去,正看见一个书生站在那里。

申想儿吓得往后连退了几步,一下子坐到了地上,要是书生将刚刚自己做的事情都告到官府,那么事情可就糟糕了。

但此时的申想儿还没有意识到,这次惊心动魄的相遇将给她带来一段奇妙的“缘分”。

三 误打误撞成“姻缘”

原来,这个书生姓施,是一位秀才,当时他急着去考试恰巧路过了这里。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9)

元代社会绘画形象

申想儿越想越不对劲,这荒郊野岭地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个秀才呢?

秀才告诉她,自己就在一旁的破庙里居住,这让申想儿倍感惊讶,她下意识地抿了抿嘴唇,询问书生刚刚有没有看见什么。

书生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没有看见,两人相视一笑,算是交了一个朋友。

秀才对申想儿一见钟情,便立刻上前询问她的家庭住址,申想儿当时也没有思考便脱口而出,事后想要返回却发现已经晚了。

申想儿将头羞答答地埋了下去,迈开步子跑开了,留下书生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但从此以后,这名姓施的书生算是认定了申想儿,开始四处打听她的下落。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0)

元代人物绘画形象

慢慢地,秀才找到了申想儿居住的镇甸。

细细询问之下,当地人告诉他申想儿是一个“克夫”的命,还心高气傲,很不好对付,但是通过那天的相见,施秀才觉得申想儿不会是那种人。

于是,他便向旁人询问了地址,准备过去看看。

施秀才第一次找上门,果然跟其他人一样碰了钉子,申想儿虽然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她的意思很快就被施秀才捕捉到了。

原来,申想儿不是不想重新嫁人,她只是在等一个和自己亡夫一样“才貌双全”的男子。

一想到这里,施秀才觉得现在自己还没有功名,肯定不招申想儿喜欢。

不如暂且放下此事,等到以后再说。

后来,施秀才投靠了朝廷里的都指挥使,成为了别人眼里的“官老爷”。

此时,施秀才便想起了曾经为恶一方的阿儿浑,便想着用一个办法好好地治一治他。

于是,施秀才带人来到了当初申想儿埋宝剑的地方,将其挖了出来。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1)

(描绘元代市井生活的绘画)

施秀才告诉自己的上司,这把宝剑是自己前些年赶考时捡到的,后来便埋在了这里,想来它一定是极为贵重之物,所以今天拿出来交给大人,任凭其随意发落。

都指挥使一看便明白了,这是一把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一定是有人将此物遗失后才被施秀才“捡”到的。

所以,都指挥使干脆上了一道本,将此事给揭发了出来,施秀才的这一记果然起到了理想的效果,几个月以后,阿儿浑父子便被皇帝申斥。

阿儿浑的父亲也因为贪污受贿、教子不严等一系列罪名被革职问罪。

这一下阿儿浑被彻底扳倒了,当地的老百姓感到欢呼雀跃,纷纷上街庆祝。

而功成名就之后,施秀才又想起了当年拒绝过自己的申想儿,如今自己做了官,有了才学,还为地方上除去了一害。

总算到了可以去找申想儿“登门提亲”的时候了。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2)

四 巧对对联 终获“芳心”

带着除恶成功的喜悦,施秀才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申想儿的家门前。

然而,施秀才知道申想儿不是一个会屈服于权威的女人,于是,他特意在巷口下了马朝着申想儿家走了过去。

不一会儿,施秀才叩响了申想儿家的大门,申想儿亲自走上来开门,她一看是施秀才,刚想关门便被对方一把拦住。

施秀才询问申想儿自己到底有哪里不好,她为什么不愿意嫁给自己。

果然不出施秀才所料,申想儿搬出了她的亡夫来做借口。

施秀才乘机问道:“那你到底喜欢他的哪一点呢?他为什么就能让你这么念念不忘呢?”

申想儿告诉施秀才,她的亡夫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往往能够文不加点,出口成章,还中过进士,自己完全是被他的才华所折服,没有别的意思。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3)

元代市井绘画

施秀才一听哈哈大笑道:“那你为什么不试一试我的才华呢?你怎么就知道我不如他呢?”

申想儿冥想了一阵,告诉施秀才,如果自己出一个对子,他能对上来,她便马上同意嫁给施秀才。

反之,施秀才从今往后就不能再来骚扰自己的生活,施秀才一看机会来了赶紧答应了下来。

随后,申想儿低眉浅笑说出了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说完以后,申想儿便将两只手交叉放在胸前,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施秀才思考片刻,便对着申想儿轻声对道:“烦恼无根日日生!”

申想儿万万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才想出的这么个上联,居然被对方轻轻松松就给对出来了。

而且,施秀才的对联对得格律工整、寓意深远,几乎与她的上联形成了前后呼应的架势。

一时之间,申想儿的心里对他敬佩不已,但是,她在外表上依旧做出一副不肯示弱的样子。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4)

(现代生活中的“对联”)

“公子说的是啊,那不知公子现在在何处高就啊?”申想儿还想试探试探施秀才,故作高深地问道。

施秀才告诉申想儿,自己早就考上了功名,现在在一位都指挥使的帐下担任幕僚。

申想儿听后又问施秀才为什么要娶自己,难道当了官还会娶不到老婆吗?

施秀才告诉申想儿:“我想娶妻固然不难,但想娶到一个像申娘子一样才貌双全的女人却不容易啊!”

最后,申想儿便打开大门将施秀才请进了家中,几天以后,施秀才便派人抬着八抬大轿来迎娶新娘,第二回出嫁的申想儿穿着红色的婚服依旧不输当年。

她笑意盈盈地坐进了花轿之中,如今她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终于可以幸福地生活了。

一路上,他们的队伍受到了众人的围观,人们纷纷议论着申想儿和施秀才。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申想儿突然之间就想通了,嫁给了一个读书人呢?

在街巷的尽头,迎亲的队伍慢慢消失,吹吹打打的声音也逐渐淡了下去。

阳光照射在申想儿的花轿上,也照在了施秀才的脸上。

这场婚礼让他们两个人等了好多年……

上联野花不种年年有下联太经典了(野史寡妇出上联)(15)

(元代的市井生活)

其实,申想儿和施秀才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明朝人所写的小说,其中不乏许多“与历史不符之处”。

但这个故事也向后人阐明了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爱情是靠自己争取的,烦恼也是要靠自己去消化的。

正所谓“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一些事情本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需为了这些事情而让自己陷入负面的情绪之中。

有时候,凡事看开一点、看淡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近一点,生活中的幸福也就会更多一点。

这样才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最为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警世通言》冯梦龙

《《警世通言》中的民俗词汇研究》高天

《浅析冯梦龙《警世通言》的女性独立形象》李文

《《警世通言》中关中方言词语举隅解析》石晓博

《《警世通言》中才子佳人的纸上红娘》白莎莎

编辑:浊酒

责编: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