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的后果看了扎心(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1)

育邻梦

网友提问:父母打孩子是认为痛苦使人进步吗?

回复:家长强制管束孩子综合成长行为的最终极手段:打,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因为,纵览人类社会历史,成年人都不可能完全遵守文明礼教,比如人类社会的国家疆界一直在变、国家治理过程中必须依靠“刑法”抑制贪腐、人类社群分工协作过程中必须依靠警察维持治安......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 生长周期 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 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业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传承下去,人类社会形成了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打孩子的后果看了扎心(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2)

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借鉴,就不会懂得社交礼仪、不能成才。玉器雕琢要去除玉石原料的杂质、要根据设计重塑造型、要改变玉石原料的原貌......教孩子知书达理就必然要对他们的自由散漫行为进行约束,比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奉公都是文明社会每个孩子的必须品德。但是,人类社群设立法律道德的初衷就是约束人类的贪欲,遵守法律道德的约束必然不会是人们的主动选择。

据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介绍,从2012年12月到2021年5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领导干部可都知法、懂法,并且还是执法群体,为什么他们会违法呢?为什么他们明知违法必究的严重后果还要铤而走险呢?

阳光指引并监督植物的成长方向,水源吸引并把控动物繁育。同理,人类孩子想要茁壮成长就必然被教育引导被鞭策管束。因为,人类后天进化形成的综合文明生存智慧不具备生理遗传特质,孩子们作为新生命并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哪些社会消费资源、应该如何合法获取社会综合消费资源。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法律规定了财产权,但是抢&盗行为依然存在、法律规定了男女婚育协作关系,但是出轨行为依然存在、法律规定了交通行为规则,但是闯红灯&翻越护栏的行为依然存在......作为杂食性异养生命,人类一切主动行为活动都以满足生存需求为基本核心,譬如饿了找东西吃、渴了找水喝、困了找地方歇息、闷了找同伴戏耍等等。因此,每个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符合家长和老师预期的综合成长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如果不加严格管束就会“儿时偷针、长大偷金”。

民间故事:

从前,某家人老年得子,从小娇惯的不得了,无论孩子要什么,都想尽办法满足他;不管做错了什么事,从来都不会责罚他。

某日,村里来了个货郎担,大家都围在边上东看西看,孩子记起他母亲曾说过缺一根绣花针,于是就从货郎担里拿起一根绣花针,也没付钱,就拿回家送给了他母亲。 这位母亲在得知绣花针的来历后,不仅没指出孩子的错误,反而一个劲地夸他能干。

从此以后,只要家里缺什么,孩子就会从别人家偷偷地拿来,他母亲不但不批评他,还会替他遮着掩着。 渐渐地,这个孩子从偷鸡摸狗发展到了偷金窃银,打砸抢杀,等到他的母亲觉得事态严重,再想要阻止时,已然来不及了。

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独生子在偷盗大额金银过程中被抓了个正着,因为情节严重,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同样,一朝一夕也不能让孩子变好或者变坏,好孩子是一点一滴管教长成的、坏孩子也是一点一滴惯出来的。因此,教育功在治未“病”,矫正孩子的行为过失必须从小处、从严着手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家长会无缘无故痛打自家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快乐之源,没有家长喜欢家里时常有孩子啼哭、孩子是家庭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没有家长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痛恨自己的种子......“爱之深责之切”是所有家长严格管教孩子的根本着力点,只有漠不关心孩子成长发展的家长才会对孩子的综合成长行为“听之任之”。

《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人类是具备主动劳动创造能力的高智商社群性哺乳动物,所有人都会以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应对当下的社会生活。但是,孩子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就在缺少生活认知经验,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系统的考虑行为后果。但是,所有社会生存危险家长都没法给孩子证实,打骂便成了家长强制管束孩子综合成长行为的最终极手段。

打孩子的后果看了扎心(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3)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打孩子的后果看了扎心(打孩子是人类教育过程中被迫的无奈)(4)

,