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器,一般形状为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圆孔的。《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是边的意思,而好是孔的意思,可见玉璧与其它玉器的区别主要在于边缘与孔径的比例不同。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就已发现玉璧,但仍处于玉璧发展的早期阶段,有圆形、方形、双环形多种,皆出于高等级建筑遗址中。夏商至西周时期同样是专用于祭祀的礼器,全为圆形而不见其它形状的玉璧,表明玉璧的形制与使用规定已经完善。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玉璧的纹饰和颜色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且用途也从祭祀礼器的范畴有所扩展,向日用装饰器物等多种用途转变。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和氏璧、完璧归赵等故事流传至今,也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玉璧鲜明的时代特点。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1)

玉璧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

(一)、玉璧形制

长期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大分裂、大发展的一个时期,由于列国经济文化不同,使玉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地位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春秋时期只有圆形玉璧一种形制,战国时期出现出廓玉璧和重环玉璧,出廓玉璧是在春秋时期圆形的玉璧基础上增加外边缘的辅助装饰物,有单侧出廓和对称出廓两种,显然是方便系挂,其出廓装饰物上仍有精雕细琢的精美纹饰,图案整体风格和圆形主体一致,如湖北当阳杨家山出土的单侧出廓玉璧,玉璧上沿雕刻一只回首卷尾虬龙,玉璧主体为谷纹,直径约10厘米,孔径5厘米。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2)

杨家山出土单侧出廓玉璧

重环玉璧则是在原先玉璧的内部再进行镂空雕刻,镂雕出一个小璧,呈现大环套小环的形制,如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出廓重环玉璧(残),内外环均饰有谷纹,两环中间被镂雕螭纹,直径约10厘米,孔距2.4厘米。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3)

中山王墓出土的出廓重环玉璧

(二)、玉璧纹饰

按照纹饰变化多样性和之间的传承关系,可以从时间节点来划分为春秋时期、战国早期和战国中晚期等三个阶段。春秋时期的玉璧少见素面,多为阴刻图案,青玉质地,与西周时期相差无几,仅是图案线条更为纤细、整体更薄,反映出工艺稍有进步,多发现于祭祀遗址和墓葬中,纹饰为夔龙纹或虬龙纹,龙在世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能祛邪、避灾、祈福。龙这种纹饰本是周王专用的图案装饰物,但在春秋时期列国霸主的高等级墓葬中都有发现,可见列国对周礼都有不同程度的僭越。

战国早期玉璧主要材质仍为青玉质地,也有青白玉,雕刻工艺更加细致。从纹饰上来看除了龙纹外还出现谷纹、云纹玉璧,谷纹图案有两个来源:一是商代和西周时期的窃曲纹,这种纹饰的尾部带有勾连,广泛应用于同时期青铜器装饰,二是来源于青铜器上的乳钉纹,圆形乳钉纹排列有序、大小一致,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种整齐的布局美感;玉璧上的谷纹代表一种粮食——粟,郑玄在《周礼》中注释:“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表明这种玉璧具有保佑五谷丰登的作用。又据《周礼·春官》记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知谷纹玉璧应该与子爵的身份地位相对应。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4)

谷纹玉璧

战国中晚期玉璧以龙纹、谷纹和蒲纹为主,蒲纹是蒲席的纹样,均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将玉璧表明分割成等大的六边形状,这种等分法比谷纹壁更加精细,蒲纹寓意安居乐业,所以拥有保佑国泰民安的作用。此时玉璧出土的数量增多、地区广泛,可见战国中晚期玉璧的使用范围与使用人群迅速扩大。

从玉璧前后发展演变的关系和纹饰上来看,由最初的圆形玉璧发展为圆形与出廓玉璧同时留行,而龙纹简化为谷纹、云纹,随后卷云纹图案减少、谷纹增多,谷纹尾部逐渐缩短变为颗粒状,其规律是由繁到简。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5)

