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京”都 世界上最早的“双子城”——探访丰镐遗址的前世今生

陕西最古老的古城(探访陕西大遗址系列之二)(1)

14号建筑基址及其他西周遗存

陕西最古老的古城(探访陕西大遗址系列之二)(2)

多友鼎

陕西最古老的古城(探访陕西大遗址系列之二)(3)

丰镐遗址航拍图

  它是最早称为“京”的地方,前后沿用近三百年;它首开西安“十三朝”建都之先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开辟陕西考古的历史,见证中国现代考古学成长发展历程……它就是丰镐遗址,一座与西安有着非凡意义的古代都城。作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的145处大遗址中重要一员,如何让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彰显城市魅力,如何又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让市民共享大遗址保护成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2022年9月,本报《文博视野》记者走进这座文物宝库,探访丰镐遗址的前世今生,为读者讲述文物背后的“大遗址故事”——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中国都城史上,文王迁丰与武王营镐被认为是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尤其是武王克商成功后,丰镐和关中一跃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帝王都城。

  在西周时期,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中心,但丰邑仍保留着宗庙和礼制建筑,周王也经常去丰邑举行重要活动,所以丰邑和镐京共同发挥着都城的作用,形成了“一都双城”的格局,合称丰镐。“丰镐”这一对孪生的京都城市,见证了西周王朝从建国、发展、强盛到衰落的全过程,历时三百多年,共同发挥着中枢作用。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京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双子城”,它比欧洲最早建立在匈牙利多瑙河两岸的“布达”和“佩斯”双子城还早一千多年。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丰镐”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大都市之一

  丰镐二京长期并存,在西周王朝统一管理各诸侯国的过程中,共同承担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丰镐二京也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和传承示范作用。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时,天子所居的王都、诸侯的城、卿大夫的采邑严格大小等级之分。史料记载,在当时,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

  丰镐都城建有宗庙、宫殿以及大池等一系列建筑,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集团在这些地方举行册命、庆功、赏罚、祭祀、出征等活动。

  丰镐两京一带还有供天子渔猎游玩的苑囿。诗经记载丰镐有“灵囿”,苑内草木繁茂,獐鹿成群,苑囿之内有水泊,名“灵池”,池边飞鸟丛集,池中游鱼竞跃。丰镐遗址西周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还记载了周王在池中泛舟渔猎的情景。灵囿内还建有“灵台”,台高2丈,周围120步,是一座巍峨的建筑。丰镐繁华建立在发达的农业基础上。《诗经》中记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详尽地叙述了农奴从春耕到采桑、狩猎、秋收、过冬等全年的劳动生活。

  “不得多欲”“严禁酗酒”

  周礼成为数千年传承不废的“古制”

  由周公旦在丰镐主持制定宗法礼仪制度,成为后世数千年传承不废的“古制”,而这种从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渐过渡的礼制(上层建筑),也为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后来孔子极力推崇和极欲恢复的“周礼”,正是周王朝在丰镐时代创建的宗法礼仪制度。

  在丰京城内的宗庙中,经常对各诸侯王和王室进行创业、治国的传统教育,并不断向各诸侯颁发“励行节俭”、“不得多欲”、“严禁酗酒”等一系列文诰和诏令。

  但是丰镐二京的繁华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连年征战,国力衰竭,各诸侯国对王室的离心倾向日益增长,西周王朝的统治呈现风雨飘摇的迹象。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残暴昏庸、贪狠好利,重用贪腐官吏,激发了民怨,丰镐城内贵族阶层中的清贫者团结联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袭击了王宫,迫使周厉王仓皇奔逃,死于彘(今山西霍县)。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时,西周政治经济已出现严重危机,加之地震和旱灾致使民不聊生。幽王却重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加重了朝廷内部矛盾。周幽王又宠幸褒姒,生活淫逸,为博褒姒一笑,点起烽火戏弄诸侯。此后,因废立太子之事,发生王室内讧,加速了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于是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王朝开始。丰镐失去了作为都城的职能,变为一片废墟。《诗经·王风·黍离》记下了当时荒凉的景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至此,丰、镐二京城址湮没,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开启陕西考古先河 见证中国现代考古学成长历程

  斗转星移, 直到上世纪30年代起,前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的徐旭生、苏秉琦、石璋如等在陕西西安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拉开了丰镐遗址考古的序幕。鲜为人知的是,此次丰镐遗址考古的背后竟然还开启陕西考古先河。

  陕西考古“第一铲”

  丰镐遗址考古调查背后的里程碑意义

  1932年,曾担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的徐旭生应邀到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所)先后任编辑、研究员和考古组组长,完成从哲学与教育事业向考古与历史研究的转变。基于对三代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注,他开始筹划陕西的周秦故都考古工作。作为北研院与陕西省合作成立的陕西考古会工作主任,徐旭生开启了长达4年的陕西考古调查发掘,对关中遗址、遗迹完成了大规模、全景式的调查,丰镐遗址考古调查正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

