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笔者陆陆续续接触过不少想寻根的闯关东后人。大体而言,他们在寻根时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就是根据老谱记载或家族口传的地名和名讳进行寻找。第二种方法比较新颖,就是根据基因检测来判断同宗的聚居地。

公允来说,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体现的是文化内涵,更符合传统观念,但受地名变迁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时难度会非常大,如同大海捞针;后者体现的是生物科技,相对省时省力,但有时也会遇到尴尬——既难以明确同基因家族之间的辈分问题,也不好解释同姓同谱异基因的情况。

所谓“同姓同谱异基因”,通俗来说,就是出现“改姓”的情况。在历史上,改姓的情况屡见不鲜,有先随父姓再改母姓者,有被赐姓者,有改姓避难者,还有冒姓求荣者。虽然很多家族在修谱时都一再强调要将改姓的情况去除掉,但在联宗盛行等因素的影响下,还是有很多改姓的支派被收入总谱。时间一久,后世就难以甄别其中究竟。

在改姓的情况当中,赐姓尤为特殊。“赐姓”,狭义理解为皇帝赐姓给臣下(唐代就经常赐姓);广义理解为身份高的人(如主人)赐姓给依附于自己的人(如家奴、家仆等)。

家奴和家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并无人身自由,在理论上属于主家的“财产”,自卖身之后就应该跟随主家姓(前提是主家要允许,如同赐姓);后者跟主家之间一般是雇佣关系,在干活的同时,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姓氏。

明朝成化奇案故事(家仆被主人赐姓)(1)

不过,如果主人对家仆十分器重或家仆自身立有显著功劳的话,“改姓”的情况也会发生。在清代的《栖霞县志》当中,就记载了一则主人赐姓给家仆的真实案例。

林姓,是明清时期栖霞四大望族之一,这则案例当中的主人就姓林,叫作林佺,系清初的一名秀才。

清代之初,战乱频仍。顺治十八年,栖霞人于七在锯齿牙山第二次举兵抗清。次年(康熙元年),清廷在平定了牙山之后,开始大肆搜捕于七同党,栖霞不少士绅都被牵连其中。而林佺也遭人诬告,不仅本人被捕入狱,家产也被抄没。

明朝成化奇案故事(家仆被主人赐姓)(2)

通常来说,主家遭难时,仆人往往会自谋出路。不过,林佺的家仆刘住子却不离不弃。根据县志记载,林佺入狱之后,刘住子自愿供应起主人的吃穿用度,并且一坚持就是三年。

明朝成化奇案故事(家仆被主人赐姓)(3)

三年之后,林佺被平冤昭雪,原来的家产也得到发还。而他重获自由之后,有感于刘住子这份恩情,便让他改姓为林(取名林之珍),待之以“侄”礼,又将自家田产拿出一半分给了对方。从上述举动来看,林佺似已将林之珍视为“自家人”,亲密程度显然超过了普通的主仆。

当然了,县志记载此事,并非是想体现“仆随主姓”的习俗,而是为了表彰林之珍(刘住子)的义举。而换个角度想一想,倘若县志没有记载而族谱又有避讳的话,后世又有多少人会知道林之珍原名叫作刘住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