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知道什么叫千脚泥吗?千脚泥是一种附在住房地面上突起的硬泥团,那是长年累月由人脚从外面带进来的泥土累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经过无数次踩踏,就成了很好的肥料,特别适合于做基肥如今,知道这个名词的人都已经老了……儿时,我们这帮孩子可没有少和千脚泥打过交道下面这篇短文讲的就是与千脚泥有关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泥娃娃民间故事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泥娃娃民间故事书(童年三章之千脚泥)

泥娃娃民间故事书

(朋友,你知道什么叫千脚泥吗?千脚泥是一种附在住房地面上突起的硬泥团,那是长年累月由人脚从外面带进来的泥土累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经过无数次踩踏,就成了很好的肥料,特别适合于做基肥。如今,知道这个名词的人都已经老了……儿时,我们这帮孩子可没有少和千脚泥打过交道。下面这篇短文讲的就是与千脚泥有关的故事。)

  清明已过,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田野一片葱笼,青青的麦苗长得很高了,而那大块的油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引得那些蜂飞蝶舞,争先恐后地与花儿亲近。和风轻柔地吹着,带来醉人的芬芳,偶尔有满载而归的蜜蜂从耳旁掠过,你甚至能够感受到绒毛抚过脸庞的细痒。

  这是五十年前的一个周六的上午,在通往果城郊区某生产队的小路上,行走着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一面鲜艳的少年先锋队大队旗在前面引路,紧跟在后面的还有中队旗,接下来就是被拉得很长的队伍,三角形的小队旗也夹在中间。无数的箩筐挂在小巧的扁担上,或一人独挑,或两人而抬,伴随着那首熟悉的《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支队伍就在乡间的小路上向前移动着。

  大概是离农村很近的缘故,那个时节,学校里每年都要搞好几次支农的活动,除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外,给农村送“千脚泥”就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行动。那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已经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了。

  千脚泥是一种附在住房地面上突起的硬泥团,那是长年累月由外面带进的泥土累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经过人脚无数次踩踏,就成了很好的肥料,特别适合于做基肥。

  那时,南方小城的生活是艰苦的,就是城里居民所住房屋的地面铺设的都不是水泥,而是一种称为“三合土”的东西。这是用石灰、炭渣、黄泥按一定的比例调匀铺设的。三合土地面的制作工艺复杂,先是要把那些和匀的灰铺上抹平,等它基本上干了,就要用鹅卵石在上面反复地进行打磨,这个时候,三合土就显出光亮来了。打磨不到位的三合土用指甲都能刮出坑来。我家所在的商贸宿舍地面就是打的三合土,或许是由于年头已久,那些三合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硬度,和郊区农村那些只是将泥土夯实而没有硬化的屋面差别并不大。这种屋面极容易形成千脚泥。

  那个时候,大院里的通道全是天然的地面,遇上连阴天,泥土吸饱了水,整个院子都很泥泞,人从院中经过,会在鞋底沾上不少的稀泥。尽管人们会在台阶的边沿上刮掉一些,但还没有解决温饱的居民是不会进门前就换鞋的,带进一些泥土就在所难免了。久而久之,就会在屋里形成一些高出地面的突起物,像是黑色的蘑菇,尤其以门口为多。这就是传说中的千脚泥。讲究的人家,每年都会将门口边的千脚泥清除一次,以确保门口的平整。而一般的人家只要不影响开门和关门,就任那些千脚泥去了。

  试过千脚泥的肥效,在自家门前的院子里挖出一块宽约一米,长度和整个房间相当的地方来,将一些千脚泥放进去,用锄头锄细,在上面栽上向日葵等作物,长势果然良好。这才相信了千脚泥真的是可以当成肥料的说法。

  当学校发出给农村送肥料的通知后,所有的班级都行动了起来。以居住地划分的学习小组就会统一行动,拿着小锄头和小箩筐,放学后来到各个成员的家里挖千脚泥。这可是个细致活,挖深了不行,挖深了会把屋里的三合土挖起来,让地面变得凹凸不平;挖浅了也不行,挖浅了就没有多少收获。千脚泥主要分布在靠门口处,越往里走,堆积的千脚泥就越少,如果挖得不好,门口就会变得不平整,容易使孩子和老人摔跤。

  或许注定了我和锄头有缘,在挖千脚泥上有着独到的长处,我所在的学习小组每次挖千脚泥都由我来“执锄”。

  先用不大的力道试着挖一锄,从翻起来的泥土背面上看一下泥的深浅,就知道该用多大的力量挖了。然后就一锄挨一锄地挖,直到那些疙疙瘩瘩的千脚泥全部挖起来为止。将挖出来的肥料全铲进小箩筐里,把残存的疙瘩铲平扫净,就结束了一家的挖掘,再去另外一家。

  一些没有孩子上学的人家有时也会主动邀我们去他们家挖千脚泥,这时,我们会欣然前往。那些人家的千脚泥一般都很多,那些疙瘩从门口一直延续到屋里,一家就能让我们收获很多的千脚泥。

  那个时节,我们都会以上交的千脚泥多而自豪,学校也会按积肥的多少给予各个学习小组以奖励,奖品大都是作业本,或者铅笔什么的。遇上奖品是一些新奇的书笺时,就更让人激动了。

  在一首接一首唱起的歌声中,目的地终于到了。按照生产队接待人员的指引,我们将千脚泥全倒在一起,一般都是堆在一个用茅草盖起的棚子里,看着那渐渐变大的小山丘,想着今年的粮食将会因我们送来的千脚泥而增产,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送肥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农村野餐。同学们在溪流边洗净弄脏的小手,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心里充满了欢乐。

(下一章为《广柑窖》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