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1)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在我们的历史更替中有许许多多人为了自己的国家而付出自己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朝代的更替更需要数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消耗,于是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朝代不断更替的时代,上有魏晋南北朝,下有隋唐五代十国等等。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英雄的人物,一个又一个故事代代相传以后便形成了—典故。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便是众人都耳熟能详的典故—完璧归赵。完璧归赵的故事想来大家一定不陌生,可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完璧归赵以及之后的后续事情。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2)

智勇双全,胆识过人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蔺相如生长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这也就练就了他的胆识与才气都是十分的过人,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可是为什么老师们从来不给我们讲解后续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从蔺相如本人来入手,重新走入这段历史。

蔺相如生长在战国时期,当时的赵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王知道以后表示愿意用秦国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与廉颇等人商量后知道,这不过是秦国的一种说辞。于是便召见了蔺相如,询问蔺相如的意见。

蔺相如告诉赵王,如果我们不给秦国和氏璧,秦国自己也有办法可以得到它,可是如果我们不给他们的话秦国一定会伺机报复,这样的话我们不仅理亏还容易受到秦国打压可是如果给了他们和氏璧,他们却没有给我们城池,那就是他们理亏。所以宁可要答应他,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后果,我们也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随后,蔺相如又主动请缨,带着和氏璧向西抵达了秦国。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3)

出使秦国,秦王心思难以揣摩

到达了秦国以后,秦王看见拿着和氏璧的蔺相如非常开心,蔺相如看秦王只是在反复的传看并没有想要给这十五座城池的意思,便上前说:璧上有一个小红点,让我来指给大王看。"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后便退后几步,站在了柱子旁边。当时大家就说秦国不会讲信用,如果大王执意要拿走和氏璧的话,我就与和氏璧一起撞死在这柱子上。

秦王大惊,赶忙叫人拿来了地图。并在上面标画了,要送给赵国的城池。可是聪明如蔺相如,他当然不会相信,秦国会将这15座城池送给他们。蔺相如为了争取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便对秦王说,赵王派我将和氏璧送向秦国的时候,特意沐浴斋戒了五天来表达他的诚意,我希望大王也可以做到这样。秦王心里害怕蔺相如真的将和氏璧损坏,于是赶忙答应了下来。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4)

完璧归赵,代价太大

蔺相如知道秦王这只不过是假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并控制住自己,他怕真的会失去和氏璧,于是便派遣自己的随将和氏璧带在胸前返回了赵国。五天之后,秦王斋戒完毕,又一次召见了蔺相如。秦王辗转反侧,想要的依然还是和氏璧。

蔺相如便对他说从前的我们太过弱小,从来不敢说秦国人的坏话。可是我们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于是我便让我的随从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但秦国很强大,赵国弱小,如果你们真的想要和氏璧的话,现在就可以派遣使者去赵国将和氏璧拿回来

如果大王愿意的话,可以先将这15座城池给赵国。这样一来我一定会捧着和氏璧重返秦国,将它送给您。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秦王与诸位大臣面面相觑,有人提议将蔺相如杀死,当他要被拉下去的时候,秦王则说:"你现在把他杀死也不能够换回宝壁,不如将放了, 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众钦以为如何?"于是,秦王依然用礼节招待了他,随后蔺相如便返回了赵国。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5)

可能我们以为故事到这里便是大团圆式的结尾,可殊不知完璧归赵后的代价有多大。当时的秦国实力非常强大,已经到了无可撼动的地步。蔺相如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激进的。秦国随口一说想要和氏璧,赵国便不得不派人送去可见当时的他们在秦国这样强大的背景之下,有多么的被动。

后来秦国向赵国发起了长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大败,甚至连一向骁勇善战的廉颇都不是秦国的对手,当时的赵国可见已经到了什么地步。部队的主将拼死战斗,可是在四十多天里都没有支援,这实在是可悲之事。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6)

结语

蔺相如的一生是充满无限色彩的,当时的他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威胁秦王,虽然最后确实取得了成功,可是最后的结局却太过于惨烈。或许蔺相如更加适合在更强大的国家生存,这样他的能力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这场战役中,赵国得到了和氏璧,但是却因此失去了与秦国交好的机会,失去了许许多多的土地与人民,实在是不值得,最后的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最后被秦国灭国,和氏璧也被秦国所得到了。一代国家就这样被摧毁了。不知道蔺相如的心中会作何感想?

蔺相如结局解说(为何老师不告诉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