  据公开文献记载,“穿越关中地区渭河南北纵横数百里狭长地带,先后于陕西境内调查发现各类文物遗迹近千处,清理发掘古遗址、古墓葬数百处,获取各类文物数千件,同时对关中地区大量古遗址、古建筑以及散存各地千余通重要碑石与铜、铁古钟和戏曲、民俗、方言等,分别通过调查、测量、绘图、记录、捶拓、摄影等手段实施资料收集与不同程度的相关保护及研究。相继整修维护了西安东岳庙、宝鸡东岳庙及大王村寺庙等多处古代建筑;颁布下达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指令、函件。”

  此次一系列考古堪称陕西考古“第一铲”,徐旭生和苏秉琦在陕西的考古活动,至今仍被认为是“陕西现代田野考古的奠基和起步”,是陕西考古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铭文278字“多友鼎”最为出名

  丰镐遗址出土的“国宝文物”

  1944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石璋如等人对丰镐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调查。1951年丰镐遗址正式开始发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一行六人在苏秉琦的带领下从北京出发前往陕西,揭开了丰镐遗址正式发掘的序幕。

  时至今日,丰镐遗址考古工作历经80多年,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镐京遗址文物勘探和发掘项目负责人岳连建印象最深刻的是, 丰镐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精美西周铜器窖藏和零散青铜器,如1961年沣西张家坡窖藏出土青铜器53件;1980年新旺村发现“史惠鼎”等文物,下泉村发现“多友鼎”;1982年,在新旺村南发现重达54公斤的大鼎等等。这当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国宝文物”之一的“多友鼎”最为出名。1980年多友鼎在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上泉村出土,腹内壁铸铭文22行、278字,详细记叙了周厉王时将军多友率军在今泾水流域抵御俨狁侵扰的战斗情形。据历史记载,周王朝建立后,仍不断用兵,常与荆楚、鬼方、俨狁、东夷、淮夷等方国和部族发生战争。同时,也与相邻国族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多友鼎正是当时历史的见证,它也凭借着铭文中记录的重要历史信息,成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国宝文物”之一。

  “如果不是1980年多友鼎从沣镐遗址内的古河床中重见天日,这段战绩恐怕还要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岳连建感慨地说。

  遗址中首次发现西周小麦

  项目荣获“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奖

  2012年起,岳连建担任省考古研究院镐京考古队队长,负责镐京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考古人员在遗址内发现了房址、灰坑、墓葬、水井、陶窑等一大批西周重要遗迹,发掘出土了大量陶、铜、石、骨、蚌、角等各类材质文物,以及一条长度约4公里的壕沟。经研究,这条壕沟可能为西周时期镐京城的南部界壕。

  在遗迹中,一套“两室一厅”的“套房”尤为引人注意。岳连建说:“该房址是丰镐遗址乃至陕西西周遗址发现的唯一一处三套间式的半地穴式房子,填补了陕西该类遗存的空白,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房屋建筑形式及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可这座造型独特的房址是作何用途呢?随着考古人员的发掘,答案呼之欲出。“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青铜工具、陶模、陶范芯及陶窑等。铸铜和工匠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考古工作者在这片遗址内还发现了很多水井。因此,‘套房’基本可以确定为镐京遗址铸铜作坊。”岳连建说。这一发现为研究西周都城的聚落结构及手工业作坊分布提供了宝贵资料,该项目也因此荣获“201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奖。

  铸铜作坊遗址内多座灰坑出土的大量田螺壳、动物骨及浮选出的谷类、豆类等作物,特别是灰坑H270出土的数量较多的炭化小麦颗粒,给了考古人员一个惊喜。小麦颗粒是陕西境内首次发现的西周小麦,该发现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小麦种植、粮食作物种类以及小麦在关中地区的种植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30年考古重大发现“天子级别宗庙”

  如此大型且高规格的建筑作何用途?

  2012年,岳连建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白家庄北地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不寻常的断坎,落差近2米,而此处之前曾被认为是汉代昆明池的内部。昆明池内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这引起了岳连建的好奇。之后,通过考古勘探和发掘,考古专家确定了此处为汉代昆明池的西北部边界,并发掘出了池岸线,更新了学术界对汉代昆明池西北部边界的认识。“汉代昆明池西北部边界的确定,更新了之前学术界认为汉代人修昆明池将镐京遗址破坏大半甚至破坏殆尽的观点。”岳连建说。

  2018年夏,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在镐京遗址发现11座西周夯土建筑基址以来的又一次重要发现。

