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1)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

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提到木偶,现在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那个调皮可爱,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匹诺曹。而对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人来说,想到的是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那些在简易平台上表演的木偶戏。

木偶戏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2)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

三国魏明帝时,木偶人已能表演各种杂技动作。

南北朝的木偶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性郭,行事突梯滑稽,后来演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

北齐后主高纬非常喜欢木偶戏,常让艺人在宫中演出。当时傀儡戏还流传到高丽国。到隋代木偶戏基本成型。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3)

在唐代,文化繁荣异常,木偶戏得到迅速发展,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制作技艺也非常高超。

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唐玄宗李隆基还有一首写木偶戏的诗。

《傀儡吟》

唐·李隆基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到了宋代,木偶剧的发展达到鼎盛,史料留存更为丰富。《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盛录》都有详实记载。此时“木偶戏”出现说唱艺术多种题材,有了成熟的表演戏剧曲目。而且区分了不同的木偶艺术流派。

明清木偶戏进一步流传全国,繁荣热闹,百花齐放。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不同派系的木偶表演,比如福建布袋木偶与提线木偶,陕西合阳线戏,四川木偶……各具特色,所谓“杖头木偶遍布四方,宫廷与民间并盛”。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4)

木偶,雕绘的戏剧角色,为人操纵的戏具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这些不同流派的木偶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风韵各异,同时出现了众多闻名于世的木偶雕刻大师。

民国以后,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相当高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同步的。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5)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1. 三雕七画阶段

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型主要靠画脸。

2. 雕绘结合阶段

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3. 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

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6)

不同木偶,各藏机关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木偶戏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杖头木偶

杖头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杖头木偶,头以木雕,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

“内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轻,表现力增加。

纸制偶头转向灵巧,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代需要。所以,时至今日,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7)

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

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长约3尺的提线。

提线一般为16条,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赞。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8)

铁枝木偶

铁枝木偶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纸影戏”。偶高1到1.5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铁枝”,一主二侧,铁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结构独特。几年来,又加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9)

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高尺余,由头、中肢和服装组成。

它以樟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令人叫绝。

布袋木偶剧目丰富,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枚举。

桂平薛丁山木偶戏四十八集(村头齐观耍傀儡)(10)

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儡”、“药发傀儡”,但流传、影响甚微。“肉傀儡”虽流传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演艺术了。

时代在进步,许多传统文化艺术逐步被新事物所取代。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蕴藏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是民俗艺术的精粹,也承载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