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1)

“太保”一词经常出现在很多经史典籍,影视剧幕之中,很多人不明所意,不知所指。仅凭字面意思,可能是“太子的贴身保护者?”“太也是很的意思,很厉害的护卫?”……。至于“十三太保”、“盖世太保”等更是云里雾中了。今天水墨文山专著一篇用以介绍。

一、“太保”的历史涵义

1、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又名三公、三师

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 春秋后废, 汉复置。后代沿置,多为重臣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 太师 ”、“ 太傅 ”。正一品,秩万石。太保,中国西周(前104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2年)的官职名。据记载,殷商太甲时,伊尹就担任太保,。西周成王时,成王年少,由周公与召公辅佐,以召公担任太保,太保之名由此而始。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2)

2、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

俞琰 《书斋夜话》卷一引 宋 朱熹 云:“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宋史·孙子秀传》:“有妖人称‘水仙太保,郡守王遂将使治之,莫敢行,子秀奋然请往,焚其庐,碎其像,沉其人於 太湖 。”《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早饭罢,烦请 戴院长 打扮做太保模样,将了一二百两银子,拴上甲马,便下山。”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3)

3、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被 蔡衙内 将我浑家夺将去了,上梁山告宋江太保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4、对仆役的尊称。

《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金奴 见 吴山 睡着,走下楼到外边,説与轿夫道:‘官人喫了几盃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4)

二、十三太保

顾名思义,十三太保就是十三个太保角色的人,在历史上,十三太保是有专属所指的,随着历史演化,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十三太保原指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也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养子。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5)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6)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三、盖世太保

提起“盖世太保”,我们貌似只在二战题材的相关内容中见到过,是的,它就是二战期间德国特有名词之一。所以它是洋话词,是音译词,跟中国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其职能又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点确实纯属巧合。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7)

盖世太保是德语“国家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 Polizei)的缩写Gestapo的音译,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屠杀无辜。

盖世太保最早产生于德国的普鲁士和巴伐利亚二个邦。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纳粹二号人物戈林以普鲁士邦内政部长身份接管邦警察局,他把政治警察、谍报警察和刑事警察中政治特别部门合并,组成秘密警察处。一个无名的邮局小职员奉命为这个新成立的组织设计一种免费投递的邮票图样时,提议把它叫做秘密国家警察,简称"盖世太保"(Gestapo),一个令人谈虎变色的名称就这样出现了。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8)

随着纳粹政权的需要盖世太保发展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恐怖统治机构。纳粹通过盖世太保来实现对德国及被占领国家的控制。

为啥叫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护国使者)(9)

听完水墨文山的介绍,您对“十三太保”和“盖世太保”有明晰的了解了吗?

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水墨文山源源不断创作的动力,在此谢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