蒲纹玉璧

(三)、玉璧的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玉璧仍然具有祭天与随葬的传统礼制功能,此外又在西周用璧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用途,在当世文献中有较多记载。

第一,作为交往的信物来使用。《荀子·大略》记载“问士以璧”,就是使用玉璧作为凭证来向重要的谋士征求意见,以表示自己交往、纳谏的诚心。

第二,作为国家、贵族之间馈赠的礼物。玉璧是国家祭祀重器,其承载的文化与礼制内涵相当于青铜器,相互馈赠玉璧也是馈赠国之重宝的延伸;

第三,用于进献。晋献公就曾向虞国进献玉璧宝马,即大国向小国示好以求借道,后来一并消灭了虞国。这从侧面说明春秋时期人们的社交活动很多,玉璧是被用于传达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一种礼仪性象征。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6)

晋献公

第四,用于夸富或炫富。皇室贵族家藏玉璧也作为藏富的手段,从出廓玉璧具有的系挂功能来看,这种私人佩戴的玉璧同时也兼有夸富功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玉璧文化与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玉璧并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玉璧文化。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国之重宝级别玉璧的历史事件很多,如楚国有和氏璧,它与随国的宝珠随侯珠组合形成春秋二宝,楚国灭随国后得到这两件宝贝,由此有珠联璧合。战国时期和氏璧归赵国所有后,秦昭襄王又想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由此演化成完璧归赵。这些事件甚至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因此这些历史事件成为典故、成语流传至今;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7)

完璧归赵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佩玉行为扩展、推广了中国古代以玉比德的文化,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即仁义礼智信等等,同时期管子也论玉九德,这实为后世中国人崇玉、爱玉、佩玉的源头;

再次,圆形有孔的玉璧影响了铜钱的制造。东周时期的圜钱为圆形圆孔,形状与玉璧一致。根据形状对比和民族学资料相互参照推测,玉璧在春秋战国时期承担了上流社会大额支付的功能,这些价值连城的玉璧有时就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所以用青铜仿其外形制造出圜钱,后来为铸造方便将中心圆孔改为方孔;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8)

圜钱

从次,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形象深受世人喜爱,在秦汉时期空心砖、画像砖、铜镜等诸多物品的装饰纹样中都能见到玉璧图案,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深远影响,秦咸阳宫出土双龙纹空心砖,环形龙中的图案即为玉璧,汉代画像砖也常见龙与玉璧结合的图案;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9)

秦咸阳宫龙纹空心砖

最后,玉璧对秦汉时期乃至后世的建筑形制产生了影响,对建筑业来说比较典型的就是辟雍,元代陈浩《礼记集说》:“汉代儒者注经,以为辟雍水环如璧,泮宫半之。”今日故宫辟雍虽为明清时期修建,但其上承西汉时期的设计模板,房屋建筑坐落在一座圆形小岛上,环河四周修有四座石桥。从高空俯视与玉璧形状一致。

春秋玉璧有什么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10)

明清辟雍

三、结语

玉璧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上天(礼天)。春秋战国时期是玉璧大发展的承前启后时期,这一时期制器工艺成熟、纹饰精细华美。春秋时期全为圆形玉璧,流行龙纹,从列国都出土龙纹玉璧的情况来看,已经开始“礼崩乐坏”;战国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和重环玉璧两种新形式,纹饰主要是谷纹、云纹和蒲纹。从功能上来看,除了西周礼法所规定的祭天和随葬外,春秋战国时期又增加了交往信物、进献礼物、夸富藏富、佩戴装饰等多种功能。

这一时期玉璧的广泛使用也促进、推广了玉文化,孔子、管子等皆有以玉比德的经典论述,这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源头,并且对后世装饰艺术、钱币、建筑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东周圜钱来源于玉璧,秦汉空心砖、画像砖纹饰中有很多以玉璧为核心的图案,辟雍这一礼制建筑也模仿玉璧的形状来修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