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龙寺辈分最大,武力最高的最终话事人,枯荣大师在小说中的出场可谓格调太高。特别是后来连自困黑屋三十年的无崖子,都在传功虚竹前还问过他枯荣是否有到场。这都说明了枯荣大师在武林中的声望和地位,但同时也让人对他的实力与身份充满疑惑,毕竟小说中对他的描述的确不多。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1)

一.肩负护国重任的枯荣大师

天龙寺作为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历代皇帝避位为僧之后,大多选天龙寺作为修行之所。更重要的是,天龙寺作为大理段氏仿若少林藏经阁般武学典籍的珍藏重地,稳镇京畿,不但护法,还肩负着大理护国的重任。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立国,国家实力难比其他诸邦的大理段氏,得享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祚始终不堕,天龙寺实是功不可没。

因此,作为天龙寺辈分最大,武力最高的枯荣大师,肩上重任也自然是非同一般了。也是如此重任在身,枯荣从一出场就表现出了他谨小慎微,顾重大局的人物形象。

保定帝段正明得位之后,由于膝下无子,立其弟段正淳为皇太弟,加封为镇南王,以作皇位继承人。段誉作为段正淳嫡出又是独子,身为世子的他便是大理国未来的皇帝。他因“北冥神功”而吸人内力,不懂贯通导气以致被认为身中邪毒,段正明于是将他带到天龙寺求治。但在枯荣大师的眼里,段誉却只不过是“黄口乳子”,不值得为他损耗功力,要保存实力来抵御鸠摩智夺取剑谱。这等同于是在他眼里,未来的国君段誉,是比不上《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的百年名誉和大理国的命运来得重要的。

只听那面壁而坐的僧人(枯荣)说道:“强敌日内便至,天龙寺百年威名,摇摇欲坠,这黄口乳子中毒也罢,着邪也罢,这当口值得为他白损功力吗?”这几句话中充满着威严。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章》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2)

实际上,枯荣大师之所以这样的态度,跟大理国的皇位继承是有很大关系的。大理国虽为段氏天下,但是国主一位并非历来嫡出一脉。

段思平开国之后,他的弟弟段思良,就夺取了段思平儿子段思英的皇位,此后大理国皇位开始嫡出段思良一脉(有点像大宋的宋太祖和宋太宗一出)。期间经历了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这几任都是父子相承。段素廉死后传位侄子段素隆,段素隆不好为帝,禅位为僧(也是开辟了段氏禅位为僧的先河),又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段素真,这两任都不是嫡传。段素真传孙子段素兴,段素兴荒淫无道,被高氏所废,奉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便又回到了段思平一脉。

之后段思廉传子段廉义,段廉义便是段延庆的父皇,但期间发生了杨义贞叛乱,段廉义被杀,延庆太子出逃不知所踪。高升泰平叛之后,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帝,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正明其实也是段廉义的侄子,段延庆的堂兄。而枯荣大师乃是段廉义的弟弟,也是段延庆和段正明的叔叔。

因此,大理国的皇位并非从来都是嫡出一脉。大理倘若有变,继任皇位者便并非要有嫡出,只看上任皇帝近枝中的贤能之人,或看权臣高氏中意者。如此一来,与牵涉到大理根基的段氏武学宝典相比,在枯荣看来,段誉自然是难谈重要了,段誉死了,大理照样有段氏皇位继承人存在,大理国依然是段家的。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3)

枯荣身负的重任是保护大理国的根基,而不是保护段誉可能的皇位。当年的段延庆在遭遇强敌重伤返回天龙寺,欲找枯荣大师主持公道,还他皇位,假如真的让段延庆见到枯荣,也是于事无补的,结果一样不会改变。枯荣不大可能会帮段延庆夺回皇位,在他眼里,段正明继位和段延庆继位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是开明的君主就行,更何况当时的大理已经认定了段正明,枯荣岂会冒险去触碰祖宗的根基呢?

