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真的吗?

前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说得不太准确,真正的话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蘅塘退士说这是一句谚语,其中的”吟诗“可不是背诗,是指的”作诗“,所以我们常常说“不会作诗也会吟”并没有曲解原意。

但是,不要轻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多数现代人真得做不到,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关于旧体诗的小测验

我们一般说的古诗,是指的旧体诗,旧体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近体诗是格律诗,古体诗是非格律诗,这一点就让很多人糊涂了。下面做个小实验,不分什么古体诗和近体诗,只需要把下面的几首符合旧体诗基本条件的诗判断出来就可以。

1、涧草因风隔夜生,柳溪收雨带烟径。无人野渡空舟畔,坐听黄鹂深树鸣。

2、紫塞倚天风,横戈雪满冰。单于望踯躅,杀气角声中。

3、天风吹落角声寒,明月孤城回首看。今日洗兵歌舞地,雁书不写远征难。

这三首是我自己写的绝句,有的诗不符合旧体诗最基本的规则。对于学过诗的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没有学过旧体诗创作的人就有点难度。您看看上面哪一首是对的?答案在后面公布。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1)

二、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句话的来历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孙洙)是乾隆十六年进士,他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里写到: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这一段话大意说,蘅塘退士认为《千家诗》有一个弊端“止五七律绝二体”,就是诗体太少。所以他选取了多种诗体,每种诗体选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个选本作为家塾的课本让孩子们学习,就是读书人老了以后,这本书也值得阅读。

蘅塘退士自负地说,我的《唐诗三百首》,不是远胜于《千家诗》吗?所以他引用了一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用我蘅塘退士的这本书来验证这句谚语吧!

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因为比较全面选取了各体的优秀诗篇,所以蘅塘退士敢自负地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

三、古人真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吗?

首先,蘅塘退士说的“ 吟诗 ”可不是背诗,是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对于古人来说是有道理的。

因为唐宋金的科举考试都要考诗赋 ,而且科举的诗赋是律诗和律赋,因此读书人都把格律诗当作必学科目。虽然在宋金以后,格律诗的创作被科举取消,但是学诗仍然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

清朝学子自小读书,当然也是要学写诗的。因为曾经的科举作诗是格律诗, 所以孩子们从小就要会学习近体诗(格律诗)的规则 。相对于其他诗体,格律诗规则最难,对于从小就明白“格律诗规则 "的古人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3)

四、对现代人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善意的谎言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人很少,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学习数理化史地英,语文课上只是背诗而已,并没有学过写诗。

今天很多人连基本的押韵规则都不清楚,作诗并不是四七28个字就是七绝、四五20个字就是五绝。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真得做不到。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4)

五、三个小测验的答案

1、第一首是错的

涧草因风隔夜生,柳溪收雨带烟径。无人野渡空舟畔,坐听黄鹂深树鸣。

第二句的”径“是仄韵,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平韵,这一句原本是”柳溪收雨带烟横“,这是仄起平收的压平韵的绝句。

2、第二首也是错的

紫塞倚天风,横戈雪满冰。单于望踯躅,杀气角声中。

风、中属于一东韵,冰属于十蒸韵,不在一个韵部。如果用新韵(中华通韵)来看也不对:冰属于十四英,风、中属于十五雍。我写的这首诗原本是”横戈雪满弓“。

3、这首是对的

天风吹落角声寒,明月孤城回首看。今日洗兵歌舞地,雁书不写远征难。

押韵的三个字是寒、看、难,属于上平十四寒。看,平仄两用意义相同。

注:上面的三个小测验,第3首可能有些难度;第二首呢,似乎读起来挺押韵的,但是无论新韵、古韵都不对,这首诗可以算是顺口溜;而第1首最简单,违反了旧体诗基本的押韵规则,如果这一点还看不出来,确实不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关于旧体诗的押韵,可以看看文章结束后的链接《10分钟说清楚最基础的诗词入门知识 绝句要这样押韵才是正确的》。

您说对了几首?

为什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5)

结语

蘅塘退士(1711~1778)生活于乾隆年间(1711年-1799),这本 《唐诗三百首》于乾隆二十九年写成。

在《唐诗三百首》成书七年以前,即乾隆二十二年( 1757) ,清朝的乡、会试加五言八韵诗, 中断了几百年的格律诗又进入了科举中,不会作格律诗的读书人没有资格进入考场了。而这本书也成为了孩子们学诗的最好的启蒙教材之一。

对于今天的我们,没有学过基本的旧体诗的知识,不要说近体诗,很多人确实连简单的古体诗也未必能够做出来。这也不怪大家,并不是旧体诗有多难,而是我们漫长的学生生涯里,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学习创作旧体诗而已。

@老街味道

10分钟说清楚最基础的诗词入门知识 绝句要这样押韵才是正确的

什么叫平水韵?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