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所有管理对象中,可以说只有人是最不好管理的人是具备思想情感与活力的,不像管理物品那样,你将它放在那个地方,它就会长久的保持原来的位置和姿势,而人就不一样了,今天也许你纠正了他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方式,也许明天他会因为某些原因会继续犯错,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注意细节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注意细节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无原则性好好管理与恐吓式太凶管理)

注意细节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企业的所有管理对象中,可以说只有人是最不好管理的!人是具备思想情感与活力的,不像管理物品那样,你将它放在那个地方,它就会长久的保持原来的位置和姿势,而人就不一样了,今天也许你纠正了他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方式,也许明天他会因为某些原因会继续犯错。

管理中对员工无原则性的好,导致管理的可控性丢失;太凶成为了一种利用权威恐吓式的管理,激发了员工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个问题,我先从无原则性的对下太好管理恐吓式的对下太凶管理出发,来分析一下在这两种场景之下,管理者一般都采取了那些错误的管理方式。

一、无原则性对下太好管理现象

很多管理者比较异想天开,将物理学中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原理应用到管理中,觉得,我对下属好点,下属就一定反过来也会对我好。实则,这是跨学科性的概念应用错误,物理学中针对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物理性的相互作用,而并非管理学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之间的作用力。

对员工太好,导致员工工作散漫,实则是进行了"无原则性"管理,无原则性管理一般表现为以下3种现象:

1.实行无序化管理

无序化管理总体的表现是,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对于人,事,物的管理,都呈现出了毫无秩序,毫无规则可言的现象。 表现在现实的工作中,就是工作现场秩序混乱,采取近亲式管理,制度成为充当门面的摆设。

(1)工作现场秩序混乱

很多管理者的初心比较好,想要在不限制员工行为的情况下营造一种和谐美好的工作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却不想,这种粗狂式的管理方式虽然使得工作现场气氛异常的活跃,却同时也导致了工作现场秩序的混乱。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下,会直接导致个别员工乘机浑水摸鱼,怠慢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面的现象会像病毒一样逐渐的蔓延开,最终,绝大多数员工会出现散漫的病态。

作为管理者,若想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或管理方式去实行,没有必要利用粗狂式,散养式的方法。

(2)近亲式管理

管理者必定是人,在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我感觉式"管理,就是觉得谁表现好,谁服从自己,我就对谁好,希望他们也能继续的对我好。这种现象会最终导致"近亲式"管理。

近亲式管理让一部分员工因为领导对他们好,而在背离领导视线的工作中,出现散漫,懈怠和傲慢的行为表现,这会让另一部分未得到领导"近亲式管理"的员工心生嫉妒,也开始学习那些散漫,懈怠工作的员工。这样,势必会导致全体员工散漫。

(3)制度成为充门面的摆设

不论是企业的老板,还是中高层管理者,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是各种的思考,各种的填补漏洞,等制度制定完善以后,就会"束之高阁"。

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会错误的理解"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进而对员工的一些小错小误的全然不当一回事儿,顶多也就是言语上的批评教育。这其实就是随心所欲式的管理,全然不把当初制定的制度作为管理的依据。

当员工看到公司的管理文本无效时,自己犯错了领导顶多也就是批评几句,然后就过去了,会给员工造成"无视制度"的心理,逐渐的,员工会适应领导不痛不痒的小批评,自然会出现工作散漫的行为。

2.哥们兄弟式管理

(1)不讲职场伦理

职场伦理作为职场秩序的维护形式之一,它区分了谁是老板、谁是员工;谁是上级、谁是下级,谁服从谁的关系。

作为上下级,在工作中,必须要遵守职场伦理,上级就是上级,下属就是下属,上下级在工作关系上绝不是哥们式的关系,上级关心下属是必须的,下级也不能将上级的这种关心视为称兄道弟的条件。

在某些情况之下,上级为了体现自己对下属的关怀之心,就会刻意的亲近下属,关心下属的工作与生活,甚至有些上级会经常请下属外出吃饭喝酒,相互称兄道弟。久而久之,就会让上级和下属俨然分不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甚至于在工作场合,上级不像上级,下属不像下属,哥们兄弟式的管理方式严重扰乱了工作秩序。

上下级这种违背职场伦理式的相处方式,必然会导致工作无序化,无序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员工集体性和工作散漫。

(2)哥们义气成为隐形的新规则

哥们兄弟式的管理方式由于职场特殊环境的缘故,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隐藏起来,即使领导和员工表现出了哥们兄弟式的关系,也会让人误以为是领导和员工关系和谐的表现。

在哥们兄弟式的管理方式之下,职场伦理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管理制度已经不是上级管理的致胜法宝,哥们兄弟之间的义气已经成为职场秩序的新规则。

