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篮球迷的启蒙经历中,
都有一个“野场子”大神,
在城市乡村的篮球场里,
水泥场地、褪色篮筐,
却能投出一个个有灵魂的三分,
对比赛结果有纯粹的“执拗”,
夕阳西下时带着一身汗拍着球回家,
有时候,
他们似乎更接近体育本身能带来的快乐。
不久前,
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
黔东南赛区的一场比赛,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台盘村
举行,
“人从众”的火爆气氛引发关注。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在海外社交媒体发文推荐、点赞。
不少人看到这阵势惊呼:
“不敢相信这只是乡镇比赛!”
也有人感到疑惑:
这种比赛身处农村、场地简陋、没有明星,
为何能受如此受关注?
“天亮文化”带来“原生快乐”
肉眼可见的火爆
篮球,在一般人的印象里,
是颇具都市气质的运动。
我国CBA职业联赛各队的主场,
多设在一、二线城市。
那里有大型专业的篮球场馆、
加上球队大牌职业球员、
专业的裁判、拉拉队、氛围DJ,
构成了职业篮球的经典画面。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村BA”比赛,
台江县委工作人员告诉央视网记者,
“篮球在黔东南有着悠久的传统,
台江县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
篮球比赛是我县苗族人民的最爱,
篮球运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民间广泛流传,
只要有民俗节庆就有篮球比赛。”
和大都市相比,
那里没有高大上的篮球馆,
普遍是露天篮球场。
即使排排坐、人挤人、站着看,
也丝毫不影响当地百姓的看球热情。
每逢比赛,
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赶到赛场,
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
有人甚至驱车百余公里,
就为看一眼主队的比赛;
有的老年球迷提前四五个小时就到了球场,
搬个马扎在场边占座。
村寨球队没有大企业赞助,
冠名赞助的,都是区域内的土特产企业,
比如龙里刺梨、罗甸火龙果、
长顺高钙苹果。
组织者还给现场观众准备了
“接地气”的奖品,
西瓜、大米、猪脚……
看个球,就能把人给看饿了。
中场休息时,球场秒变舞台。
苗歌、侗舞、反排木鼓舞齐上阵,
迅速刮起“最炫民族风”。
“有比赛的时候,梯子和椅子都买不到”
已故篮球巨星科比有句名言: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在黔东南地区,
你也可以骄傲地说: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篮球赛吗?
因为那里的比赛,
一打就是一整天:
早场从9点开始,
末场晚上22点30开始,
中途因为伤停顺延的话,
末场比赛会激战到次日清晨。
台江县一村民告诉央视网记者,
“喜欢篮球是我们的传统,
我们喜欢自己打,也喜欢看别人打。
有比赛的时候,
梯子和椅子都买不到。
比赛打到凌晨也没人走。
有一次晚上球场设备坏了,
修了好久,灯一亮结果人都没走。”
这种彻夜看球的事经常发生,
在当地有个响亮名字——“天亮文化”。
通常情况下,
参赛者被限定为“22岁至40岁的村民”。
这把很多半专业球员排除在外,
也保证了比赛的悬念性。
队员技术虽不精细,但对抗激烈
“有一次一个人牙都撞掉了,
可还在打。”
火爆的场面,
吸引视频平台进行了直播,
据当地政府统计,
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上亿人次。
台盘乡党委政府表示,
要将“村BA”野球圣地的品牌打出去。
当地苗族音乐人,
还制作了《村BA之歌》,
希望和广大球迷“一起点燃夏天的激情”。
品牌IP、会歌符号一落地,
价值认同将更加牢固。
“村BA”重构了什么?
“村BA”接地气、“不讲究”,
让大众看到了体育最本真,最美好的样子,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重构着乡村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当地不少民众外出打工,
生活和工作的半径跨越了村、寨、乡、镇。
原本在外工作的人不经常回村,
可“体育魅力”深深牵动了“乡土情怀”。
“有比赛了,在外面打工的人会请假回来。
有人打比赛,有人搞后勤、维护秩序,
用各种方式参与一下。
篮球让大家更齐心,
大人小孩也可以认识认识”。
大都市里“陌生人社会”的氛围,
在这里,被一个篮球轻松化解。
“村BA”为展现拼搏力量,
提供了时空和场域。
今年的区域冠军黎平县代表队的奖品,
是一头1300斤的黄牛。
县干部说,
“我们已经找了一个地方圈养起来,
那是黎平体育运动精神的象征。”
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台江县一村民表示,
“如果没有篮球赛,
人可能就去了牌桌、酒桌,
有了比赛就都走向篮球场强身健体,
篮球让生活方式更健康。”
“村BA”还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手。
每逢比赛,当地干部都会忙前忙后,
协调各种事项,
让民众看到了乡村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
“干部在看台上一起看比赛,关系很融洽。”
为了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
当地政府一直在做“托举”动作。
比如,截止2020年末,
台江县总投资上百万元实现了
“71个行政村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达到全覆盖”。
从木质篮筐到看金属篮筐,
从泥土球场到标准球场,
这是“村BA”火出圈背后
真正的“底层密码”。
“村BA”,狂欢之后的冷思考
在我国甘肃、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也都有类似的“村BA”比赛。
其中一些省份,
甚至都还没有CBA的参赛队,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
“没有资本介入的民间篮球”,
带给民众的“原生快乐”。
足篮排三大球团队项目,
在体育领域有极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三大球项目的发展,
但男子三大球水平,
与国人的期待存在差距。
“村BA”火出圈,
其模式可以为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
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三大球项目除了要在校园普及,
也要扎根于社区、扎根于村寨。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硕士生导师夏天表示,
“村BA”是“中国篮球的烟火气”,
就像有人吃惯了生猛海鲜,
也要去路边摊吃一点小吃是一样的,
“村BA”的比赛绝对是中国篮球
甚至中国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村BA”的模式应该继续在全国进行推广,
现在已经有这种趋势,
在乡村、在社区,
让篮球的种子、足球的种子、体育的种子,
种在小朋友的心目当中,
种在家庭当中,
这样才能为未来的我们的
青训、后备人才的培养,
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目前“村BA”和职业赛事还没有太多关联,
未来二者还有很多合作空间。
或许未来某一天,
从“村BA”中能走出新一代的“姚明”。
夏天老师表示,
在外国,职业球队、球员、教练
都有社区服务时间,
可以到社区篮球队去指导,
跟他们进行互动,
出席一些村镇篮球比赛的活动,
展现职业俱乐部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篮球水平逐渐上升的话,
也可参考中国的足协杯、
英超社区盾杯的比赛,
就是具备一定实力的社区的、
村镇的业余球队,
有机会向职业球队发起挑战,
这是巨大的一个吸引力。
比如类似我们家边上的
社区足球队对抗了曼联,
这个对于平民,
对于村镇比赛、社区的体育发展
是非常棒的影响。
“村BA”不应成为一个孤岛,
也不应让它在狂欢之后归于平淡。
它带来了什么?维系着什么?
未来它能串联什么?盘活什么?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来源: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