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努力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努力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教育教学改革确立学生主体
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区域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精品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大型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质量提升、应用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综合体创建”等八大工程,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完全学分制,建立健全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按学分交费、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机制,赋予学生在学程、专业、课程、教师等方面的选择权和个性发展的可能。坚持“项目牵引、任务驱动、能力导向、兴趣引领”,形成“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产学研创相结合、教学做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忙”起来。
二、产教融合发展提升学生能力
与神火集团等130余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地方人才技术需求与高校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无缝对接。以“生命产业健康学院”“中科曙光大数据学院”等行业学院为平台,引进企业技术和人才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使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与企业共建达内教学实训中心等协同育人平台10多个,形成了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与地方和科研院所共建商丘科学院等协同创新研发平台,面向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和主导产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服务。以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为中心,建立“2110”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
三、科研服务社会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建成省厅级科研平台22个。2016年以来,立项横向科研项目961项,到账科研经费1.67亿多元。依托“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研究中心”,打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依托“河南省干制辣椒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助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依托“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区域间经济社会合作发展与商丘枢纽经济发展研究。学校师生团队拍摄制作的《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8集专题片,登陆中央“学习强国”平台;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填补了商丘市歌剧创作空白;创作的漆画、木雕、皮雕等文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讲述商丘、设计商丘、宣传商丘、建设文明美丽商丘方面,发挥了智库和生力军作用。
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探索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生工作等“六个站位”创新创业工作方法,实施人才培养范式“STEAM”改革实践,探索多样化专创融合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城市社区、产业发展,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双创”基地,共建商丘大学生科技园等园区。按照“空间、主体、项目、功能、过程”等“五拓展”思路,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多功能创新创业生态孵化链条。
五、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学生成长
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教学奉献奖、青年教师教学奖等三大教学奖励,重奖一线优秀教师,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校长教学质量奖是教师教学最高奖,每届评选6人,连续两次入选者授予“校长教学质量杰出贡献奖”,可直推评聘高一级职称。教学奉献奖是教师教学“老黄牛奖”,每届评选20人,发挥教学奉献引导作用。青年教师教学奖面向35岁以下教师,以赛代训,以赛促练,发挥青年教师引路作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发展。大力实施“三百工程”,每年选派百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聘请百名企业专家进课堂,邀请百名行业专家进校园作实践报告,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学行为规范管理,保护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权益。
六、资源管理服务立足学生本位
立足学生本位,加大人文绿色园林智慧校园建设力度。投资2.6亿多元建设改造教学实验实训平台,投入2500多万元进行智慧教室、数字化校园无线全覆盖,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老校区学生宿舍,全面升级物业服务和就餐环境,改善饮食品质。在制度设计方面,提高学生权益保障度,及时响应学生诉求。组建公司化运营的“玄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由学生自主经营和管理。学生自主成立“教学信息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实施“一会两平台”学生服务模式,建立以“商师立交”微博为主的双微矩阵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就业服务服务大厅等,及时解决学习、生活、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志坚 通讯员冉祥华)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