可想而知,上级要想获得员工的好感,就必须要有义气,要对员工百般的好,不能利用手中的职权来对员工做出管理。但在职场中,上级和下属必然是要进行工作互动的,在工作互动中,下级若没有做好工作,上级不讲哥们兄弟感情批评或对下级作出惩戒,下级觉得领导无情,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怠慢工作;若上级对下级的工作失误不理不睬,下级同样会怠慢工作。

发生这种现象,核心的因素就是哥们兄弟的义气所导致。

3.容忍度太过头

(1)容忍绩效不达标者

职场中,有的上司也是老好人一枚,不想去得罪任何一名下属,当下属的绩效不佳时,也只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从不直面下属绩效不佳的事实。

其实上司的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职场存活的规则就是每个人必须达成绩效,创造出一定的价值,而上司的这种做法,实属无底线,无原则。

(2)容忍违规操作者

对员工太好的上司,当下属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自己在向下属示好。

殊不知,面对下属违规操作的现象,上司若是一味的容忍,轻者会让下属形成错觉,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错误,重者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

【小结】:

上司的无序化管理,哥们式管理,以及容忍度过头,既会让公司的管理制度无效,也同时会丧失自己的管理威信,表现在工作中,就会看到员工一个比一个散漫。

二、恐吓式的对下太凶管理

管理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管理不是威胁,也不是恐吓,而是更好的服务于被管理者。"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管理者基本上是面无表情,气势凌人,遇到鸡毛蒜皮大点儿的事都要发一场大火,致使员工敢怒不敢言。

恐吓式管理,一般会利用"制度","权威","绩效"这3种形式来管理员工。

1.制度威胁式管理

(1)惩罚威胁

制度是管理者畅行管理的武器,一旦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态度比较凶的话,制度就会成为其惩罚员工的利器。

此种管理者,就像古代的酷吏一样,虽然两袖清风,为官正派,但是,由于管理上太过于严酷,导致很多员工都会离他而去。

(2)降薪威胁

薪水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善用恐吓式管理的上司,他们会牢牢的抓住员工的这种心理,只要员工稍微哪里不对,他就会以降薪来威胁。

面对新一代就业大军的批量出现,就业观念已然和老一批就业大军不一样,薪资似乎已经不能使得一个员工对上司百依百顺了,上司若用降薪来威胁,他们大不了离职跳槽。

(3)转岗威胁

员工在一个工位上做得久了以后,就会适应下来,不愿意去尝试其他新的岗位。对下管理太凶的上司,好像看谁都不顺眼,每每在员工做的不好的时候,就会以转岗来威胁员工。

面对上司的转岗威胁,有些员工被逼急了,宁肯去新的公司发展,也不会转岗,甩手不干就会成为员工抵抗上司的一种方式。

(4)辞退威胁

上司对整个团队的绩效要负责,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上司貌似非常的欠缺管理的技巧和领导的方式,只要一遇到团队绩效不好的情况,别的不会,就会大发雷霆,并且扬言要辞退业绩不好的员工。

辞退业绩不好的员工也是一种正常的优化团队的方式,但是,上司若以一种威胁恐吓的方式表现出来,就会变味儿,让员工觉得你没有其他能耐,就会以辞退人相威胁。这样,整个团队的氛围就不会很好,甩手不干的员工大有人在。

2.权威打压式管理

(1)过度限制言论

言论自由不仅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也是每一个员工的基本权利,在一个组织内部,要想取得组织的和谐,促进组织的逐步变革,就必须要让不同的言论存在。

但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的言论过多会扰乱组织的正常运行,所以,就会利用自身的权威来对这种言论进行压制。员工长期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组织中工作,必定心情不会愉悦,长期干下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2)过度限制行为

太凶的管理者,本来公司还没有那么多的规规矩矩和条条框框,他会人为的设置很多的规矩和条框,过度的限制员工的各种行为。

比如,我见过有些管理者,本来员工在工位上带杯子喝水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却制止这种行为。

若员工长期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中工作,必然会心力交瘁,合适的机会出现时,甩手不干就很正常了。

(3)公报私仇

管理员工要气量大,不可斤斤计较,员工有时可能也并不是有意的冒犯领导,作为领导,不能给员工记仇。有些领导,气量非常的小,若是那个员工有意或无意的冒犯于他,就会利用手头的权威来对下进行打压式管理。

如果领导公报私仇,就会有损自己的威严,让员工失去信任感,员工会因为害怕领导打压,而离职跳槽。

3.绩效批判式管理

由于上司对下属的绩效负有计划,指导,监控,反馈的责任,某些管理太凶的上司,就会利用绩效监控的过程和绩效反馈的机会来对员工进行严厉批判。

(1)绩效监控过程中的批判

管理者监控绩效的过程是一种管理的职责,是为了防止员工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方向上和方法上的错误,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纠偏。

有些比较凶的管理者,就会借助绩效监控的过程来对一些犯错的员工进行严厉指责,甚至是一种很苛刻的批判。有些员工是吃软不吃硬,你凶我就甩手不干,看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2)绩效反馈批判