而且两人都是他的侄子,包括枯荣自己在内,他们同样都有皇位继承权,只不过枯荣是一早就出家了。在他眼里,无论是段正明、段延庆还是段誉,他们都不及《六脉神剑剑谱》重要。剑谱一旦为外人所夺,不但天龙寺声名不再,大理国国祚也一样难保。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4)

二.作为天龙寺武力最高当担的枯荣大师

也是因此,在鸠摩智挟持段正明或者之后的段誉时,枯荣大师表现出来的是不为所动,他也不会为了强行为救段正明和段誉而出手。段正明被挟持时,叫段正明就跟鸠摩智去一趟吐蕃王国,段誉被挟持而去时,他压根不再放在心上。

反而是在之前的鸠摩智力敌五本,胜算在望之时,他向鸠摩智左右手同时射出“少商剑”,以让鸠摩智见识他的实力,让鸠摩智能够心生畏惧。之后,又用“一阳指”指力烧毁了《六脉神剑剑谱》,在道义和舆论上反将了鸠摩智一军,好让他知难而退。枯荣大师此举,确实是让鸠摩智措手不及,也是极有远见的。

鸠摩智天龙寺之行,明显就是有备而来的。首先他探清了天龙寺各大高手枯荣加四本(本因、本观、本相、本参)的实力,也摸清了天龙寺中无人练成“六脉神剑”。因此他以挑战天龙寺诸僧的“六脉神剑”之名,给了自己一个夺取剑谱交锋的借口,也给自己的交锋加了不少胜算。因为如此一来,天龙寺诸僧迎战鸠摩智就只能自我设限,仅能使用“六脉神剑”。不然的话,没用“六脉神剑”,即便是战胜了鸠摩智,也是胜之不武。在舆论和道义之上,都被鸠摩智压倒性的压制在了下风之中,天龙寺百年声誉不保。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5)

交锋之中,初窥“六脉神剑”门径的五本果真被鸠摩智压制。此时作为天龙寺武力当担的枯荣出手了,左右手同时使出一路“少商剑”,鸠摩智虽有预防枯荣出手,但并未想到他的内力之深,竟能够左右手同时出手,措防不及,肩上被他其中一路剑气所伤。枯荣这次出手为天龙寺扳回了一城,战胜了鸠摩智。不过鸠摩智又以他挑战的是“六脉神剑”的“剑法”而不是“剑阵”,再次向天龙寺诸僧发起进攻。枯荣于是运用“一阳指”指力,烧毁了剑谱。

枯荣烧毁剑谱,目的有二。一是让鸠摩智断了夺经的念头,二是在道义上反将了鸠摩智一军,让他知难而退。枯荣知道鸠摩智不夺剑谱誓不罢休,剑谱一毁,他自然难有借口为难天龙寺。更重要的是,烧毁剑谱,让鸠摩智背负上了一个逼人毁去传世绝学的罪名。凭借武功交锋夺去剑谱尚能怪天龙寺无能,但败军之将,依依不饶,逼迫人家毁去剑谱,这样的罪名,这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鸠摩智此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样一来,等于是让鸠摩智变成跟天龙寺成功结仇,更是与大理国为敌。鸠摩智再如何猖狂,也不敢以一人之力对付一国之力,他能走出天龙寺也不一定能走出大理国。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6)

也是这个原因,鸠摩智才动了挟持保定帝段正明的心思,为的就是以他为人质,方能确保自己离开大理。只不过段誉出头,又使出“六脉神剑”,让鸠摩智看到夺取剑谱的希望还在,于是转而挟持段誉而去。但对枯荣而言,他保护天龙寺的目的已经达到,天龙寺声誉并未受损,大理国根基也没动摇,剑谱之后,各人再重新默写出来便是,而至于段誉性命如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那已不是他的职责所在。

实际上,通过鸠摩智天龙寺一役前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枯荣大师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他的武功和实力都是不容置疑的。很多读者诟病他有装的成分,说他比不上鸠摩智,眼看段誉被抓无动于衷,无能为力。但是任何一个成为大理国根基所依靠的天龙寺的话事人,他都会像枯荣一样谨小慎微,以大局为重。毕竟他的职责是保护天龙寺的至高武学,是保护大理国的社稷根基,他不需要保护任何一个人的皇位,为此他必须时时刻刻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和斗争。

枯荣大师长相 枯荣大师的这两重身份(7)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