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有一位怀孕3个月的准妈妈在地铁里晕倒了……
意识不清
直冒虚汗
只能回答“是、否”
最终,经医生确定为低血糖所致!
好在有地铁的工作人员、热心乘客、过路医生、护士及时出手相助,准妈妈最终转危为安。
看来,与高血糖的危害相比,低血糖也不甘示弱啊!
一旦延误低血糖的诊治,后果将十分严重,甚至会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小美带大家详解低血糖的真相,
让您有备无患!!!
低血糖的杀手锏,不止一个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
其实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糖友们千万不要忽视其他诱因。
胰岛素瘤: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空腹低血糖,低血糖反应比较突出,常常表现为肢体抽搐、惊厥,甚至意识丧失。
糖尿病“蜜月期”: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在发病早期,通过短期强化降糖治疗,胰岛功能会得到一定改善。
有些患者只需用很少的药量,甚至不用药血糖也能维持正常,这段时期称之为“蜜月期”。
这时候如果仍继续维持原来的药量,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低血糖了。
甲状腺、肾上腺及垂体功能减退:
甲减、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缺乏,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注射部位脂肪增生:
注射胰岛素来降血糖的糖友要注意了,长期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出现硬结,会延缓对胰岛素的吸收,造成餐后血糖先高后低。
非糖尿病人群一般要低于2.8mmol/L,而对于糖尿病人群,没有明确的定义,血糖低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低血糖,可不止一副面孔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
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经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
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手抖、饥饿感、面色苍白、虚弱等。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
老年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可以仅表现为中枢神经缺糖症状:言语行为反常、烦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定向力丧失、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
还有些老年人会发生无知觉性低血糖,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不易被自己及他人察觉,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最终酿成严重后果。
无知觉性低血糖往往发生于:
✔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
✔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酗酒者。
这些朋友可要格外警惕!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凶险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那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
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此外,急性低血糖可引起脑水肿,慢性低血糖可降低认知能力,导致智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降糖药使用不当≠低血糖
◾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差,服用多种降糖药,同时应用胰岛素的患者。
这些患者需要更加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因为患者自身的调节能力差,控制血糖,完全取决于药物的使用。
◾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进食量不够,或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按时进食。
◾在锻炼过程中,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而药物和胰岛素都没有适当减量。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中间没有加餐。
◾饮酒过多,而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大量酒精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
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一定要协调好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的关系。
进餐要定时、定量;
两餐之间及睡前适当加餐;
运动量不宜过大;
调整药量要循序渐进。
另外,对于频发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饿了≠低血糖
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
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许多糖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
因此,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以避免盲目补充了食物,反而引起血糖增高。
发生低血糖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及时救治非常重要,迅速症状缓解,避免处理不及时而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有条件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3.8mmol/L,应根据反应的轻重迅速补充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如2-4块糖果或方糖,一调羹食糖或峰蜜,200毫升的果汁或糖水,1-3块糖尿病专用葡萄糖片,3-5块饼干等。
▶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若未能缓解可再服用上述食物,若仍未缓解,则应到医院诊治。
▶如果低血糖发作离下次进餐还有较长一段时间(1-2小时以上),在纠正低血糖之后,还需要加食一份主食。
如一片面包、3-5块饼干等,这些食物能使血糖保持的时间较长,防止再次低血糖。
▶强调的是,由拜糖平引起的低血糖,应口服或静脉给葡萄糖或注射胰高血糖素纠正。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记得:反复发生低血糖
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接受指导,正确处理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