除过在绩效监控的过程中对员工施以恐吓凶恶之外,在某一阶段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反馈时,管理者若是看到绩效不佳的话,或者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后,就会发雷霆之怒,将员工批评的是一无是处。

员工在这种管理者的手下干活,时刻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若是量变引起质变,员工再也承受不了这种痛苦,就会甩手不干。

【小结】:

管理是一个一刚一柔的艺术化过程,管理者太过于随和不行,太过于凶狠也不行,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拿捏到位,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员工的心。

三、如何做管理,才能让员工走心

管理的方法千千万,但只要管理者找到核心点,坚持正确的行为原则,即使不能让所有的员工走心,只要保证80%以上的员工走心,也能够保证管理的正常化。

1.核心关注点:

(1)以 "服务员工"为核心关注点

国人由于"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管"即为"官",认为管理者就是下属的官,是来制约和控制下属的,作为下属就必须要听从上司的话,甚至要服务与上司。

若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效益,而效益的创造者就是占企业人数大约80%的员工,要想通过管理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效益,作为管理者,首先就要将自己的核心关注焦点放在服务于员工上。

管理者要想服务好员工,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A.树立服务的心态

要想做到真正的服务于员工,首先要在思维意识上树立服务员工的心态,在心态的树立上,一定要转换好心态,将自己不要单纯的看做仅是员工的领导,而要做员工的引路人和帮扶者。

B.进行绩效帮扶

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核心点还是认识的不够透彻,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管理者通过对结果的检查来制约和制衡下属的,实际上,绩效考核不单单发挥的是这个作用,它还起到了改进工作,提高能力的作用。

作为管理者,在对绩效的结果进行检查的同事,也要帮助下属梳理和检查整个工作的过程,以便发现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误,发挥绩效帮扶的作用。

C.培训帮扶

培训帮扶与绩效帮扶是相互关联的,管理者在绩效的监督和指导过程中,会发现员工的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现场进行解决,而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或者具有普遍性,现场一般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教育来解决。

D.心态帮扶

团队成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除过工作技巧和方法会出现一些问题以外,在心态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管理者,要想真正的服务于员工,还要成为员工的情感导师,对员工的心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疏导,能够让他们保持一颗愉悦的心。

(2)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关注点

管理中,不能以对员工"好"和"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需要用制度去管人,人管人,终究是无法深得人心的。

作为管理者,要想让员工走心,就必须要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关注点,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A.制度建立和执行的人性化

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就要体现人性化,人性化是什么?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

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这些都是人性化的体现。

制度的建立不仅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管理不是让管理者放纵员工,或在员工违反制度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要对员工进行情感化民主化管理。

B.奖惩促人心

曾记得一位培训老师讲过:"奖要奖的激动人心,罚要罚得惊心动魄。"我对这句话还是比较认同的,要想促人心,在奖惩制度方面,就要重奖重罚,一是可以淘汰那些没有恒心的人,二是可以促使那些有魄力的人赚取更多的钱,取得更大的成就。

C.向上提供合理化建议

如果你仅是一位中层或基层管理者,虽然可能不参与制度的制定,但肯定对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现状和心态比较了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企业提供更为合理化的建议,使企业制定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管理制度。

2.行为原则:在员工面前,刚柔相济,树立威信

作为管理者,承担着管理和领导的职责,要想领导好下面的员工,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的源泉就是领导自身的威信。

(1)以身作则树威信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意就是要求领导者必须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能够在下属中树立威望,下属才能够自觉自发的去做事。

(2)克服性格缺陷树威信

一个人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性格实属不易,但是,可以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努力的避免性格因素所造成的问题。

作为管理者,只有认识清楚自己的性格,努力的避免性格缺陷成为管人用人的障碍。

比如,管理者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在认识清楚自己性格的这一缺陷后,在管理工作中遇到让自己气愤的事情时,可以尽力的克制,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化。

(3)沟通树威信

管理工作中有70%的问题可以通过沟通解决,很多管理者不善沟通,不会沟通,遇到问题要么不管,要么就是乱发火。这样做,会降低自己在下属面前的威望。

管理中的沟通要建立在"共情沟通"的基础之上,遇到下属不理解的问题时,要站在下属的角度上去沟通,以获得共鸣感,然后,再从其他角度出发沟通,更能够得到下属的理解。

有关管理沟通方面的书籍和课程非常的多,网络上一搜也是一大片,由于篇幅有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什么样的沟通技巧,就去学习什么样的沟通技巧。

【小结】:

让员工走心的管理方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能够找准管理的核心点,然后坚持正确的管理行为原则,根据团队的性质和目标作出合理性的管理。

【结束语】:

我认为,管理就是一种"平衡之道",不能出现一边倒的状况,或对员工好过头,或对员工凶过头。作为管理者,要分析清楚自己所辖团队的整体特性和所要达成的任务目标,以服务员工和人性化的制度为核心关注点,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行为原则,一定能够做到让绝大多数员工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