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这个名词,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知是什么意思了。逃荒二字从字面上看,逃就是跑出去离开家乡,荒就是庄稼长得不太好,收的粮食不够吃,到外面去混生活。新中国建立前后,在苏鲁豫皖一带出来逃荒的当数鲁西南单县、成武、金乡等地的农人。

逃荒真实记录 有真的也有假的(1)

徐州一带有童谣:“月亮地,亮光光,西北的小侉来逃荒,支上锅下糊粥,喝得小肚鼓油油。”这一带人把南方人叫南蛮子,把北方人叫北侉子。有人问过西北来逃荒的人家,为什么逃荒?他们说收的粮食不够吃一年的,要到外地逃荒混几个月补助一年不够吃的缺口,秋收后种上麦,地里没有多少农活,就把门一锁,全家几口人推个小土车带上铺盖行李,锅碗瓢勺去外地要饭,春天再回家来种地干活。上年收的那部分粮食够吃一春天的,接上新麦,日子就能过去了。有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外出逃荒要饭,谁也不笑话谁。有的人家基本够吃,他看人家都出去要饭,他也出去要饭,春天回来粮食吃不了,还能卖钱,再买几亩地发家致富。有的人家种着几亩地,秋后再出去要饭,几年下来,在外混得还不错,认为这地方还不错,就把老家的房产土地都卖了,在外再安个新家过日子。

这样徐州一带就出了一个新名词“上乡户”,把西北来的逃荒户叫“上乡户”。上乡户越来越多,他们就把亲戚朋友约好都出来安家定居,这样就又出来了一个新名词“侉庄”丰县梁寨一带就有北五里地华祖庙西二里有上乡户集中地侉庄,梁寨东南15里地也有个侉庄,梁寨西七里地前四楼前面还有个小侉庄。沿黄河故道梁寨西南12里有个庄子外村人都叫“车屋刘”本村人说叫刘庄,按实情说那个庄也是侉庄,他们上几辈逃荒要饭,来到这个地方,先住当地户的车屋,后来买地盖房定居,混好了就成了车屋刘刘庄了。范楼西南八里地还有个十姓庄,那也都是上乡户定居成了个十姓庄。梁寨西北18里路有食城,九十年前只有几户人家,后来迁入的上乡户越来越多,解放初是李寨区食城乡,那也是个大侉庄。

逃荒真实记录 有真的也有假的(2)

儿时刚刚记事,门前来了一户上乡户,推个小土车,装有铺盖杂物一车子。问奶奶想住我们家的车屋,奶奶就叫人把太平车立起来,让他们一家住上,用三块砖就支起锅做饭生活了。这就是一家上乡户,姓什么不知道,只知他们有三个儿子,大的叫发财,二的叫二户,小的叫三户,也喊小户。小户正好和我一样六七岁吧,在我家车屋住了一冬天,春天就又回老家种地去了,我和小户常在一起捏泥人、垒瓜园、滚雪球。

逃荒真实记录 有真的也有假的(3)

现在太平盛世国富民强了,经济发达了,人民生活幸福了,再也没有逃荒要饭的了,逃荒要饭只是一个历史上的名词了。人们生活衣食住行都达到小康水平了。

文:老干部 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