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统祭祀节日(民俗文化清明祭祀)(1)

清明快到了,这是祭祀先人的时节。

2017年3月22日是传统的“春社日”。

在中国很多地方,沿袭着传统的“挂社”的民俗。即未满三年的新坟,需要在春社日之前祭祀先人,而不能等到清明节前后。

-

“春社”本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古时于春耕前(一般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

时间一般约在春分前后,但在中国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之说。

据史料记载,在商、西周时期,春社还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后来才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

唐 王驾 《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张素 《得利寺》诗云:

“ 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

清明传统祭祀节日(民俗文化清明祭祀)(2)

在先秦时期,春社的日期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并没有固定的日期。

到了唐朝之后,春社日的日期开始固定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之所以设在戊日,是因为在天干中,戊己属于中央,五行属于土。

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计算,春社日期大约在立春后的第41天至第50天,公历的3月16日至27日之间,约在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前后。

-

清明传统祭祀节日(民俗文化清明祭祀)(3)

“社”在古代指司土地之神。《说文》云:“社,地主也。”

在上古时期,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逐渐由渔猎、畜牧开始转为以农耕为主,大家渐渐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开始崇拜土地,因此将土地人格化,于是就诞生了“社神”。

在甲骨文中就有描述祭社的文字,随后这一行为渐渐发展成后来的春社。

-

先秦时期的春社时间较长,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主要用来祭祀土地和祖先

另一部分则是以娱乐为主的春嬉,是当时的人们发泄欲望的狂欢节日。

清明传统祭祀节日(民俗文化清明祭祀)(4)

据记载,当时对“社”的祭祀活动还分为官社与民社。

比如,“大社”(王为群姓立社)、“国社”(诸侯为百姓立社)、“侯社”(诸侯自立社)、“置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 。

里社通常被称为民社。与官社由官府主持不同,民社主要由社宰主持,所需要的费用也主要由民众自己共同承担。

这种组织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参与社会的热情,从而实现了社祭的节庆化,最终衍生成为一个中国传统民俗节日。

清明传统祭祀节日(民俗文化清明祭祀)(5)

(图片及史料源自网络,小一时空 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