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一个《月牙儿》的故事,反映的是在旧社会底层妇女的群体形象,也是整个黑暗旧社会的缩影。除了这些刻画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以外,整篇小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对主人公那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月牙儿”的形象了。这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做《月牙儿》,所以,“月牙儿”这个意象,便成了贯穿整个小说的纽带,同时,也和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心理历程,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月亮”,是艺术家们极其愿意描写的对象,月亮,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尤其是圆月,总是给人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象征。

而老舍使用“月牙儿”这个形象,也是有其深刻内涵的。首先,自然是因为月亮象征着光明,月亮之光明,和太阳不一样。太阳是阳刚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而月亮,它的光亮虽然不足,但却是出现在黑暗的夜里的,所以,它象征着以微弱之力,来与黑暗的现实世界相对抗。而且,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女性,月亮也比较符合女性的阴柔之美,有女性特征。其次,圆月是完美的,而月牙却是微弱而有残缺的,象征着女主人公那有残缺而不完满的人生,因此,从题目开始,就界定了本篇小说的性质,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第三,月牙儿的形状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会不停变化的,这象征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不断变化。

月牙儿表达了什么意思(月牙儿的象征是什么)(1)

图片来源网络,不包含于原创部分,下同

小说中的月牙儿,并不全部与苦难相联系,而是随着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这一段描写是在小说开首的部分,在这一段中,母亲刚刚丧偶,她还想着靠自己的劳动来挣钱,养活女儿,于是,她选择替别人洗衣服来养家糊口,在这一阶段,母女之间还是有着深挚的感情的,所以,这时候的月牙儿在“我”看起来,也还是美好的。

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月牙儿的美好形象,在“我”的眼里,也是那么的短暂,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那么美好。“我又非恨她不可。我的心像——还是像那个月牙儿,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这一段描述,发生在“新爸”离开之后,这以后,母亲迫不得已,必须靠出卖肉体来养育女儿。“我”在此时还是怀着要自力更生的美好愿望的,所以,对于母亲,她是“我又非恨她不可”,而对于月牙儿呢,她终于已经体会到了现实的残忍和可怖了,因此,也体悟到了,“黑暗是无限的”。

在这一阶段,“我”至少还是有月牙儿可看的,月牙儿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示“我”的心中也还是存着希望的,但是,渐渐地,残酷的现实磨灭了“我”的最后一丝希望,月牙儿,也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月牙儿表达了什么意思(月牙儿的象征是什么)(2)

最初,“我”是想看而又不敢看,“我又老没看月牙了,不敢去看,虽然想看”。而到了最后,则是就算我想看,也看不到了,“我”的内心也跌到了谷底,“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可能这就是“我”的人性的转折点,在这之后,“我”便每况愈下,最后沦为娼妓。

在小说的最后,“我”的命运一落千丈,被巡警抓住,送进了感化院,在感化院中因为吐了大官一脸唾沫,结果被送入了监狱。这时候,“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地方,却被“我”认为是自己最好的归宿,所以“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

月牙儿是希望的象征,没有看见月牙儿,便表示没有希望,可是,谁能想到,在“我”经历了一长段黑暗的时期后,竟然在监狱里再次看见了月牙儿,“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多久没见着它了!妈妈干什么呢?我想起来一切。”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满怀希望的时候,当“我”痛苦挣扎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反而是在监狱中,“我”看到了月牙儿,看到了希望。

这是因为,在经历了一切物是人非之后,“我”终于领悟到,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头,每个人都生活在“真的地狱”,社会之残酷、黑暗,远胜于监狱。当明白这一切之后,“我”的人格终于得到了升华,可以说,月牙儿在此时的出现,除了烘托女主人公那孤独和凄冷的内心以外,还象征着她心灵得到了净化,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纵使她已经失去了自由,但是,她不会再重新去过那种卖笑的生涯。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微光,但是,那月牙儿已经点亮了女主人公的前途。只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黑暗的旧社会,会再给她一次机会吗?

月牙儿表达了什么意思(月牙儿的象征是什么)(3)

这个问题,老舍没有回答,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明月苍茫,世道艰难,《月牙儿》所展现的,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是一批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旧社会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