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看来,人能直立则有别于动物,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还要具备“人”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有别于禽兽,所以儒家很强调人“何以立”的问题。
立身之道也被称为“安身立命之道”,儒家“三不朽”是这方面的典范: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指事功业绩,“立言”指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当然,无论“立德、立功,立言”,看似都是在追求“身后之名”“不朽之名”,其实,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超越物质欲求的独特形式;
把“立身”说得再简单一点儿:你是人,凭什么?
“立身”为整个中国文化所关注。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原讲:“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司马迁云:“立名者,行之极也”;宋人郑耕老言: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一个人的所有优良的品质,如忠诚,守信,仁义,友爱等等,汇总起来成为“德行”,按照“木桶理论”,任何一种品质有短板,都会成为德行的缺失。而各种品德,有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孝经》上讲的:“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是众德之根本。立身,当从行孝开始;
《孝经》云:“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想要立身,就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立德、立功、立言、立孝。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