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了解史实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文献资料,但是这个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事实真相可能会受史实书写者左右,以致蒙蔽后代读者的眼睛。而且还有一个现象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很难完整的把握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往往只能通过史书的记载了解到他所做过的几件事情,而记住某个人也正是因为这几件事情。这就导致我们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产生了片面性。

蔡伦的造纸术为何留下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只是为了讨好太后)(1)

比如蔡伦,大部分人对于蔡伦的印象都停留在改进造纸术上。作为世界闻名的一大发明,造纸术,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西方文化也有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否认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历史功绩,但是对于蔡伦的过错和丑陋的人性,也不应该被遮盖住。

蔡伦的造纸术为何留下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只是为了讨好太后)(2)

蔡伦的伟大理想

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而且是有权势的宦官。自古以来这一类人都不简单,也没有几个手上干净的,蔡伦也是如此。他本来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十几岁进宫当了太监,进宫的时候蔡伦就有了远大的志向,一定要做权力最大的太监。经过他的努力奋斗,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了黄门侍郎。

为窦氏效力,清理后宫

借助职务之便,蔡伦不仅与各大臣之间有了往来,而且也与后宫嫔妃之间关系密切。为了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权势和更强大的靠山,蔡伦看准了当时在后宫中权利最大的窦氏。窦氏可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也是她,让窦氏集团在东汉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虽然窦氏十分受按汉章帝的宠爱,但是她妒忌成性,一心要铲除那些有孩子的后妃。于是蔡伦就自告奋勇为窦氏效命了。

蔡伦的造纸术为何留下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只是为了讨好太后)(3)

弃窦氏,攀刘肇

在窦氏的命令下,蔡伦先是诬陷了宋贵人,宋贵人最终惨死,而她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庆,成了清河王。接着,蔡伦又帮助窦氏抢了梁贵人多儿子刘肇。汉章帝死后,刘肇继承皇位,是为汉和帝。当然即为之后的刘肇是没有实权的,所有权利都在窦氏手中,窦氏也将蔡伦派到了刘肇身边,目的是为了监视刘肇。然而却不想,这一举直接成了窦氏集团的催命符,蔡伦是个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又开始巴结刘肇,并且得到了刘肇的信任。

在蔡伦的帮助下,刘肇渐渐从窦氏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更是将朝廷上的窦氏集团全部打压下去。此时的蔡伦已经成了刘肇的得力干将,蔡伦不仅讨好刘肇,还去巴结刘肇的皇后,邓皇后。后来刘肇去世,刘肇与邓皇后的儿子刘隆继承了皇位,邓皇后就成了邓太后。邓太后是个喜欢武文弄墨的太后,但凡弄墨必定浪费纸张。

蔡伦的造纸术为何留下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只是为了讨好太后)(4)

为讨好邓太后改进造纸术

于是蔡伦就想,如果自己能发明出一种质量好又便宜而且能量产的纸张的话,必定会让邓太后大喜。没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就是在这种邀功的背景下产生的。经过蔡伦的仔细研究和试验,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将破布、树皮、鱼网等原料,加工制造出了一种高质量、成本低、高产量的纸张。这下蔡伦不仅得到了邓太后的重赏,而且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在命运的捉弄下自杀

后来登基两年的刘隆也去世了,邓太后只得从皇室中再选个皇帝。然而让蔡伦没想到的是,邓太后居然选中了刘庆之子,刘祜。当年正是在窦太后的指使下,蔡伦亲自诬陷了刘庆的母亲,这才让刘庆从太子变成了封王,更是让刘庆的母亲惨死。历史的轮回都是有规律的,大概所有没干过好事的太监都不得好下场。后来刘祜掌权,蔡伦越来越害怕,最后自杀了。蔡伦当过最低贱的太监,也做过权力最鼎盛的太监,他还曾改进造纸术,造福一方,可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报复。

蔡伦的造纸术为何留下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只是为了讨好太后)(5)

小结

如果从宏观上讲,蔡伦也不是一个好太监,如果他没有改进造纸术的话,或许世人对他的印象就会变得和赵高、魏忠贤等太监一样,被人诟病。可是正是蔡伦为了邀功而改进了造纸术,使得他在后人心目中的评论转变了方向。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认清史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不否定蔡伦的功,却也不能掩盖了他的过,正确全面的评价一个人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