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戗在淮安(仅指旧淮安县今淮安区)话中有两个意思,与字典上的释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微妙差异。

镇字的趣味识字 生活解字戗(1)

意思一:词典中释义为(言语)冲突,如,两人说戗了,吵了起来。普通话读qiāng,平声。但淮安话声调不一样,更接近去声qiàng,意思基本一致,如,他们俩说着说着就戗了起来。

镇字的趣味识字 生活解字戗(2)

意思二:词典中释义为支撑,支持,比如,墙歪了,用两根木头来戗住这堵墙。普通话读qiàng,去声。

镇字的趣味识字 生活解字戗(3)

淮安话声调又与其不同,反而读平声qiāng,虽也是支撑、支持之意,但细加体会,却又有所不同。淮安话中,戗最常用的场合是,将一个本身不容易立住的物体倚靠在某个能稳定立住的物体上,比如,将竹竿、扫把等戗在墙上,把梯子戗好,等等。

镇字的趣味识字 生活解字戗(4)

戗在墙上的梯子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两个很有意思的差别:其一,上述两层意思中,淮安话戗字的发音与普通话一致,但声调均有所不同;其二,虽皆有支撑、支持之意,但用法却有微妙且有趣的差异。

差异在于,普通话和淮安话中被支撑的主体和对象恰恰发生了对调互换。

普通话中,被“戗”的主体一般原本可以立住,但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利用别的物体给予支撑,帮助它保持稳定,如,有倒塌危险的墙,有可能歪倒的树木,等等,都可以用原本不一定有独自竖立能力的木棒等等通过形成适当的力学结构给以支撑,维持平衡。

淮安话中,偶尔也有此用法,如“用棍子将XX戗住”,但是,“戗”字在淮安话的语境中,更常用的场合却是,被支撑的主体恰恰与上述相反,木棒这样的物体才是被支撑的对象,将这类不能独自立住的物体倚靠在别的物体上的时候才会用“戗”这个字,就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

#创作挑战赛#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