  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镐京考古队开始对该建筑基址进行发掘,并取得重要成果。2020年,镐京考古队报请国家文物局扩大发掘面积,考古人员发现了西周14号大型建筑基址,考古成果喜人。14号大型建筑基址位于镐京遗址中西部滈河故道(又称“沣水支津”)南岸的郿坞岭高地,与镐京5号、11号西周建筑基址相距不足百米,应为同一组建筑。夯土基址大致为南北向的长方形,长约53米,宽约34米,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建筑。另外,在该建筑基址的西北部,考古人员还揭露出一条长40多米、宽约4米、落差约2米的夯土护坡(墙)。

  如此大型且高规格的建筑是作何用途的?14号大型建筑基址东南角的一座祭祀坑为考古学家提供了重要线索。祭祀坑略呈长方形,里面出土了许多动物骨骼。省考古研究院古动物研究专家胡松梅研究员将其鉴定为牛、羊、猪、鹿的头骨及少量动物肢骨。

  之所以判断其为祭祀坑,岳连建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坑里主要为动物的头骨,未发现大量其他部位的骨头,不符合自然死亡或食用后被埋葬的动物骨情况。其次,牛、羊、豕(猪)这三种动物与周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所用最高级别祭品“太牢”的用牲种类相吻合。“该祭祀坑可能是周人完成祭祀后,将所剩祭品就近掩埋而形成的。”岳连建推测。“该祭祀坑出土的动物骨与周天子祭祀用牲种类相合,因此推测这里可能有宗庙,而且是天子级别的宗庙。距离该祭祀坑最近的14号大型建筑是宗庙的可能性较大。”岳连建说。

  岳连建介绍,西周时期的宗庙有不同的等级。天子级别的宗庙作为礼制性建筑,一般都是在最重要的区域,而宗庙和宫室一般也不会相距太远。如果14号大型建筑基址或附近其他建筑基址能确定是天子级别的宗庙所在,将对进一步确定西周都城镐京的中心位置以及都城布局、功能分区等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丰镐遗址考古工作历经80多年

  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按照西周都城镐京的聚落布局和发现遗存重要程度的差别,我们初步将镐京遗址划分为四大区块,各区块既独立又有联系。”岳连建说。

  第一区块为周王宫室、礼制建筑及贵族居所,这类基址主要为1983年至1990年考古调查、钻探、发掘发现。这些基址沿郿坞岭走向分布在滈河故道(沣水支津)南岸高地上,是整个镐京都城内最好的地域。第二区块为平民生活居住区,主要分布在斗门镇、白家庄、花园村东、普渡村、上泉村、下泉村、落水村等地。平民生活居住区是镐京都城内最普遍、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第三区块为贵族和平民墓葬区。根据目前发现的西周遗存判断,这一区域主要分布在斗门镇东、花园村西南、普渡村东南等地,如花园村贵族及平民墓群、普渡村贵族及平民墓群等。第四区块为手工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花园村东、普渡村南、白家庄北、落水村等地。考古人员在这些地方发现有铸铜、制陶(瓦)、制骨作坊等遗址。

  时至今日,丰镐遗址考古工作历经80多年,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初步确立了丰镐遗址的区域分布范围、年代和性质;建立了西周考古的分期断代标尺;确定了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划分标准;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与建筑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以井叔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和聚落布局提供了大量材料。考古工作者在沣河东、西两岸发掘了数以百计的西周墓葬,另外,遗址中还清理出十多处车马坑以及带有铭文的多友鼎、长甶盉等大批青铜器。

  推动大遗址与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周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初步形成

  穿越千年时空,丰镐遗址所在西咸新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产业发展之间,奏出美妙的交响曲,让大遗址与现代城市相映生辉,古老文明与科技创新奇妙碰撞。

  如今,以沣东华侨城文旅融合示范区、昆明池、诗经里等为代表的十里沣河文旅带,构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秦汉国际马术中心、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等为核心打造的“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在文物展示利用、产业培育、文旅融合上实现新突破。

  “要深化项目策划,尽快形成硬核IP。以十里沣河文旅带为总IP,构建核心竞争力,推行差异化产品开发,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生态观光、运动康体、文化创意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体验消费需求。”不久前,西咸新区十里沣河文旅带发展研讨会上,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姜建春对大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着眼沣河全流域挖掘高附加值旅游项目、周边产品,把沣河沿线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运用到产品、场景、体验当中,用文创服务文旅带建设,赋能文旅产业。

  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说过,“大遗址是所有文物的龙头。文物工作归根结底是四个字:保护、利用”。如何让保护和利用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链。他认为,丰镐两京文化内涵深厚,文献记载具体,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在遗址的保护利用上,一方面要依托现有考古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探索遗址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利用,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增强文化自信。对此,西咸新区在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5月20日印发《西咸新区“十四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中强调,到2025年,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良好,动态保护管理机制建立,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周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初步形成,并提出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其中明确指出,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推进遗址公园建设,推动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周、秦、汉博物馆建设,提升博物馆展览陈列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文物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文旅文创产业协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