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带领43名村民去广西柳州砍甘蔗回来不到半个月,连日来,从江县庆云镇佰你村村民、劳务就业队队长石杰又在为一个新“活”忙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民间组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民间组团(牵线搭桥找门路)

民间组团

贵州日报

带领43名村民去广西柳州砍甘蔗回来不到半个月,连日来,从江县庆云镇佰你村村民、劳务就业队队长石杰又在为一个新“活”忙碌。

新“活”是从江县庆云劳务合作社“送”来的,干活地点在广东省清远市,工作内容是砍桉树。

有多年外出务工经历、见识广、沟通能力强,去年当选劳务就业队队长的石杰接“活”后立马与用人单位负责人取得联系,详细沟通用工细节。

“你们包饭吗?”

“那边的树子密度怎么样?”

“我们砍了树子,你们是不是能拉出来?”

……

跟对方电话沟通过程中,石杰提的问题很细致,也很专业。他说,要带几十人过去,很多细节都需要谈清楚,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儿,在应得的利益上马虎不得,能争取的尽量为大家争取。

与此同时,从江县庆云劳务合作社负责人石国伟也在为这事忙碌。他反复跟用人单位确认信息,时刻关注当地的就业信息变化,力求信息精准对称。

“协调好的话,这两天就安排车子送大家过去。”石国伟说。

一桩新“活路”,在劳务合作社、劳务队长的协调、组织下有条不紊顺利推进,即将获得新工作机会的农村劳动力只需在家,坐等出门。

在从江县,这样的劳务就业模式并非星星之火,而已成燎原之势。

从过去零星式、分散务工向组织化、组团式务工转变,一个关键性要素是劳务合作社的成立、壮大。

位于我省东南部的从江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是贵州“9 3”挂牌督战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6月以来,从江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拓宽农村劳动力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对无法参与从江四大产业(食用菌、林下养鸡、百香果、蔬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组织化劳务就业保增收。

按照“近期就业、远期产业”的总体思路,从江县提出“365”劳务就业工作模式,即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落实统一配备行李补贴、劳务就业队长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就业扶贫援助补贴、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专项工作经费补贴“六项补贴”政策,实施精准采集、精准动员、精准培训、精准就业、精准服务“五个精准”举措,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有组织地引导和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劳务就业,逐渐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从“零星式”向“组织化”转变。

在此背景下,2019年11月,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劳务合作总社)挂牌成立。与此同时,乡、村各级劳务合作社遍地开花。目前,从江乡镇层面成立了19个乡级劳务合作社,村级层面成立了80个村级劳务合作社。

说起劳务合作社的“作用”,从江县庆云劳务合作社负责人石国伟深有感触,“以前,很多时候村民们都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出去的,常常是到了这个地方人家招满了,又跑到另外的地方去找,有时候出去转了一圈没活干又回家来了。也有很多村民想出去又怕出去,怕到了地方被骗,怕出去了迷路,也怕被用人单位钻了空子利益得不到保障,最后都只能选择继续在家靠散碎的田土过活。”

“成立合作社后,大家就可以把我们当‘靠山’,工作门路我们去找,利益我们去谈,出门我们带着,大家只管放心干活就行了。”石国伟笑着说,“我们上面有县联合社协调、组织,下面还联系着村合作社以及劳务队长们,实现了“一盘棋”运转。劳务队长们都是村民们知根知底信任的,有能力的村民。有劳务队长带着村民们出去,大家更是吃了‘定心丸’。”

与庆云劳务合作社紧密联系的从江县庆云镇佰你村村民、劳务就业队队长石杰对带村民们外出务工已是驾轻就熟,“像我之前带出去的一批砍甘蔗的村民,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很多都不识字,进不了厂,以前都没什么门路出门,也不敢出门。跟着我出去砍甘蔗,一根甘蔗砍两刀就是2毛5的收入,哪个愿意还在家睡大觉。”

在有组织开展劳务就业的同时,从江县通过落实“六项补贴”进一步提振群众务工就业信心。

“以行李补贴为例,我们为外出务工人员准备了价值300元的暖心包,由矿泉水、洗漱用品、行李箱等组成。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浓浓情意,激励他们出去好好干。”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梁光源说。

从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劳务就业专班班长孟荣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从江县把组织化劳务就业实现13.1万人作为工作目标,并投入4000万元制定实施‘六项补贴’政策,按照一名务工群众月均3000元、一年10个月务工收入3万元测算,一年就可以撬动近40亿元的劳务收入。”

如今,在政策的激励下,通过劳务合作社、劳务队长的牵线、引路,从江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积极性大增。截至4月16日,全县实现有组织的劳务就业1102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50178人。(陈丹 余光燕 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